記者 杜萌
“想找一位公司副總分管權益,base在上海。這個職位管理的范圍包括公募、專戶、FOF、量化、研究,人數大約在幾十人,規模大約1000多億元。建議重點看下馮明遠、魏曉雪、范妍、丘棟榮?!痹谀彻纪堆星舐毴褐校晃猾C頭發布了這則信息。
信息中提到的范妍、馮明遠、丘棟榮,從去年開始就不斷傳出“即將離任”的消息。他們均是所在公募的核心投研人員,并且市場知名度較高,在管公募產品規模占到了公司總規模的50%以上。
曾經的頂梁柱紛紛醞釀出走,發生了什么?
一方面,隨著市場環境變化,多位知名基金經理不再有前兩年的風光無限。另一方面,公募行業籠罩在多個版本的限薪傳聞中。從360萬到120萬,再到最新的80萬,基金經理的行業薪酬上限看起來越來越低。
從2020年名聲鵲起到2024年的歸隱蟄伏,公募基金經理經歷了一場繁花夢。夢醒時分,基金經理又將何去何從?
從高調到沉默
2021年2月初,隨著“喝酒吃藥”等消費股行情演繹到極致,張坤在管規模突破1000億元,成為新晉“公募一哥”。一批基金經理憑借巨額的管理規模和標簽鮮明的個人形象走到聚光燈下,出圈成為流量新時代中的投資屆“頂流”。
振臂一呼,應者云集?!案鳻總,全倉ALL in”,對于A股股民來說,頂流出現在調研公告里,意味著這只股票得到了頂流的注意,并且不排除他會買這只股票,于是往往會跟風買入。
業內最津津樂道的一個例子是在2021年3月份,某千億頂流的名字出現在國際醫學(000516.SZ)公告的調研名單里,公告當天,該股被機構席位凈買入超4300萬元,最終被拉至漲停。
“事后我們公司也有反思,確實是沒想到事情會發酵那么大。對于給上市公司股價帶來的波動,我們非常不安。后來我們公司合規部門就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知名基金經理最好不要親自去調研,不要出現在調研名單里,因為影響力比較大,容易不可控?!痹擁斄魉诘念^部公募人士告訴界面新聞記者。
三年時間,斗轉星移。2021年以來,A股開啟了長達三年的結構化行情。白酒醫藥等消費股的行情一去不復返,新能源、半導體、中特估、AI等板塊輪流成為市場主角,這也導致一部分堅守在能力圈內的頂流基金經理業績不佳,被投資者吐槽。
中證指數有限公司數據顯示,截至5月28日,主動偏股型基金指數(932055.CSI)近三年的年化收益率為-13.48%,近一年的年化收益率為-11.84%,而同期滬深300指數表現分別為-12.14%、-6.28%。
“現在能看得到的,只有季報和年報這些定期報告了,別的場合基本上見不到他們,大部分基金經理都大隱隱于市。我們有個每月的基金經理訪談,特別想請一些大佬出面,但是每次都邀請不到。公募公司那邊的反饋就是基金經理本人不想出面?!蹦愁^部券商財富管理部工作的Nancy告訴記者,自2022年以來,就基本上請不到各家的“頂梁柱”出場了。
過去兩年來,市場賺錢效應不佳,基金的新發和持營都非常慘淡。虧怕了的投資者不再相信“神”,頂流基金經理的光環基本已經消失殆盡。
“不是不配合,實在是請不動。現在請X總出來,需要總經理批準的?!蹦愁^部公募市場營銷部人員也告訴記者,現在公募的關注度很高,公司整體希望低調一點,頂流出面的話,公司也擔心輿情不可控。
有人減負,有人離開
Wind數據顯示,相比2022年中期的巔峰時刻,已經有多位頂流基金經理的在管規模出現了大幅縮水。以葛蘭為例,在管規模最高超過了1000億元,而到了今年一季度末規模僅剩余458.74億元,縮水超過一半。謝治宇的規模也從頂峰時的805.2億元,縮水到了今年一季度的364.99億元,減少了51.04%。

基金經理產品規??s水背后,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基金經理集體“減負”,主動壓降產品管理規模。
2023年,葛蘭相繼卸任了4只基金產品,同屬于中歐基金的周蔚文也卸任了4只產品。
興證全球基金的謝治宇則卸掉了規模超過150億元的興全趨勢投資混合。這曾是董承非在離任時交到謝治宇手中的,由他和童蘭、董理共同管理。1年又167天后,童蘭離任,又過了143天,謝治宇也選擇離任。
除了減負之外,自2022年以來,已經有多位頂流離開了公募行業。
2022年3月30日晚間,中歐基金公告稱,周應波因個人原因離任基金經理。對于這一變動,市場已有普遍預期,早在2021年12月17日,除了還在封閉期的中歐創新未來外,周應波卸任了其余4只產品。中歐創新未來也增聘了周蔚文、邵潔、劉金輝共同管理。
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周應波管理規模超576億。其代表產品中歐時代先鋒,任職6年時間創下了350%的業績回報。2022年末,周應波官宣“公轉私”,加入上海運舟私募基金擔任投資總監。
2023年,曾創下公募新發產品紀錄的“國民基金經理”王宗合先后卸任了所管的10只產品。今年2月8日,王宗合宣布因為個人身體原因離任。

而獵頭口中的范妍,上個月離開了圓信永豐基金,最新消息顯示她加入了富國基金。
在行業限薪的背景下,頂流的跳槽和離任是否和薪酬有關?面對這個問題,一位加盟外資的知名基金經理告訴界面新聞記者,“有一定的關系,但占比的權重不大。坦白說,做到這個職位,對于年薪已經看得比較淡了,主要還是公司的團隊氛圍最重要。之前在內資公募,公司整體氛圍比較壓抑,比較唯上,也存在大老板‘一言堂’的情況。”
“想暫時停下來,回歸家庭,歇一歇?!?月10日,記者從業內獲悉,丘棟榮或將在今年7月份離任。按照現有的規定,基金經理不得在所管基金封閉期內離任,而中庚港股通18個月封閉期將在今年7月份迎來第一個開放期。丘棟榮身為中庚基金副總經理、并持有近10%的公司股權。
頂流消失之后
中國證券基金業協會的數據顯示,2020年末公募在管資金規模為19.89萬億元。到了今年4月末,公募行業總規模已經攀升至30.78萬億元,再創歷史新高。
“你以為那些學霸基金經理賺的是能力的α,其實和你一樣賺的是時代的β。簡言之,大部分主動權益基金經理都太順了,名校學霸畢業然后進入大買方做研究員、基金經理助理、最后升為基金經理?!蹦郴鹪u論人士表示,他們拿著價值投資的那套經典理論去看A股市場,在接受市場毒打的同時,虧掉的是基民的真金白銀。
頂流消失之后,公募行業正在加速回歸本源,走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今年3月15日,證監會發布《關于加強證券公司和公募基金監管加快推進建設一流投資銀行和投資機構的意見(試行)》。文件指出,公募需摒棄明星基金經理現象,強化“平臺型、團隊制、一體化、多策略”投研體系建設。
2022年4月26日,證監會發布《關于加快推進公募基金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其中提到,公募基金應引導基金管理人構建團隊化、平臺化、一體化的投研體系,提高投研人員占比,完善投研人員梯隊培養計劃,做好投研能力的積累與傳承,扭轉過度依賴“明星基金經理”的發展模式。
界面新聞記者了解到,最近一年,多家公募都對投研團隊做了調整,以實現投資的體系化。例如,2023年12月,中歐基金便組建了多資產團隊,該團隊集合了一批背景各異的基金經理,包括做權益的許文星、做固收的華李成等。董事長竇玉明此前曾公開表示,基金行業需要改變投資方式,從過去“強調個人”轉向“更加強調團隊”。
大成基金則是打造了“投研一體化小組” ,把研究對外分成周期組、科技組、制造組、消費組、醫藥組和宏觀策略組六個組,每組由牽頭基金經理帶領和幫助研究員成長。
“團隊的穩定性要高于個人,系統化投資的穩定性要強于個人操作,而專業化的投資分工能帶來更強的安全性。”富達基金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