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戴晶晶
作為中國頭號的碳排大戶,發電部門的低碳轉型進程受到關注。
截至目前,國家能源集團、中國華能集團、國家電投集團、中國華電集團以及中國大唐集團,這五大中國發電集團旗下主力上市公司,均發布了2023年度《環境、社會及管治報告》、《社會責任報告》或《可持續發展報告》(以下均簡稱ESG報告) 。
這五家上市公司分別是國電電力(600795.SH)、華能國際(600011.SH)、中國電力(02380.HK)、華電國際(600027.SH)和大唐發電(601991.SH) 。
它們的ESG報告均參考了全球報告倡議組織(GRI)發布的《GRI可持續發展報告標準》以及上市所在交易所的相關規則,可持續信息披露領域涉及清潔能源發展情況、環保投入、科技創新和員工權益等,但它們公布的指標并不完全統一。
自“雙碳”目標提出以來,中央發電企業在國資委的要求下加速布局新能源項目,清潔能源裝機占比不斷提高。在五家電力上市公司中,中國電力清潔能源占比最高,截至2023年底達到了75.39%。
華電國際并未在ESG報告中披露清潔能源占比。根據年報,該公司清潔能源占比為19.78%,這主要是因為華電國際沒有直接布局新能源業務,而是通過投資將華電新能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作為聯營企業。

綜合來看,中國電力ESG報告篇幅最長,披露了最多的關鍵績效指標。華能國際的ESG報告篇幅也超過百頁,但在環境指標具體數據上披露有所欠缺,多用文字進行描述。
五大電力上市公司對溫室氣體排放數據的披露并不統一。其中,華能國際并未披露2023年的數據。華能國際稱,由于2023年碳排放數據將在第三履約期進行數據核查和交易履約,2023年碳排放數據涉及商業秘密,暫不披露。
大唐發電和國電電力披露了二氧化碳排放數據。其中,大唐發電2023年二氧化碳排放總量19703萬噸,二氧化碳排放強度856.8克/千瓦時;國電電力二氧化碳排放總量35620萬噸,供電排放強度846克/千瓦時。
碳排放是溫室氣體排放的簡稱,溫室氣體中最主要的氣體是二氧化碳,所以通常以二氧化碳作為溫室氣體總量的當量來計算所有溫室氣體。
華電國際ESG報告披露,該公司2023年溫室氣體排放總量17891.4萬噸二氧化碳當量,單位發電量溫室氣體排放量800克/千瓦時。
中國電力2023年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為4910.3萬噸二氧化碳當量,排放密度456.42克/千瓦時,同比下降16.72%。
在五家上市電力公司中,中國電力也是唯一一家披露了直接溫室氣體排放量(范圍一)和間接溫室氣體排放量(范圍二)的企業,分別為4880.52萬噸二氧化碳當量和29.8萬噸二氧化碳當量。
華能國際在ESG報告中提及,目標在“十四五”期間公司全口徑碳排放強度逐漸下降。2023年,公司全口徑碳排放強度同比已有所下降。
供電標準煤耗是衡量火力發電廠效率的一個重要指標,即提供1千瓦時電能平均耗用的標準煤量,五家公司均在ESG報告中公布了這一指標。
2023年,中國電力的單位供電耗煤最高,為298.72克/千瓦時;華電國際該指標表現最好,為289.34克/千瓦時。

2023年,華電國際、大唐發電、中國電力和國電電力的研發投入分別為23.2億元、29.7億元、3.06億元和13.41億元;環保投入分別為4.96億元、7.035億元、1.76億元和7.2億元。華能國際則沒有披露上述數據。
在已披露的四家企業中,大唐發電的研發投入最高,國電電力環保投入最高,中國電力兩項投入均最低。

中國電力還披露了2023年綠電交易績效數據。具體來看,中國電力2023年出售碳排放配額約224萬噸二氧化碳當量,產生收入接近1.46億元。
2023年,中國電力完成綠電交易電力25.92億千瓦時,完成綠證交易超179.6萬張,獲得對應收入1.38億元和3765.6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