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窄播 李尚陽(北京)
編輯 | 邵樂樂(上海)
Suno的出現或許是AI改變市場、改寫商業模式的一次預演。它在讓普通人成為音樂創作者的同時,也對專業音樂創作者構成了挑戰。事實上,Suno已經成為音樂市場之中的一股力量,它正在改變專業的音樂創作,沖擊功能性的音樂市場。音樂市場來到這樣一個奇點時刻,它必須為自己找到場景才能在Suno的壓力下活下去。
音樂似乎一直是一個有門檻的事情。在沒有留聲機和唱片的年代,音樂商店會把創作的樂曲制成印有樂譜的活頁(sheet music)售給顧客,花費不菲的顧客還要學會鋼琴才能在家欣賞到音樂。這樣的音樂始終是少數人的。
數字音樂時代,隨著spotify、iTunes等流媒體音樂平臺的普及,聽音樂成為人人都可以享受的事情,但音樂創作對普通人還是稍顯遙遠。
如今,Suno正在逐漸改變音樂創作者和聽眾之間的失衡局面,整個音樂世界因為Suno迎來了奇點時刻。
Suno是一款人工智能的文本到音樂的生成器,由來自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的團隊開發,其核心功能是通過文本提示詞引導模型輸出對應的音頻,生成能夠結合人聲和樂器的逼真歌曲。
相比一些難以落地的AI能力,Suno等AI音樂生成工具已經在重新定義專業的音樂創作,并在重塑整個音樂行業。
市場已感知到suno的商業價值,Suno剛剛宣布完成了1.25億美元B輪融資,投資者中包括知名的風投公司 Lightspeed Venture Partners和風險投資基金 Founders Collective。本輪融資后 Suno 的估值將達到 5 億美元。
所以對Suno的觀察,也許是我們之后理解AI、把握AI重塑未來商業、產業邏輯的一個參考樣本。
音樂界的chat GPT
自去年發布到3月,據國內AI產品榜(aicpb.com)數據,Suno實現了連續每月千萬級的訪問增長量,到4月,Suno保持38.04%的增幅,達到3176萬訪問量。在AI音樂生成領域,Suno月訪問量是第二名的八倍之多。
「我們的目標就是讓每個人都能將腦海中的音樂靈感,
通過簡單易用的工具,轉化為實際的音樂作品?!?/p>
Suno AI首席執行官和聯合創始人Mikey Shulman說。
就目前來看,Suno面向C端的策略是成功的。
Mikey Shulman曾表示,大多數人不會演奏樂器,也搞不懂復雜的音樂軟件,并且音樂聽眾的數量遠遠超過音樂創作者,這是如此的失衡。
所以,Suno的存在就是要找到音樂聽眾和音樂創作的一種平衡。
音樂生成AI產品榜(aicpb.com),Suno斷層第一
我們或許可以理解Suno獲得如此流量的其中一個原因——傻瓜式的音樂生成解決了音樂聽眾和創作者之間的鴻溝。作為一款AIGC工具,其抓住用戶的核心就是降低用戶的使用門檻。
Suno打破了以往AI音樂創作的邏輯,利用文生音樂(Text-to-Music),用戶僅僅需要用一段文字描述此時的創作想法,或者直接給出一段現成的歌詞,選取音樂風格后,不到一分鐘,Suno就能生成兩首旋律迥異的歌曲。
而之前的AI音樂生成軟件更像是專業音樂創作者的輔助工具,如網易天音雖然聲稱「一鍵AI寫歌」,但想要真正的一鍵寫歌還是要掌握一些基礎的樂理知識,不然面對「和弦編輯」這類的字眼總要抓耳撓腮。更加專業復雜的工具如Aiva,雖然支持調音系統,但操作的復雜和要求的專業已經讓一般的用戶望而卻步。
網易天音和弦編輯頁面
AIVA雖然支持專業的調音系統,但操作界面對普通用戶來說仿佛天書
創始人Mikey Shulman稱Suno是一個音樂民主化工具,或許這有兩層意謂。一方面如我們剛才提到,Suno降低了音樂創作的門檻,音樂小白也能創作音樂。更重要的是,Suno迅速對齊了音樂小白和音樂專業創作者之間的差距,兩者的界限因為Suno正在模糊。
尤其是升級后的V3版本,已經把AI音樂生成的意義上升到對人類音樂、專業音樂創作的挑戰上,Suno能夠在極短時間內大量生成包含人聲、具有復雜曲式結構、媲美專業音樂水準的音樂作品,因此在一眾的AI音樂創作工具中一騎絕塵。
新鮮感往往是AIGC應用獲得流量的一個關鍵因素,但如何保持新鮮感和用戶粘性對它們來說是一個惱火的問題。一些產品在發布的第一個月獲得大量關注,之后卻迅速地經歷用戶流失。紅杉資本的研究指出,生成式AI應用的用戶留存率中位值僅為14%,而這個數據在頭部的一些消費級公司卻能達到60%到65%,像WhatsAPP甚至可以達到85%。
不過,Suno似乎解決了這個問題,發布到現在,能夠不斷吸引新用戶,也有相當的用戶粘性和留存。
做到把流量變為留量,社區和可玩性是Suno必不可少的手段。
Mikey Shulman曾在采訪中表示,每天登陸網站的人中,聽歌的人比真正去生成音樂的人還多。人們不會一直有創作音樂的需求,但能聽到足夠多的有趣的音樂會成為人們留在Suno的動力。
Suno首頁設置了Showcase和Trending板塊。這兩個板塊展示了用戶發布的作品,推薦播放量和點贊量靠前的音樂供其他人播放、點贊和分享。
人們在Suno上不僅可以聽到Suno把感冒膠囊的說明書一本正經地唱出來,也能欣賞到重金屬風的經典兒歌《讓我們蕩起雙槳》,雙槳霎時變成核動力槳。一首《stone》的播放量超過160萬,點贊超過14000次。其他的作品觀看也在10萬以上。
也就是說,Suno能夠憑借近乎零成本、高效率,讓這些神曲頻頻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之中,這些出圈的神曲自帶流量也吸引更多人去創作。
Suno的showcase板塊
此外,Suno在4月12日的更新中增設了explore(beta)板塊。深藍的頁面右側是密密麻麻各種音樂風格和流派,用戶可以滑動鼠標到某一風格,點擊左下方的播放按鈕就可以探索韓國巴克萊、搖滾西塔琴等新的音樂風格,這進一步增加了Suno的豐富度和可玩性。
Suno的explore(beta)板塊
專業音樂創作的生產力工具
但對于專業的音樂創作者來說,Suno也有硬傷,比如精細化控制的問題。Suno目前并不支持音樂分軌,也不支持修改。如果一段音樂唯獨只有中間的鋼琴彈奏不是令人滿意,對于創作者的唯一選擇就是重新生成。
一位從事影視原聲帶(OST)歌曲制作的人士向《經濟觀察報》表示,目前絕大多數的OST創作還是以原創為主,人不能完全掌握Suno生成的音樂品質,「它不可能百分百理解導演的意圖和要求,所以還不如人工做?!?/p>
盡管Suno存在各種瑕疵,并有人質疑其商用能力,但音樂公司創始人小旭直言,Suno在音樂創作方面已不輸專業音樂制作人,尤其在中低端音樂領域,「Suno的制作水準和速度已遠超人工?!?/p>
一些音樂公司雖然堅稱Suno只在專業音樂制作人需要靈感時提供幫助,但當他們由Suno生成一首還不錯的歌曲時,會通過人工扒帶的手段轉換成可以編輯音軌的MIDI格式。在過去,機器是輔助人類創作音樂的工具,而現在,這樣的角色被倒轉過來,人類在為AI生成的音樂做小修小改。
不過,小旭團隊目前仍在用人工制作音樂。小旭強調,「現在的AI創作并沒有進入到商業化,對AI音樂工具的定位仍然是作為人工創作音樂的輔助角色。一方面是要對客戶負責,我們不能拿AI創作的歌曲糊弄客戶,一方面是現實原因,我們不清楚AI創作的音樂應該如何向客戶收費,而且AI創作音樂的版權歸屬目前在國內仍是一個灰色地帶?!?/p>
雖然對Suno的疑慮和爭論此起彼伏,但肉眼可見的是,Suno正在改變整個行業音樂制作的工序和分工。
工業時代的音樂創作往往需要5-6個工種的配合,涉及到作詞、作曲、錄音、混音和演唱,有必要的話還需要一個編曲。但如今,專業的音樂創作也許只需要一個人就可以。ChatGPT可以幫助寫詞,Suno可以直接生成音樂,ACE可以幫助混音,甚至使用Mid journey、Runway、Sora可以幫助生成宣傳圖和MV。
過去歌曲的小樣是由專業歌手負責完成的,音樂公司有的時候需要教歌手怎么演唱,之后還有錄和混的工作,而如今,AI已經完成了對歌曲demo制作80%的替代,ACE和synthsizer V(AI歌聲合成工具)的制作質量和上限已經可以滿足音樂公司內部demo的要求。
AI對音樂制作流程的簡化似乎意味著,音樂制作團隊似乎不再需要那么多人了。小旭音樂就明確表示,公司40多名員工將在今年減至一二十名,錄音師和游戲語音配音都在優化之列。
目前,小旭音樂騰出了更多的精力和空間到圖像和視頻領域。這家一直制作游戲音樂的公司,最近成立了AI音視頻組,6、7人的團隊中就有兩個作圖師和一個AI視頻師。
「我們在音樂業務方面掉的肉,會選擇從其他的地方補回來。音樂的業務是在下滑,但可能會長出比如視頻這樣的新業務?!?/p>
音樂市場的奇點時刻
草臺回聲創始人戈非接受《音樂財經》訪談時說,Suno會淘汰掉大部分音樂行業中稱之為「做行活」的音樂人?;蛟S3到5年內,90%的音樂創作者都要被替代,最后可能只剩下5%甚至1%的最頂尖的創作者。
人和Suno的差別在哪里呢?小旭認為,在音樂知識或者技術上超越Suno不太可能,所以音樂專才會被最早替代,而真正能活下去的,一定是極有個性和極富審美的音樂人。
我們或已能瞥見這種未來,規模龐大的音樂團隊越來越少,Billie Eilish和她的哥哥在自家的小臥室創作出的音樂贏得了六項格萊美的提名,未來,Billie Eilish的故事將成為常態。
作為專注游戲音樂近二十年的音樂人,小旭認為未來的功能性音樂市場會呈現兩極分化的局面。一方面,市場日益工業化、社會化生產,它的需求龐大,但非常廉價;另一方面,高端音樂市場會被保留,但這部分市場需求非常少且可能會十分昂貴。
可能的情況是,Suno將成為大眾音樂市場的主流供應商,它可以代替專業的音樂制作公司,不間斷地生成大量音樂產品。
成本優勢非常明顯。如今主流的AI音樂生成工具大多采用會員訂閱制,每月訂閱價格大多在20到30美元,部分訂閱價格在50美元,即使把所有的AI音樂生成工具都訂閱一遍,每個月的花費只是在3000元人民幣左右,這對于一家公司來說幾乎是零成本。
屆時,音樂工業化生產的時代可能會真的來臨,「只是時間問題,也許就是兩年后?!剐⌒裾f,只是市場對Suno的陌生和信息差,才為這些音樂制作公司爭取到一些短暫的生存空間。
不過,正如消費品工業化之后呈現的高低兩個極端趨勢,總有人需要音樂講故事,總有人需要找到漢斯季默(知名電影配樂作曲家和音樂制作人)配樂,哪怕付出更高的成本,「依云售價15元,普通的水只要2元,因為依云要比其他的品牌更會講故事。」
照此趨勢,整個音樂消費市場也要完成轉向,社交、場景、體驗也許就是答案。
這兩年,周杰倫、伍佰的演唱會總會成為微博話題的熱點,各地文旅也在發力演唱會、音樂節。中國演出行業協會統計,僅在2023年的上半年,全國演出票房收入達到167.93億元,同比增長673.49%,觀眾人數6223.66萬人次,同比增長超十倍。
大的音樂公司、流媒體平臺也在借助AI音樂,探索挖掘用戶的社交需求。在網易云音樂推出的「Suno AI」專區中,不僅有Suno AI音樂歌單,還有Suno AI歌曲的熱門排行榜,話題#你能聽出這是AI歌曲嗎?目前閱讀量264萬,參與討論超4000。
未來,Suno這類的AI音樂生成工具對網易云這類追求UGC社區感的音樂平臺而言,意義巨大,用戶將不再只是聽眾,只能制作自己的歌單,或者出現在評論區,每個人也都有機會成為音樂的創作者,音樂社區的UGC屬性將會被充分激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