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杜萌
“CFA持證人已經失業六個月,只能靠送外賣為生!”近日,一位博主在某社交平臺上傳了兩個視頻,迅速在金融圈內引發熱議。
視頻中,該博主稱自己是某二本高校金融專業的畢業生,2019年本科畢業后就在一家深圳的小私募做行業研究。
“入行后就在網上查哪個證書最有含金量,后來歷經三年時間,在2023年底考下了CFA證書,但也就是那個時候剛好失業了。年后開始找工作,前前后后面試了十多家,但真正完全對口的崗位很少。為了緩解焦慮,所以想跑外賣來過渡一下。”該博主稱。
該博主表示,從前一晚九點半跑到當日五點多,一共賺了不到100塊錢,“主要是因為自己對路線不熟悉,再加上手機支架還沒到,經常要走一段路就要停下來看看路線。”
“金融人破大防!瞬間慶幸自己還有班可以加”、“卷吧卷吧,現在CFA證書也不再是黃金敲門磚了嗎!”、“金融人率先脫下孔乙己的長衫”,在視頻的評論區,多位觀眾留言。
對于金融從業者來說,CFA是一張含金量極高的名片。CFA是“特許金融分析師”(Chartered Financial Analyst)的簡稱,由美國CFA協會在1962年設立,為全球投資業在道德操守、專業標準及知識體系等方面設立了規范與標準。而要想成為CFA持證人,則需要經過三個級別(Level I、Level II和Level III)的考試。
“除了考完三級外,還需要每年向協會繳納年費,才能作為CFA持證人繼續使用這一頭銜。”某CFA培訓機構人員告訴記者,目前2023年7月1日-2024年6月30日的年費為299美元/年。截至2023年7月1日,目前國內的CFA持證人僅有9000余名。
“業內對于CFA的認可度還是很高的,很多投研總、基金經理的名片上,印在最前面的title就是CFA。一些頭部公募也會鼓勵員工去考CFA,如果考下來的話,報名費之類的花費都是可以報銷的。”某公募人士市場部人士告訴界面新聞記者。
不過,在就業和求職時,“憑借一張CFA打天下”已經行不通。“CFA考試涉及科目眾多,涵蓋知識面很寬。對于非科班出身的人來說,可以做為金融行業入行證書。在實際的從業過程中,雇主更看重求職者的相關領域工作經驗和資源。”某頭部公募人力資源部人士告訴記者。
“CFA相當于金融學本科或者研究生的通識教育,持證人的就業方向主要集中在券商、基金、銀行、保險、私募投資等多個行業。但具體來看,這幾年憑借CFA一步登天、實現Dream Career的例子越來越少。”某頭部公募人力資源部人士表示。
“坦白來說,CFA和就業沒有直接關系。如果只考了CFA但沒有從業經驗的話,可能會和剛畢業的科班學生在同一起跑線上。在現有的就業環境下,公司可能更愿意招聘有相關從業經驗、資源的員工。”上述人力資源部人士表示。
“學歷貶值”正在成為金融人士就職面臨的困境。“第一學歷是二本,這意味著基本上和公募、券商的大多數公司無緣了。”上海某金融領域獵頭告訴記者,現在金融行業對學歷要求比較高”。公司篩簡歷的時候,除了國外一些金融專業排名靠前的名校外,基本上就是會留下“清北復交”等第一梯隊的候選人。
尤其是今年以來,隨著行業降傭降費逐步推進,降本增效成為各家機構的當務之急,“蘿卜多坑少”的現狀造成了金融行業的求職難。
“按照現在的就業行情,各大金融機構都擠滿了名校本碩、且有各類證書的人才,而且每年還不斷有成千上萬的應屆生想要入行,一些大買方的優質崗位報錄比往往超過1:100。”上述獵頭表示,目前二級市場的買方和賣方都是裁員多于招聘,未來這個高度精英化的賽道也要迎來大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