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不二研究院 江川
夏季時令預制菜,再次解救了高溫的廚房。
但是,預制菜賽道的上市公司的日日煮,卻在資本市場遭遇“冰火兩重天“。
以美食自媒體發家、轉型預制菜的日日煮,號稱港版“李子柒“,于2023年11月17日登陸紐交所。
上市首日,日日煮報收6.21美元/股,較發行價下跌26.94%;截止5月25日,日日煮股價0.75美元/股;對應市值1681萬美元。
2012年,中國香港的朱嘉盈創辦美食社區 “教你做飯”,這就是日日煮的創業起源;后逐漸成為優酷、騰訊、小紅書及海外社交平臺的知名美食自媒體,被粉絲稱為港版“李子柒”。
此后,日日煮嘗試內容電商與線下體驗店模式,轉型為速食、快速烹飪食品的美食生活方式品牌;目前,日日煮旗下擁有日日煮、漁家翁、猛味等自有品牌。
據其招股書,截至2023年3月31日,日日煮的主要產品包括自熱方便速食、快速烹飪和新潮健康系列,消費場景覆蓋辦公室、旅行和家庭自煮等領域。
按產品線而言,日日煮的自有產品包括RTH產品(Ready-To-Heat)、RTC產品(Ready-To-Cook)、RTE產品(Ready-To-Eat)以及第三方品牌食品。
預制菜的風口之下,日日煮也卷向預制菜賽道,它的特殊之處在于由內容平臺轉型預制菜的品牌。
此前,談及日日煮轉型預制菜風口,朱嘉盈向媒體表示,沒有刻意追求風口,只是順應市場需求做正確的事、做適合的事,就剛好抓住了風口。
在朱嘉盈看來,不只是年輕人,現代消費者在家烹飪的場景仍在,而他們對多樣化、便捷化產品的需求仍然有待被滿足。
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顯示, 2021-2026年,國內即食食品規模將從2548億增至5645億,年復合增速17.24%。
盡管是預制菜行業是風口上的藍海市場,但尚處于早期的市場相對分散、競爭也相當激烈。
據日日煮招股書及2023年三季報顯示,2020-2022年及 2023前三季度,日日煮營收分別為1.69億、2.05億、1.80億及1.67億。
同期,日日煮在凈利方面出現持續虧損,2020-2022年及2023前三季度的虧損額分別為1.14億、4.59億、1.22億及1577萬。
報告期的3年多,日日煮累計虧損總額高達8.69億元。
此前,日日煮有部分收入來自于線下體驗店,但在2023年半年報中該業務已接近清零。
公開資料顯示,2017年,日日煮斥資近百萬于上海K11開設首家美食體驗館,并進駐武漢、廣州等城市;2022年,日日煮宣布永久關閉所有體驗店。
“流血“上市之后,日日煮持續虧損不斷,它試圖通過并購尋找到”第二增長曲線”。
2019年,日日煮收購了福建晉江云貿電子商務有限公司60%股權,用于展開電商業務。
2021年,日日煮并購自熱及快餐食品“猛味”、即食類風味魚糜零食“漁家翁”、墨西哥玉米餅生產工廠。
2022年,日日煮以197.75萬美元現金及131.84萬美元等值股票并購東南亞面食品牌Nona Lim。
2023年底,日日煮宣布與美國泰式食品品牌Yai’s Thai達成收購協議。
日日煮曾在招股書中稱,并購戰略將是公司接下來持續執行的增長路徑。
盡管日日煮的并購步伐不斷,但依靠并購搶占市場的設想很美好,現實卻很骨感。
在傳統的內容變現賽道,日日煮直面其它主播的流量爭奪戰;在預制菜風口,日日煮面臨的競爭也正在加?。喊簿⒄蟮壤吓仆婕也粩唷凹哟a”,海底撈等餐飲品牌也在源源不斷地入局。
流血上市之后,日日煮的“自我造血”也一直被外界質疑:日日煮的虧損困局何解?
本文部分參考資料:
1.《日日煮沖擊上市,但靠收購難增強未來競爭力 》,界面新聞
2.《IPO觀察|連續四年虧損,趕預制菜風口的日日煮沖刺美股上市》,紅星資本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