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黃景源
界面新聞編輯 | 彭朋
5月27日,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下稱上海市高院)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上海法院金融商事審判情況、涉普惠金融糾紛案件審判情況。
根據通報,2023年上海法院共受理一審金融商事案件219549件,審結219198件,同比分別上升10.17%和9.26%。標的總金額2024.6億元,同比上升20.91%。
收案數量排名前五位的案件類型,分別為金融借款合同糾紛、信用卡糾紛、融資租賃合同糾紛、保證保險合同糾紛及追償權糾紛,合計占一審金融商事案件總數的96.66%。

近年來,上海金融借款合同糾紛案件數量仍處于高位運行,案件一審數量快速增長,在2023年創歷史新高。與此同時,保證保險合同糾紛案件數量大幅增長,2019年至2023年,該類案件一審收案數年均增長高達176.44%。證券虛假陳述責任糾紛案件數量下降明顯,2023年該類案件收案數量同比減少61%
值得注意的是,新類型、疑難、復雜法律問題這幾年相繼出現,例如,在新三板等新興金融市場交易中產生的法律適用難點,外賣騎手等新業態中產生的新類型糾紛問題,反向保理等新型金融交易模式所引發案件中的疑難法律問題等。
結合當前經濟金融運行形勢,上海法院預測,金融創新改革將促使金融商事案件類型進一步多元化,與綠色金融、普惠金融相關案件將不斷增長,包含涉外因素糾紛將產生新型爭議點。
與此同時,金融司法支持和規范金融活動的作用將進一步增強,在案件數量高位運行下,人民法院相關訴源治理工作的壓力和挑戰也將持續加大。
上海市高院黨組成員、副院長林曉鎳指出,當前金融業高質量發展,依然迫切需要各級金融監管部門、司法機關、行業自律組織及金融市場主體的共同努力。
普惠金融被列為金融“五篇大文章”之一。經過多年發展,上海普惠金融發展取得了長足進步,多層次、廣覆蓋、具有競爭力的普惠金融體系逐步建立,普惠金融產品服務持續優化。
據統計,近十年來上海普惠型金融小微企業貸款余額年平均增長超過20%。截至2023年末,上海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超一萬億,較年初增長23.57%。
按照這種增長趨勢,普惠金融業務規模將持續擴大,相關的交易模式和金融產品也會持續更新迭代,進而產生更多不同種類的與普惠金融相關的糾紛。為更好地落實普惠金融各項政策,上海市高院對近五年來涉小微企業普惠金融糾紛案件情況做了分析研判。
根據通報,2019年至2023年,上海法院一審審結涉小微企業普惠金融糾紛案件34776件。期間,標的總金額漲幅達46%,但平均標的金額總體呈下降趨勢,具有普惠特征。相關案由分布較為集中,金融借款合同糾紛和融資租賃合同糾紛兩類占比超90%,表明金融借款和融資租賃為小微企業獲取資金融通的主要渠道。
上海市高院指出,涉普惠金融糾紛案件中存在的問題包括,小微企業融資環境有待優化、部分金融機構合規經營意識不足、普惠金融司法服務能級與效率有待提高等。
為此,上海市高院建議,政府應加強政策引導,營造良好的融資環境;金融機構應提升普惠金融服務能級,實現與小微企業間互信共贏;小微企業應提升自身素質,增強融資和風險防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