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實習記者 | 劉娟
界面新聞記者 | 張慧
隨著光伏企業ESG報告或可持續報告的發布,它們的2023年碳排放數據出爐。
根據國際能源網此前發布的數據,2023年光伏行業市值排名前十的企業是隆基綠能(601012.SH)、陽光電源(300274.SZ)、通威股份(600438.SH)、晶科能源(688223.SH)、特變電工(600089.SH)、晶澳科技(002459.SZ)、大全能源(688303.SH)、TCL中環(002129.SZ)、福萊特(601865.SH)、天合光能(688599.SH)。截至目前,這十家企業均已披露2023年ESG或可持續發展相關報告。
據界面新聞統計,在溫室氣體排放數據披露方面,除特變電工外,九家企業均對報告期內范圍一溫室氣體排放量、范圍二溫室氣體排放進行了披露;對于范圍三溫室氣體排放量數據,特變電工、大全能源、福萊特三家企業未披露。
根據國際排放核算工具溫室氣體(GHG)核算體系,范圍一溫室氣體排放量是指企業擁有或控制的排放源所產生的直接排放量,即與企業生產環節直接相關,涵蓋消耗煙煤、柴油、天然氣、汽油產生的排放,以及水泥生產等的制程排放等;范圍二是指公司消耗的外購電力、熱力或冷源產生的間接排放。

2023年,上述企業中范圍一溫室氣體排放量超過10萬噸的企業共有六家,分別為福萊特、通威股份、隆基綠能、晶澳科技、天合光能、晶科能源。
其中,福萊特與通威股份范圍一溫室氣體直接排放量超過100萬噸,分別為379.8萬噸、121.2萬噸,分別位列第一和第二。福萊特是光伏玻璃龍頭企業;通威股份是全球硅料和電池老大,同時涉足水產飼料生產。
福萊特在報告中表示,由于公司光伏玻璃產能快速增加,導致能源使用量、溫室氣體排放量、三廢排放量增加,其去年范圍一排放量同比漲幅達49.46%。
福萊特在報告中制定了2025年目標,單位營收溫室氣體排放量(范圍一+范圍二)將下降10%。
通威股份2023年度范圍一溫室氣體排放量較2022年也有所增加,同比增幅約為16%。其在報告披露,2023年公司進一步完善溫室氣體盤查范圍及規范測算方法,因此2021及2022年碳排放測算結果有所調整。
2023年,通威股份還將“能源管理委員會”更名為“ESG管理委員會”,以進一步完善ESG職責權限。
對于范圍二溫室氣體排放量,排放量居前二的企業分別是通威股份和大全能源,排名三、四的分別是晶科能源和隆基綠能。
通威股份和大全能源均是硅料龍頭企業。在光伏產業鏈中,硅料生產屬于耗能最高的環節。

2023年,上述企業中有七家企業披露范圍三溫室氣體排放數據,分別是隆基綠能、陽光電源、通威股份、晶科能源、晶澳科技、TCL中環和天合光能。
除陽光電源外,其他六家企業范圍三溫室氣體排放量均超過千萬噸。其中,通威股份披露范圍三溫室氣體排放量5090萬噸、隆基綠能3699萬噸、晶科能源2946萬噸,分別位列前三。
根據溫室氣體核算體系界定,溫室氣體范圍三排放量包括公司價值鏈公司價值鏈中發生的所有其他間接排放,包含購買的商品和服務、與燃料和能源相關的活動、上游運輸和配送以及員工通勤和商旅出差等環節。
此外,晶澳科技、TCL中環和天合光能范圍三溫室氣體排放量均超2000萬噸。

相對范圍一和范圍二,企業的范圍三排放更難計算和控制。
世界資源研究所(WRI)此前有相關文章稱,當前盡管越來越多企業認識到范圍三上游減排的重要性,但是仍存在諸多挑戰。這些挑戰包括供應鏈碳核算基礎尚未成熟、碳減排基礎設施領域發展程度不足等。
WRI認為,實現范圍三溫室氣體減排可以從供應商和供應鏈兩個方面破局,其中包含綠電采購和行業聯盟等。
截至目前,已有多家光伏企業宣布加入RE100全球倡議,包括通威股份、晶科能源、隆基綠能、陽光電源等,目標在2050年前100%使用可再生能源。
E100是由國際氣候組織(The Climate Group)與碳信息披露項目(Carbon Disclosure Project,CDP)在2014年合作發起的全球企業可再生能源倡議。加入RE100 的企業必須公開承諾:在2050年前100%使用可再生能源,并按要求每年披露用電數據和目標進展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