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投資界PEdaily 吳瓊
橋水基金宣布了一則人事任命——
據路透社報道,橋水基金聯席首席投資官Karen Karniol-Tambour在內部信宣布——Joanna Alpert(孫悅)正式擔任總投資組合策略主管,負責管理橋水最新成立的“Total Portfolio Strategies”部門。
早在2005年,孫悅就曾在橋水基金有過一段工作經歷,后轉身離開。直到2018年重返橋水,帶領組建橋水在華業務。短短6年時間,橋水中國資產規模便達到400億元,成為中國最大的外資對沖基金之一,孫悅功不可沒。
悄然間,這一幕正在密集上演:過往以男性為主導的金融江湖,正出現越來越多女性高管的身影。
從0到400億 她將搭檔橋水女掌門
孫悅是誰?
于外界而言,她十分低調。公開資料顯示,1996年孫悅就讀于美國芝加哥大學并獲得學士學位。畢業后,她先后進入麥肯錫、世界銀行工作,之后還獲得哈佛商學院MBA學位。
而孫悅和橋水的故事開始于2005年。
彼時,她加入橋水擔任投資經理。在這段時間,她曾領導股票研究團隊,并為國內大型機構客戶制定資產配置戰略。不過三年后,孫悅又加入美國地產相關公司BlueVirgo Capital Management。
直到2018年,孫悅再次重返橋水,但這一次她的工作重心回到了中國。同年,橋水(中國)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正式在基金業協會完成備案,辦公室位于上海,并在當年10月發布了首只私募產品。
很快,孫悅便成為橋水中國總經理。在她的帶領下,橋水中國發展迅速,2021年資產規模超過100億元,成為中國最大的外資對沖基金之一。今年1月,路透社曾報道,橋水中國資產規模將進一步增長至400億元,領先眾多競爭對手。
現在,孫悅再次迎來職業生涯的里程碑,成為橋水總部最新成立的業務部門的負責人。聯席首席投資官Karniol-Tambour在致員工的一封信中宣布了這一晉升任命。
隨著孫悅的晉升,橋水最新的業務板塊也浮出水面。
近期,橋水CEO Nir Bar Dea將橋水業務分為兩個板塊:Alpha Engine將專注于橋水的旗艦基金“Pure Alpha”,同時成立一個新部門“Total Portfolio Strategies”(整體投資組合策略),則專注于與客戶合作,創建滿足客戶特定需求的投資解決方案。
孫悅正是這個新部門的負責人,Karniol-Tambour在信中表示,孫悅現在“正肩負橋水基金這一關鍵業務的重任”。目前橋水官網已經更新了她的職務。
接下來,孫悅將向Karniol-Tambour匯報工作,共同制定和推動橋水的業務戰略,設計、構建和管理相關業務。同時,她還將繼續擔任橋水中國總經理。
橋水崛起史 “要么進化,要么死亡”
金融圈應該無人不知瑞·達利歐(Ray Dalio)與橋水基金的傳奇故事。
1949年,達利歐出生于美國長島的一個普通的中產階級家庭,從小就開始展現異于常人的經商頭腦。12歲那年,達利歐靠做球童賺來的薪水買了第一支股票——美國東北航空,只因在聽過的所有公司中,只有東北航空發行的股票低于5美元一股。后來美國東北航空被收購,股價翻了3倍。這也為他后來的金融之路埋下伏筆。
之后,達利歐一頭扎進金融世界,以全班第一名的成績進入大學,后來還考進了哈佛商學院。1975年,達利歐在他的兩居室小公寓里成立了名為“橋水基金”(Bridge Water)的公司,由此拉開了這個金融帝國的序幕。
幾十年間,達利歐帶領橋水基金一次次穿越危機、逆勢盈利,并通過三次成名戰,穩坐全球對沖基金龍頭交椅。他的“痛苦+反省=進步”、堅持分散化投資、自己的決策系統化、理論價值和實際價值等投資決策原則也廣為流傳。
直至2022年,橋水基金正式告別達利歐時代——經過多年準備,他辭去公司聯席首席投資官職務,并將所有投票權轉讓給公司運營董事會。取而代之的,由CEO Nir Bar Dea領導一支全新的管理團隊。
如今,橋水的核心管理團隊共包括4人——CEO Nir Bar Dea ;以及三位聯合首席投資官——年長的Bob Prince 、年輕的 Greg Jensen,以及去年初晉升的女掌門Karen Karniol-Tambour。
如今,Bar Dea正帶領橋水基金,進行四十年來最大的改組。
究其背后的原因,橋水此前經歷了連續幾年的表現不佳,而且在疫情第一年爆出了虧損,促使該公司建立了一個投資決策監督委員會。再加上人工智能和量子計算等技術興起,對沖基金行業格局改變,新的團隊開始反思,“僅僅做我們一直在做的事情是不夠的?!?Bar Dea此前接受采訪時說:
“要么進化,要么死亡。這就是這里正在發生的事情?!?/p>
Bar Dea坦言,“過去幾年,我們的行動一直有點慢?!蔽磥恚瑯蛩男骂I導層將著力采取一系列雄心勃勃的戰略:
增加對亞洲市場的投資,包括增加新加坡地區的員工數量,以實現業務多元化并加強與該地區長期客戶的聯系;
增加以個股為對象的產品,以體現橋水對利率趨勢或大宗商品價格等宏觀趨勢的看法;
擴大可持續性金融,特別是押注股票,并推出可以實現超額回報的策略;利用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驅動的投資工具......
如何讓橋水再繁榮半個世紀,擺在新管理一代面前。
金融圈正迎來一群鐵娘子
透過這次晉升,我們看到金融圈正迎來越來越多女性。
同樣來自橋水,Karen Karniol-Tambour此前晉升轟動一時。去年2月,Karen Karniol-Tambour正式升任橋水基金聯席首席投資官,對公司的投資戰略和成果負最終責任。這也是橋水基金自1975年創立以來第一次任命女性CIO。
年僅38歲,Karniol-Tambour 2006年從普林斯頓大學畢業后就加入了橋水基金。18年里,她從最基礎的投資助理做起,一路過關斬將,31歲時就成為橋水基金最年輕的研究主管,還曾被瑞·達利歐親自選入應對金融海嘯的智囊團,被評價為“就像一個學習的吸塵器”。
相似的一幕是今年初,全球最大的資管公司貝萊德一次性官宣了兩位女高管,正式任命陳蕙蘭為亞太區負責人,同時任命范華為中國區負責人。其中,陳蕙蘭畢業于美國波士頓大學經濟學專業,曾先后就職于在巴克萊和德意志銀行。自2013年加入貝萊德后,她一路從iShares亞太區資本市場主管干到EFT&指數投資主管、亞太區副總裁兼大中華區總裁。
而范華的經歷同樣精彩——本科就讀于北京大學數學系,而后在哥大拿下金融學、哲學博士學位。畢業后范華先后擔任過高盛全球風險模型部主管、中投公司資產配置部董事總經理及BlackRock建信理財公司總經理等職務。
最新的一例則是摩根大通宣布任命陳妍妮為中國區聯席首席執行官。加入摩根大通前,陳妍妮在高盛亞洲工作超過15年,直至2020年11月加入摩根大通,擔任亞太區房地產投資銀行部主管,此后進一步擴大職責范圍,兼任亞太區消費與零售業投資銀行部主管。
值得一提的是,摩根大通CEO戴蒙已經68歲,接班問題擺上桌面。前不久,董事會正式點名接班人選,而在5名CEO潛在接班人中,其中就有3名為女性。
還有更多女性案例如陳翊庭出任香港交易所集團行政總裁、摩根士丹利聘請前瑞信銀行家黃敏領導中國投資管理部門……長久以來,金融圈往往以男性高管為主導,如今這一局面正在被打破。
透過這些女性高管,可以隱約看到一條較為一致的成長路線:畢業于名校,卻從最基礎的工作做起,憑借她們的專業、耐性和努力,最終得以沖破束縛,實現自我價值。
實際上在金融世界里,對于很多出色的女性高管來說,母親、妻子和女兒不是她們僅有的身份和角色。她們以女性的細致、柔韌、聰慧打破職場“天花板”,推動公司質量提升,這對金融領域的性別平等問題而言,具有著獨一無二的意義。
正如貝萊德在其研究報告中所稱,女性和多元化對公司業績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國際指數編制公司MSCI也在梳理過往研究的歷史數據中發現,相比沒有女性董事的公司,董事會上有女性董事,尤其是有三位以上女性董事的公司,長期來看有更好的財務回報、估值以及ESG評級表現。
無論如何,沖破女性刻板標簽束縛,她們正闖出一片廣闊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