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下財道 儲燕
德邦基金股東更迭不久又迎來高管離職。
5月21日,德邦基金發布公告,副總經理莫秋琴因工作調整離任。
(來源:德邦基金官網)
莫秋琴2022年12月才加入德邦基金,擔任機構業務部總經理,自2023年2月才開始擔任公司副總經理,如今不到一年半時間便離任難免引起媒體關注。
(來源:德邦基金官網)
(來源:媒體報道)
有消息稱,莫的離任可能涉及對公司業務發展理念和模式的分歧,但目前公司方面對此未有明確回應。
而就在今年2月份,德邦基金第三大股東西子聯合控股剛剛退出股東行列。
德邦基金近況如何?未來又將走向何方?
高速成長?
德邦基金全稱是德邦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3月,注冊地為上海,注冊資本約6億元,是背靠德邦證券的券商系基金公司。
莫秋琴此前曾在多家銀行任職,對金融市場頗為熟悉。
2023年2月,莫上任副總經理不久,德邦基金公眾號曾發布過一篇題為《“德邦新將”莫秋琴:以創業心態,實現機構業務高速成長》的文章。
文中提到,莫秋琴看到了德邦基金第二個十年“二次創業”的沖勁,懷揣著創業心態選擇投身其中,共同實現“高速成長”。
(來源:德邦基金公眾號)
而今,莫秋琴不到一年半便選擇離開,是對“高速成長”信心不足嗎?
近幾年,德邦基金副總經理職位變更確實有點兒頻繁,此前離任的張騄在任時間只有3個月。
(來源:同花順iFinD)
德邦基金成立之初,只有德邦證券、浙江省土產畜產進出口集團、西子聯合控股3位股東,持股比例分別為70%、20%、10%。
今年2月份,西子聯合控股將10%的股份轉讓給德邦證券,自此退出股東行列,而德邦證券持股比例上升至80%。
但時隔僅一個月,德邦證券就因裁員、人事變更等傳聞引起媒體關注,其業績下滑、上市未果等事項也成為關注焦點。
(來源:媒體報道)
天眼查顯示,德邦基金周邊風險高達450多條,其中大部分來自大股東德邦證券,涉及被執行人高風險信息、部分股權處于出質狀態、合同糾紛等。
如此看來,德邦基金很難說能從大股東德邦證券處受益多少。
產品失衡
初看起來德邦基金管理總規模近一年增長勢頭不錯,但細究之下,德邦基金規模增長主要得益于固收類產品增長。
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德邦基金債券型、貨幣型產品規模比一年前分別增長216億元、122億元,合計338億元,占到同期總增長規模的98%。
如此一來,其產品結構失衡問題顯得更為突出。
在德邦基金600多億元的總規模中,固收類產品占比高達93%,權益類產品(混合型和股票型)規模僅43億元。
(來源:同花順iFinD)
而且,權益類產品規模近期還在縮水。
2023年二季度末時,權益類產品還有約48億元,到了2024年一季度末,還剩下43億元,三個季度縮水5億元。
(來源:同花順iFinD)
更夸張的是,德邦基金股票型產品目前已不足億元,或許在不久的將來,公司將再也沒有該產品類目。
很明顯,這和新國九條所提倡的“大力發展權益類公募基金,大幅提升權益類基金占比”背道而馳。
(來源:政府官網)
就公募市場來看,券商系基金占比已超40%,德邦基金自然比不過華夏基金、南方基金等頭部券商公募,即使比起同時期成立的國聯基金、財通基金也落后不少,后二者總規模均已超過千億。
迷你扎堆
權益類產品不僅整體規模小,還由于產品數量相對較多,造成德邦基金迷你基金扎堆。
德邦基金目前共有65只基金(各類分開計算,下同),其中權益類產品有36只,數量占比超過一半。
在36只權益類產品中,單只基金規模超過2億元的僅有4只。
(來源:同花順iFinD)
迷你基金扎堆的主因是較差的業績表現。
2022年,德邦基金旗下有可比業績的30只權益類產品“全軍覆沒”,收益全是負數,并有6只基金虧損超20%;2023年,32只權益類產品中,就有12只虧損超20%,只有4只取得正收益。
(來源:同花順iFinD)
(來源:同花順iFinD)
規模小、業績差,等來的只能是清盤結局。
自2022年以來,德邦基金共發布了5只基金清算報告。今年以來還發布4只基金可能觸發合同終止的提示性公告。
(來源:德邦基金官網)
(來源:德邦基金官網)
再看發行,德邦基金在2022年只發行了1只基金,此后至今再無新產品,對比之前的幾年,可謂是斷崖式下滑。
(來源:同花順iFinD)
當然,德邦基金也有相對能拿出手的權益類產品——德邦半導體產業混合發起式C類基金。該產品成立于2021年12月,在2023年上半年迎來規模爆發,從2022年末的2億元,增至2023年二季度末的約23億元,半年時間增長21億元。
該基金規模爆發主要受益于短期較好的業績表現。
(來源:基金財報)
不過,好成績并沒有持續太久,該基金在2023年6月的份額凈值增長率約為-5%,未能跑贏業績比較基準。
拉長時間線看,截至5月24日,德邦半導體產業混合發起式C類基金近1年的收益約為-20%,遠遠跑輸同類平均和滬深300指數。
(來源:天天基金網)
如此大起大落的業績表現也考驗著投資者的心態,在天天基金網基金吧里,不少投資者在猜測當日能跌多少,更有投資者發出該只基金已經不行的感嘆。
在財報中,基金經理雷濤對自己的選擇還是比較固執:2024年一季度中證半導體指數下跌約12%,基金收益率約為-7%,跑贏了中證半導體指數,并表示,目前半導體行業經歷了較大波動,“在當前市場信心很弱的情況下,更需要有耐心和定力”。
但部分投資者已經在用腳投票。
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該基金份額約為27億份,已經比2023年末減少2億份。
從雷濤管理的其他產品來看,要想逆風翻盤,似乎更加困難。截至5月24日,其管理的產品中,還有3只基金虧損在20%以上。
(來源:天天基金網)
有業內人士向《天下財道》表示,除了靠業績提振投資者信心,穩定的股東結構和高管團隊對于公司品牌形象同樣至關重要。
管理層和股權變動,或許會給德邦基金帶來一些影響,但對于公司來說,更為重要的是,提高權益類產品收益,給投資者帶來持續穩定的回報才能獲得規模的增長,公司才能走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