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野馬財經 劉欽文
編輯|李白玉
近期的金融監管風暴中,海通證券站到了“風暴”中心。
2024年至今,僅五個月時間,海通證券已經收到5張罰單,涉及沃得農機、中核鈦白(002145.SZ)、格力地產(600185.SH)、科利德等IPO或上市公司。這些處罰主要與海通證券保薦業務中的違規行為相關,包括但不限于對IPO項目的盡職調查不盡責、擅自改動招股書、內部質量控制薄弱、幫助客戶定增套利等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海通證券今年不僅接連收到警示、處罰,還被上交所要求“對發行上市保薦項目進行全面梳理自查”。監管機構的這一要求不是沒有理由,據Wind統計,2021年5月至今的三年時間,海通證券已有40個IPO項目終止。
IPO新規嚴打“帶病闖關”項目的背景下,海通證券的投行業務已經連續兩年下滑,作為行業排名前列的證券公司,海通證券能否順利度過風波,重整旗鼓?
開年已收五張罰單,海通證券:持續整改
去年10月,已經提交注冊長達20個月的沃得農機,IPO之旅最終以主動撤回申請材料而告終。兩個多月后的
2024年1月5日,作為沃得農機的保薦券商,海通證券迎來了證監會的“自律監管”措施。1月8日,深交所對海通證券發布《監管函》。
根據深交所的調查,在保薦沃得農機的過程中,海通證券存在四項違規行為:未就實際控制人所持股權凍結情況持續履行盡職調查職責并及時報告;對關聯方資金拆借披露的準確性未予充分核實;未對發行人會計基礎不完善、內部控制不規范的情況予以充分關注;未經同意改動招股說明書。
尤其是“未經同意改動招股說明書”,受到了外界廣泛關注。據兩版《招股書》顯示,改動部分集中在沃得農機的主營業務、募集資金用途、分紅政策等。
這只是一個開始。20多天后的1月29日,海通證券又登上了上交所監管措施通報。
通報中,海通證券被指存在首發保薦業務履職盡責明顯不到位、投行質控內核部門未識別項目重大風險及對盡職調查把關不審慎等缺陷。
這次被認定“職責履行不到位”,涉及三個IPO項目,分別為惠強新材、明峰醫療、治臻股份。這三個項目的保薦人都是來自海通證券的6名人員。目前,三家企業都主動撤回申請,IPO項目已終止。
2月的上海證監局公告則揭示了海通證券場外期權業務內部控制的薄弱一面。2月1日,上海證監局披露了《關于對海通證券股份有限公司采取責令處分有關人員措施的決定》。
經查,海通證券場外期權業務相關內部控制不健全,未建立健全覆蓋場外期權業務各環節的內部管理制度;未明確部門層級風險指標超限額的報告路徑和處理辦法。場外衍生品業務相關風險指標體系不健全。
4月,海通證券因中核鈦白、格力地產債券事項而接連受罰。
4月30日,中信證券、海通證券雙雙披露公告稱,收到中國證監會《行政處罰決定書》。
《行政處罰決定書》顯示,海通證券在中核鈦白案中,因協助中信中證實現不當股票收益,這一行為違反了相關監管規定,海通證券及相關方總計被罰沒超過2.34億元人民幣。
“公司誠懇接受處罰,在規定的時間內繳納上述罰款,并將深刻反思,汲取教訓,認真落實各項整改要求,進一步優化合規內控機制,不斷提高規范運作意識和水平,堅持舉一反三,依法合規、穩慎推進公司各項業務。”海通證券表示。 同日,據廣東證監局官網披露,海通證券作為格力地產“21格地02”“22格地02”債券的主承銷商和受托管理人,存在未盡職履責的情況,比如
未對個別存貨周邊樓盤開盤價格低于項目樓面價等重要信息進行充分的分析核查與及時報告。
踏入5月,隨著大連科利德科創板IPO造假事件的曝光,海通證券再度被推至風口浪尖。
上交所針對科利德事件連發四張罰單,處罰主體包括科利德、保薦機構海通證券、保薦代表人、容誠會計師事務所和簽字會計師。直指海通證券在科利德項目中對科創屬性核查的不力及保薦業務內部質控的持續薄弱。
5月23日,在海通證券最新發布的股東大會資料上,海通證券專門提出,健全合規內控體系,充分發揮內外監督合力。
“公司董事會持續推動公司夯實合規管理基礎職能履行,開展‘合規內控文化鞏固年’活動,優化合規管理隊伍建設,將合規管理與業務發展有機融合,并以制度和系統建設為抓手,不斷強化對子公司的合規管理,同時加強監管檢查和自查問題整改統籌,加大監督問責力度,持續推進巡視、監管、審計發現問題整改, 夯實內控檢查整改質效。”海通證券表示。
市場排名前列,3年40家IPO“夢碎”
事實上,海通證券雖然被多次處罰或警示,但海通證券承銷的總體數量也較多。
海通證券的股權融資保薦機構排名、申報項目數量排名、市場份額排名均靠前。Wind顯示,2023年5月22日至今的一年時間,股權融資方面,海通證券總募集資金為374.79億元,排行第三。承銷金額排名中,首發項目排名第一,市場份額11.95%。
圖源:Wind
市場份額較高的同時,海通證券在IPO方面的撤否率、終止數量也都“名列前茅”。
Wind數據顯示,2021年5月至今的三年時間,海通證券IPO申報項目中審核狀態處于終止(撤回)、終止審查、終止注冊的為40家。
40家企業中,包括以專用設備制造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分別達8家,其次為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達6家,還有醫藥制造業、橡膠和塑料制品業、汽車制造業等。
從撤否率來看,2021年5月至今,海通證券的撤否率達26.67%,排名第四。
圖源:Wind
實際上,除了在IPO階段發現問題并攔截外,海通證券保薦的部分項目已經成功上市,并且被發現財務造假情況。
2021年9月16日在上交所科創板上市的卓錦股份(688701.SH),主營業務為“環保綜合治理服務”和“環保產品銷售與服務”兩類。
不管從業績還是股價上來說,卓錦股份都是“上市即巔峰”。上市前三年(2018年—2020年),分別實現營業收分別為2.11億元、2.91億元、3.41億元,凈利潤4028.13萬元、5607.31萬元、4527.81萬元。
上市當年,卓錦股份就進行財務造假。2023年5月19日,卓錦股份公告稱,收到中國證監會浙江證監局下發的《行政處罰決定書》。
經查明,2021年下半年,卓錦股份將部分成本以保證金名義計入往來款,虛減營業成本2796.52萬元,進而虛增利潤總額2705.67萬元,分別占當期披露金額11.47%、57.84%。
經調整后,實際上卓錦股份2021年實現營收4.13億元,同比上漲21.31%,凈利潤為1717.47萬元,同比下跌-62.07%。并且2022年轉盈為虧,凈利潤-0.94億元,2023年進一步擴大至-1.2億元。
二級市場上,卓錦股份發行價格為7.48元/股,上市首日,卓錦股份盤中創下股價高點19.91元,此后股價震蕩下跌,截至5月23日,報收5.32元/股,總市值7.14億元。
圖源:百度股市通
通過此次IPO,卓錦股份公開募集資金總額為2.51億元,其中,海通證券獲得保薦及承銷費用2770萬元,承銷保薦傭金率為11.03%。
1996年上市的上實發展,主營業務為房地產開發和經營、實業投資、資產經營、國內貿易、信息服務等。
2024年3月19日,上實發展發布公告稱,收到《行政處罰和市場禁入事先告知書》,經查,上實發展通過虛構合同、虛增業務實施進度、實施空轉自循環貿易以及參與軍民融合貿易等方式,導致上實發展2016年至2021年度財務報表存在虛假記載,合計虛增收入47.22億元、虛增利潤總額6.14億元。
這期間,海通證券正是上實發展的保薦機構。持續督導意見卻顯示一切正常。
圖源:上實發展年報
除了IPO項目外,海通證券在擔任財務顧問時,也出現過違規行為。
2015年4月,奧瑞德(600666.SH)借殼西南藥業上市,海通證券在此次重大資產重組中擔任獨立財務顧問。
資產重組時,奧瑞德原股東曾做出業績承諾,即奧瑞德2015年至2017年累計實現的凈利潤不低于12.2億元。但在借殼上市的第三年,還處于業績承諾期的奧瑞德突然業績變臉,盈利能力大幅削弱。
財報顯示,2015年至2017年,奧瑞德分別實現營業收入11.51億元、13.14億元、11.84億元,凈利潤3.01億元、3.26億元、-0.24億元。
2018年6月,奧瑞德被證監會立案調查。經查,奧瑞德的財務報表存在虛假記載,2016年、2017年、2018年前三季度虛增當期利潤總額1.6億元、1億元、1.44億元。
2019年,因在奧瑞德重大資產重組擔任財務顧問項目主辦人時存在違規行為,海通證券四名項目主辦人被上交所予以監管關注。海通證券被證監會立案調查。
2021年10月,重慶監管局對海通證券出具《行政處罰決定書》,責令海通證券改正,沒收財務顧問業務收入100萬元,并處以300萬元罰款;對李春、賈文靜給予警告,并分別處以5萬元罰款。
現奧瑞德已被*ST。
“公司將持續遵循穩健的經營理念,進一步強化投資銀行業務內控機制,提高規范運作意識,全面提升投行合規風險管理水平,切實履行勤勉盡責義務。”海通證券表示。
“券商罰單的力度可以說是顯著上升了。這一趨勢可能反映了中國證券監管部門對證券公司的更嚴格監管,以及對違規行為的零容忍態度。這種態度在‘新國九條’出臺后可能還會持續,因為監管部門正在努力提升證券行業的整體合規性,以保護投資者的利益,維護市場的公平和秩序。”中國企業資本聯盟副理事長柏文喜表示。
投行業務“過山車”,如何做好“守門人”?
在高市場排名和被處罰背后,海通證券相關業務的收入也坐上了“過山車”。
海通證券的投資銀行分部主要提供保薦和承銷服務、財務顧問服務、新三板服務等。
具體來看,2019年,海通證券投行業務收入為36.1億元,到2021年的三年時間,便躍升至56.6億元。
但經歷了2021年的巔峰后,海通證券的投行業務已連續兩年下滑。2022年、2023年年報顯示,公司分別實現營業收入259.48億元、229.53億元,歸母凈利潤65.45億元、10.08億元。其中,投資銀行業務分別實現營業收入42.62億元,同比降幅24.69%;2023年營業收入36.31億元,同比減少14.8%。
海通證券對于處罰也認真表示,認真落實各項整改要求,進一步優化合規內控機制,不斷提高規范運作意識和水平,堅持舉一反三,依法合規、穩慎推進公司各項業務。
“在處罰力度加大的背景下,各券商需要更加重視合規管理,提高員工的合規意識。同時,公司應建立完善的內部制度,以防范可能出現的違規行為。對于受到處罰的券商,他們應該認真對待每一個處罰決定,積極采取措施改正錯誤,以避免再次受到處罰。”中國企業資本聯盟副理事長柏文喜表示。
北京丹華盛管理咨詢有限公司首席合規專家丁繼華同樣指出,“在嚴格監管的背景下,證券行業需要回歸其初心,重新認識到中介機構的價值在于扮演好關鍵的守門人角色。通過提供誠信合規的專業服務,贏得投資者的信任,這是其生存和發展的關鍵。只有建立起完善的合規管理體系,并向監管機構、投資者等利益相關方證明其執行有效,這樣才能預防合規風險,減少和減輕執法處罰,才能實現證券行業的健康發展,并支持資本市場的高質量發展。”
你對近期以來券商機構的罰單有何看法?認為“看門人”應如何落實自身責任?歡迎下方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