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梅林擬改名光明肉業。5月22日,上海梅林發布公告,擬將公司名稱由“上海梅林正廣和股份有限公司”變更為“上海光明肉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將公司證券簡稱由“上海梅林”變更為“光明肉業”。
在同日的業績說明會上,上海梅林表示,2024年,公司將深耕高蛋白產業鏈鏈路體系,持續培育肉業新質生產力,深化肉業產業一體化發展。
聚焦肉類主業發展,這也是上海梅林更名的原因。
上海梅林主營業務包含兩個部分,肉類業務和休閑食品業務。其中肉類業務涵蓋豬肉和牛羊肉,休閑食品業務則涵蓋了大白兔奶糖及冠生園蜂蜜等。豬肉業務涉及生豬養殖、生豬屠宰分銷、肉制品深加工三個環節。
2023年,上海梅林實現營業收入約223.67億元,同比下滑10.49%;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2.26億元,同比下滑55.13%。
其中,公司牛羊肉業務實現營收124.49億元,同比下降14.61%;生豬屠宰、深加工及分銷業務實現營業收入51.01億元,同比下降4.35%;生豬養殖業務實現營業收入12.54億元,同比增長39.28%。休閑食品業務實現營業收入17.03億元,同比增長17.45%;其他業務實現營業收入18.61億元,同比下降31.72%。
受牛羊肉及豬肉業務影響,導致公司2023年的營收利潤表現雙雙下滑。
在生豬業務方面,上海梅林在財報中表示,受豬價長期低迷影響,行業整體處于虧損期,嚴重影響到生豬養殖業務的營收和利潤。疊加生物安全投入不可放松,以及區域性環保要求進一步提升的影響,生豬養殖業務2023年仍處于虧損狀態,全年生豬總出欄量80.82萬頭,報告期內虧損5.84億元。
實際上,上海梅林在生豬業務上已虧損多年。
2021年,上海梅林凈利潤曾大幅下滑,當年年報顯示,2021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36.17億元,同比下滑了1.04%;歸母凈利潤3.03億元,同比減少25.17%;扣非凈利潤為2.35億元,同比減少36.95%。其中,從事生豬養殖業務的子公司光明農牧2021年度經營規模11.45億元,凈利潤-10.52億,對公司歸母凈利潤造成-3.61億元的影響。
到2022年,上海梅林的生豬業務仍持續虧損,生豬養殖營業成本高達10.23億元,毛利率為-13.59%,全年生豬總出欄量70.75萬頭,其中商品豬47.58萬頭,報告期內虧損4.67億元。
而牛羊肉業務也造成了公司2023年度的業績滑坡。2022年,國際紅肉市場價格高位使得牛羊肉曾為上海梅林貢獻八成利潤。但2023年以來,國際牛肉價格持續下跌,全年下跌幅度約為20%。
2023年度,新西蘭銀蕨實現營收120.61億元,對應的凈利潤虧損約1.33億元。2022年同期,其營收及凈利潤分別為141.53億元和8.39億元。
實際上,2023年,上海梅林還實現了牛羊肉銷量的增長。財報顯示,2023年,上海梅林的牛羊肉生產量以及銷售量分別約為36.74萬噸、37.04萬噸,分別同比增加9.94%、11.31%;同期,公司牛羊肉庫存量約1.79萬噸,同比減少了14.85%。
上海梅林將2024年全年經營計劃為爭取實現營業總收入231.95億元,并表示2024年將深耕高蛋白產業鏈鏈路體系,持續培育肉業新質生產力,深化肉業產業一體化發展。
上海梅林正押注肉類消費市場,尤其是生豬行業的好轉。為此,上海梅林進行了一系列動作,也被外界視為抄底豬周期。
2024年3月18日晚間,上海梅林發布公告稱,為進一步聚焦以肉業為主的發展戰略,擬向關聯方光明食品集團上海農場有限公司受讓其所持有的光明農牧10%股權,交易價格為1元。本次交易完成后,上海梅林將持有光明農牧51%股權。
光明農牧主要業務是生豬養殖。對于此次收購,上海梅林表示,關聯交易符合上市公司聚焦肉食品主業的戰略規劃以及高質量發展的需要,有利于上市公司提高核心競爭力。
4月1日,上海梅林再次公告,擬與光明農牧另一股東方上海益民食品一廠(集團)有限公司按持股比例向公司控股子公司光明農牧增資9.6億元,其中上海梅林增資4.90億元。本次增資完成后,公司對光明農牧的持股比例保持不變,仍為光明農牧的控股股東。
對于此次增資的原因,上海梅林在公告中表示,為進一步筑牢產業鏈發展基礎,推動豬肉全產業鏈建設工作。
在2023年年報中,上海梅林曾表示,當前產能去化過程較為緩慢,充足的供給導致豬肉價格處于低位,預計豬價短期或仍呈現底部震蕩趨勢。隨著生豬養殖企業持續去產能化,產能回歸平衡,疊加后期消費復蘇、下半年需求季節性好轉等因素,行業盈利空間將得到逐步修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