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音樂財經
五一黃金周過去了,你去了哪一個音樂節?玩得開心嗎?
具體來看,2024年五一期間,一共延期8檔音樂節,落地了23檔音樂節。
在這23個音樂節中,多元型音樂節占據了15檔,成為五一期間的主流。這些音樂節涵蓋了多種音樂風格,包括搖滾、民謠、說唱、電子、流行等,滿足了不同年齡層和審美需求的觀眾。此外,電子音樂節共有5檔,為喜歡EDM和舞曲的觀眾帶來了極具震撼的現場體驗。值得一提的是,說唱音樂節僅有2檔,雖然市場份額較小,但其在年輕人群體中依然具有極高的關注度。此外,OST音樂節也舉辦了第二屆,為觀眾提供了一種新的音樂體驗。(回顧:2023五一檔音樂節市場研究:開發520新檔期,音樂節的投資千萬元起步)
在音樂節地域分布方面,2024年五一檔呈現出明顯的變化,數量在大幅減少的同時,以往音樂節主要集中在三四線城市、景區、縣城和小鎮,而今年出現了往一線城市和新一線城市回流的趨勢。例如,武漢、南京、天津、長沙、成都、合肥和杭州等新一線城市成為了音樂節落地的重點。(回顧:票房競爭最殘酷的一年|音樂節清明和五一檔期觀察)
音樂節有助于推動不同城市間的文化傳播,豐富市民文化生活。同時,音樂節產業鏈的延伸,如旅游、餐飲、住宿等,也將帶動城市經濟的發展。一場場精彩紛呈的音樂節成為了業內及樂迷們茶余飯后的談資,為大家帶來了無盡的歡樂。
2024年五一黃金周音樂節市場呈現出持續繁榮的狀態,藝人陣容更為多樣化,主辦方更加注重打造現場體驗的特色化以及IP朝著超大型規模發展。相較于混亂不堪的2023年,今年在專業主辦方的努力下,行業整體呈現出以市場化為主導向上發展的趨勢。(回顧:賭爆款激眾怒,“拉垮”賭客們的音樂節淘金之旅)
票房與贊助:誰笑到了最后?
由于票房不透明,我們先來聊聊品牌贊助,今年的招商環境更趨向于頭部效應。
草莓一直是市場上最受品牌主歡迎的音樂節IP,今年北京超級草莓音樂節有樂事大波浪總冠名,愛舞臺由脈動冠名,波司登、一汽奧迪、須盡歡、自如理想家、和樂怡和雷諾考特等合作,覆蓋了衣食住行和高端汽車品牌。
今年,咪豆音樂節- PRO拉來了今世緣酒業冠名,京東電器、百威、隨變、簡醇、中國福利彩票、南京銀行也是音樂節的合作方。太湖灣音樂節由柏瑞美總冠名,雪碧戰略合作。此外,愛瑪追星冠名了星尚馬蹄音樂節,美團冠名了無限音樂節主舞臺。
創娛無界主辦的泡泡島音樂與藝術節-京津冀海報未顯示有冠名及贊助商,聯合主辦方有東亞星光和SMG live等。元氣森林為品牌型音樂節,此次也未顯示有別的贊助商入場。
在售票和人流量方面,同樣頭部效應明顯。北京超級草莓音樂節、泡泡島音樂與藝術節-京津冀、太湖灣音樂節和超級版咪豆音樂節分別吸引了近8-10萬規模的觀眾入場。其中,太湖灣音樂節一連舉辦4天,是今年舉辦天數最多的音樂節,人數估計在10-12萬人之間。(回顧:延期與火熱并行|4-5月音樂節觀察)
5月1日,淘寶大麥官方旗艦店顯示,北京超級草莓音樂節和泡泡島音樂與藝術節-京津冀均售出了超4萬張門票,摩登天空有正在現場APP自己售票,各大音樂節大都也在抖音、秀動、貓眼、票星球等多平臺售票。今年北京草莓也是五一期間唯一宣布售罄的音樂節,業內預估票房在4000萬元左右,如果加上贊助商收入,音樂節整體收入估計不會少于5000萬元。
北京商報數據顯示,在北京超級草莓舉辦期間,帶動延慶城區商圈的餐飲堂食交易額周環比增長 300%,延慶區的住宿消費周環比增速全北京第一。今年北京超級草莓音樂節在市區內也舉辦了一系列“共振場”音樂活動,共振的演出場所包括DDC、ByeByeDisco和莫須有工廠等。(回顧:草莓今年“卷”瘋了,看看都有哪些海外音樂人出演?)
中新網天津數據顯示,泡泡島音樂與藝術節-京津冀共吸引觀演人次7.7萬人,京津冀以外地區觀眾占比約27%。今年“五一”假期,天津市共接待游客1407.86萬人次,同比增長27.5%。而5月1日到3日,三天之中,近8萬人到場觀演了今年的超級版咪豆音樂節,大麥單平臺售出了超2萬張門票。
今年垂類音樂節的售票情況普遍不如大型多元流行音樂節。業內透露,無論是VAC電音節和風暴電音節,此前,大麥顯示電音節均出票在1萬張左右,有的不到1萬張,在貴陽舉辦的Pandaland電音節起碼虧損額在千萬元以上。VAC的主辦方背后是網紅小楊哥的三只羊集團,投資了5000萬元舉辦,現場實際入場人數估計在2.5萬-3萬之間。
從電子音樂節的角度來看,2024年可謂是回歸之年,先是黃子韜在格子旗音樂嘉年華上討伐全球知名DJ Matin Garrix引發電音圈和飯圈之間的沖突。緊接著五一期間,風暴電音節回歸,壓軸藝人包括DJ Snake和ILLENIUM等;VAC電音節請來了棉花糖、Anyma和Alesso;位于廈門的IFC電音節確定將于6月中旬舉辦,陣容有Afrojack等,百大DJ依然是各大電子音樂節的壓軸和座上賓,音樂財經曾記錄過那個瘋狂的年代,為了爭搶DJ主辦方所能付出的超額代價。(回顧:報告|2016中國音樂節再度爆發,電子、動漫音樂節起勢!)
但是,在中斷了三年之后,如今現場無法喝酒、安保流程嚴格、內場嚴格的管控等,和往年動輒三五萬人的大型電子音樂節相比,現在的電音節不僅面臨嘻哈音樂節分流的趨勢,在票房號召力、話題熱度和規模上也已經無法與大型多元音樂節相提并論。尤其是此次VAC電音節樂迷和合肥老百姓“嫌太吵”之間引發的沖突,更凸顯了電子音樂在大眾普及度上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說唱音樂節今年也在退潮。五一期間只有滿堂音樂節和YOLO音樂節落地,放學嗨受困于資金問題,迄今還沒有發布今年AYO!2024音樂節計劃落地的任何新情況。(回顧:從M_DSK到大蘑菇,下半年再掀說唱音樂節“大混戰”)
根據大麥在淘寶官方網站上的售票數量,5月1日至4日的第八屆太湖灣音樂節售出了超7萬張門票,按照最低單日價666元計算,最低票房收入超4600萬元。值得注意的是,此前曾鬧出原先售出了7W+的票突然減少到了5W+的情況,購票后突然退票甚至在當時引發了對壓軸歌手周深的圍攻和粉絲的反圍攻。
據業內估計,今年太湖灣音樂節的成本在4500萬左右,而按照此前太湖灣音樂節發布的銷售戰報超6600萬元,打破音樂節當日銷售的歷史記錄,再加上冠名贊助商柏瑞美和雪碧,音樂節作為市場化盈利的IP,正帶動“常州”這座二線城市進一步出圈。
在2023年5月30日舉辦的2023中國(蘇州)演出交易會上,第六屆太湖灣音樂節曾以接待游客11.52萬人次,實現營收7802萬元獲得2022年度中國演出市場票房榜單音樂節、演唱會類票房亞軍。2023年,太湖灣音樂節票房更是出現陡升,一年兩屆音樂節總票房大幅增長至1.3億元,而常州也在去年成為音樂節票房的TOP1城市。
據業內估算,音樂節期間,一元錢的門票大約可帶動舉辦城市7-8元的綜合消費,這也是為什么音樂節不斷下沉,廣受地方文旅歡迎的原因。也因此,走市場路線、有足夠盈利能力以及自造話題熱度的大型音樂節IP依然備受地方的追捧。
再來看看五一檔延期缺席的音樂節。
其中,常州·新龍 NUTS 音樂節去年的票房不錯,但今年太湖灣音樂節的運營太強了,新龍 NUTS 音樂節不得不避開激烈的競爭,退出了五一檔期。主辦方支持全額退票,但音樂節延期的消息發布之后,還是引發了粉絲的眾怒,因為五一期間的安排已定,不僅遭遇機票和酒店的損失,而且五一的行程也被臨時打亂了。
此外,麻椒音樂節和長安六時音樂節陣容堪稱奇特,混搭模式下進入五一黃金周檔期,根本帶不動票,因此延期取消也不令人意外。
圖注:Jake Miller在石淙凡花音樂節
據中國演出行業協會票務系統采集與服務平臺數據監測,2023年,五一假期演出市場中,大型音樂節和演唱會票房收入6.46億元,市場占比為42.53%,今年的數據尚未公布。
顯然,現在音樂節類型日益豐富,涵蓋搖滾、嘻哈、電子等多種風格,滿足不同觀眾的需求。國內外音樂人參與度不斷提高,提升了中國音樂節的國際影響力。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音樂節主辦方面臨更高的消費者要求,需要在創意策劃、藝人資源、執行落地和危機公關等方面不斷提升專業能力。
體驗和吐槽:誰卷出了體驗新高度?
5月4日,知名自媒體“搖滾三明治”在微博發布了五一檔期音樂節的黑紅榜,在社交媒體上被罵得最慘的音樂節是天津泡泡島音樂節和廈門元氣森林音樂節,夸得最多的音樂節是北京超級草莓音樂節和泰安新青年音樂節。
下方評論集中在了吐槽音樂節“人擠人”的現場情況。在經歷音樂節奔波之后的樂迷們紛紛留言,提到了無限音樂節應改名為“沙塵暴音樂節”、夢想未來壓軸藝人時間直接減半、成都仙人掌大泥缸、馬蹄音樂節吃灰等......
5月1日,知名自媒體“毒蘑菇音樂現場”在微博發了一句“說說音樂節的體驗”,同樣集中了來自各方樂迷的真實反饋,類似于“陣容滿分,主辦負分”的評論很多。從我們對五一期間微博、小紅書和抖音等社交媒體監測的各大音樂節現場熱點和現場觀眾發的體驗貼來看,基本上與搖滾自媒體大V賬號下的評論是貼合的。
首先,由于天津泡泡島音樂節已經連續兩屆遭到觀眾吐槽,今年在天津東疆灣沙灘景區舉辦,樂迷同樣在啟程之前對海邊的現場充滿了期待,但由于第一天泡泡島吸引了5萬人,安檢通道長、人流管控不到位,使現場擁擠不堪;排長隊買水買到崩潰,水和廁所的問題更是直接影響到觀眾的游玩體驗;在交通層面,由于接駁車安排不合理,導致觀眾在入場之前和散場后都經歷了長時間的等待。
不過主辦方后兩天一直在改進現場管理,人少了之后體驗好了很多。今年行業內很多從業者也都去了現場,紛紛感嘆泡泡島的藝人陣容確實好,以YOASOBI為代表的一批來自海外音樂人的精彩演出,也極大程度地彌補了樂迷們在現場欠佳的體驗。
在此之前,因為田馥甄出演天津泡泡島音樂節遭遇網友自發抵制和大面積舉報,主辦方創娛無界不得不發文取消田馥甄的演出。再加上此前FJK因為家庭的原因臨時取消了天津泡泡島音樂節和“夢想未來.閃千手音樂節”的演出,又引來一陣投訴和罵聲,前者因為臨時替換報批來不及不得不致歉,后者換上了秘密行動,但樂迷依然不滿意,因為FJK開專場的價格和秘密行動有較大差距。面對這樣的突發情況,主辦方的確面臨兩難局面,只能盡力而為。
夢想未來*閃千手音樂節的主辦方之一同樣有創娛無界,由于單日人流限定在1.2萬左右,再加上下雨沒有暴曬,也沒有人擠人,藝人陣容和演出效果都很好,因此在社媒上的體驗口碑更好。
從演出經濟的角度來看,演唱會以室內場館為主,圍繞一位或一組藝人展開,突出個人魅力和音樂風格,操作相對簡單。但音樂節在籌備和運營過程中面臨的挑戰和麻煩要多得多,每一個細節都考驗著主辦方的活動籌備能力以及危機公關能力。
無獨有偶,因為天氣原因,廈門元氣森林音樂節不得不在凌晨宣布原定于5月1日舉辦的音樂節取消,隨后,由于上午天氣轉晴,主辦方再發公告,宣布音樂節照常舉行。這取消和照常舉行的來回之間,元氣森林音樂節主辦方再次被罵上熱搜。
天氣原因確實給戶外演出帶來了巨大的不確定性,“天有不測風云”,一般情況下,主辦方會搭建帳篷、遮陽傘等,為觀眾提供一定的避雨空間,為觀眾提供雨衣等。
今年武漢草莓音樂節和滿堂音樂節都遭遇了下雨天氣,在成都舉辦的仙人掌音樂節、在長沙舉辦的YOLO音樂節以及在杭州舉辦的閃千手音樂節也遭遇了雨,連寶雞的銀杏音樂節都在下雨,雖然主辦方發了塑料袋雨衣,但消費者對大雨中的音樂節體驗抱怨也多。
此外,廈門元氣森林音樂節的分區多,被分為10個區,其中VIP區4個,普通區6個。然而,觀眾普遍反映體驗超級超級差,VIP區與普通區的待遇差距過大,導致觀眾心理不平衡。部分觀眾還對舞臺設置、服務質量和場地環境表示不滿。
關于北京無限音樂節,按理來說,它今年落地通州的城市綠心森林公園,交通上會更為便利,陣容偏向于主流人群,也容易面向大眾消費者打造口碑。
但無限音樂選擇的地方是一片荒地,沒有綠化草地,也沒有鋪人工草皮,導致現場人擠人之后塵土飛揚,流傳在微博和小紅書上的視頻片段全是“沙漠”里的場景,用戶全程記錄了吃土崩潰的過程;同時,舞臺音響效果拉垮,兩個舞臺同時開唱,就完全聽不清楚了;最致命的是,由于現場人多,網絡沒有信號,導致無數人抱怨過了安檢到離場,全程沒有信號。有網友分享,由于現場只有兩輛移動信號車,根本無法覆蓋全場。
由于很多人是拖家帶口去看老牌藝人,沒有享受到在春天郊區度假的快樂,但幸運的是,詹雯婷和羅大佑的懷舊金曲安撫了現場的歌迷,在一片罵聲中,音樂節兩天也算是順利地落幕了。
在合肥,關于VAC電音節遭遇當地老百姓投訴和raver吐槽“再也不來合肥”的聲音一直沒有停止過。也因此,在結束之時,主辦方在大屏幕掛出“家人們!下一站武漢見!我們回家”的截圖被廣為流傳后,更被指內涵合肥,引發了本地人的反擊。
知名自媒體“電子音樂現場”在微博發短視頻及文字:“北海TMC電音節特警和Raver打成一片,和合肥形成鮮明對比。”
在微博下方的評論中,一位網友的評論火藥味十足,“你看這個什么節來的都是什么人,奇裝異服、群魔亂舞、傷風敗俗,這些都是拖累城市發展、拉低城市下限,受資本主義不良思潮影響的年輕人,是屬于應該進行思想改造的范疇,這些并不是人才,合肥不需要,也不歡迎他們。合肥歡迎和需要的是公道正派、忠誠奉獻、學識淵博,有正確思想導向的綜合性和專業性人。”
從社交媒體的反饋來看,盡管風暴的口碑談不上多好,TMC電音節在體驗上也沒有很多人安利。但由于今年VAC帶給電子樂迷的期待較高,比如Anyma首演,視覺音效舞臺都很出色,因此這個電音節在社交媒體上遭遇的罵聲也最多,很多raver甚至發文認為整個五一檔是風暴贏了,更為去年謾罵EDC拉垮感到抱歉。
對此,VAC電音節CEO朋友圈發文無奈表示,“這是合肥第一次舉辦電音節,大家對電音節的認識度還沒有那么高,所以產生了一些對粉絲們不理解的地方,希望大家原諒......”
相較于上述音樂節,2024年北京超級草莓音樂節的優點則顯得尤為突出,成為五一檔以氛圍感、松弛感和超強口碑勝出的大型音樂節。
譬如,今年草莓的舞臺布置獨具匠心,讓觀眾感受到視覺與聽覺的雙重享受;服務周到,讓觀眾感受到貼心的人文關懷;鋪上了人工草坪,場地環境干凈整潔,小吃攤品牌豐富,引入了如肯德基、必勝客等知名企業,使觀眾在享受音樂的同時,還能享受美食,到處閑逛,體會藝術展,打卡個性化的攤點,在沙發區躺平。
今年,北京超級草莓完成了新一輪的升級迭代,同時做到了卷“藝人陣容”和“現場體驗”。也因此,有網友不禁感嘆,如果泡泡島的陣容再加上草莓的管理就好了。其實,需要注意的是,摩登天空作為音樂行業的“黃埔軍校”,泡泡島和閃千手音樂節的創始人在離職創業之前,均為摩登天空中高層,經歷過各種大小型音樂活動的歷練。
泰安新青年音樂節同樣被現場觀眾推薦。這個音樂節在場地設施、環境衛生以及洗手設施等方面做得相當完善。觀眾反饋,在享受音樂氛圍的同時,無需擔心衛生問題,還能在專門的洗手設施處清潔雙手,確保衛生。
通過對比分析各大音樂節在社交媒體反饋的優缺點,我們可以發現,一個成功的音樂節不僅需要有出色的舞臺效果和豐富的音樂演出內容,還需要在交通服務、場地環境、水食物廁所衛生等基礎設施等方面下足功夫。
總的來看,目前關于音樂節主辦方面臨的輿論壓力主要集中在以下五個層面:
場地的選擇、交通與現場布置:音樂節通常在戶外舉辦,主辦方需要考慮場地的容納能力、交通便捷性、基礎設施等因素。同時,還要確保音響、燈光、舞臺等設施的完備,以保障演出的順利進行。(回顧:體驗 | 2017 Fuji Rock音樂節的成功 vs. Rock in Japan面臨的窘境)
平衡人流與現場體驗:音樂節人擠人,自然就會帶來體驗的斷崖式下滑。如果定位是超級大型音樂節,主辦方需要花費更大的成本、規劃更細致的服務和嚴苛的標準化流程,去關注觀眾的體驗,提供舒適的觀演環境。一般情況下,如果藝人陣容不錯,萬人規模以內的中小型音樂節口碑會好很多。(回顧:春游獲好評青空被批,樂迷去音樂節到底在乎的是什么?| 現場觀察)
藝人邀約、協調與陣容變化:音樂節往往邀請眾多音樂人參演,主辦方需要具備強大的藝人資源,以及在協調藝人檔期、風格、陣容等方面的能力,陣容頻繁變動,極易引發消費者的退票潮、投訴和吐槽。今年FKJ臨時缺席、田馥甄遭遇集體舉報被迫取消演出、盧廣仲缺席等就屬于這一類。
天氣變化:音樂節多為戶外活動,天氣因素對活動的成功與否至關重要。主辦方需提前關注氣象預報,做好應對措施,以確保活動的順利進行。比如發放雨衣,提醒保暖等。
安全保障與觀演氛圍的平衡:音樂節現場人數眾多,安全隱患較大。主辦方需制定嚴格詳細的安全預案,包括現場安保、消防、醫療等方面。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主辦方需盡力平衡好現場安保與觀演氛圍。VAC電音節遭遇電子樂迷群嘲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安保太多了,在現場“嚴防死守”的情況下,蹦迪不自在的消費者通常會傾向于輸出更多抱怨。
音樂節結束后的環保與垃圾分類問題:由于戶外音樂節產生的廢棄物較多,現場遍布的垃圾同樣可能會引發社交媒體吐槽,主辦方需重視環保意識,倡導垃圾分類,減輕環境負擔,同時在音樂節結束后要第一時間收拾現場,還場地一個干凈的環境。否則,現場臟亂差的圖片上傳社交媒體后,主辦方會第一個被罵,其次是在現場亂丟垃圾的消費者也會被群嘲。
總的來看,2024年五一檔期音樂節市場出現了明顯的頭部效應,專業主辦方紛紛卷藝人陣容、卷現場體驗、卷社交媒體宣發,超頭部音樂節IP的迭代以及黃金周音樂節回歸大城市的歷程,意味著音樂節IP進入了在競爭中“搶跑發展”的新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