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三易生活
此前在今年2月,Meta創始人扎克伯格親赴韓國、與LG首席執行官William Cho和LG家用娛樂事業部總裁Park Hyoung-sei會面,敲定了Meta與LG電子在擴展現實 (XR) 領域達成的戰略合作。這也是扎克伯格自2014年與三星合作推出Gear VR以來,第一次公開到訪韓國。
彼時雙方對于此次合作也抱有空前的期待,LG方面表示,“LG期待通過結合Meta的平臺優勢和自身電視業務的內容/服務能力,在XR領域打造一個獨特的生態系統。Meta的核心技術與LG的尖端產品和品質能力相結合,將在下一代XR設備開發中產生顯著的協同效應”。除此之外,Meta Quest Pro 2也將由LG負責硬件部分的制造。
只可惜Meta和LG的“蜜月”還沒過完,雙方就選擇了分道揚鑣。日前有消息顯示LG終止了與Meta在XR領域的合作,并且有知情人士透露,“在討論XR設備時,LG和Meta之間存在一些差異。據我了解,LG要求終止合作,并認為雙方的合作不會產生太多協同效應。”
據悉,LG目前正在尋求新的合作伙伴,為其計劃明年發布的XR設備提供操作系統和軟件,因此亞馬遜也成為了潛在合作對象。“協同效應”顯然更像是一個借口,畢竟距離Meta和LG簽約也才不過三個月的時間,雙方合作可能都還處于早期階段,在XR領域更是很難有實質性的舉措,又怎么會涉及到協同。
外界推測,真正有可能的原因,或許是LG方面重新評估了與Meta的合作,并發現最終所能獲得的收益有限。如果雙方的合作正常推進,LG的XR設備不出意外就會搭載Meta的Horizon OS,Meta則可以會借助LG成熟的全球電子產品銷售網絡,以及用于XR設備的先進OLED面板。但在這一模式下,LG顯然不能算是OEM,而更接近于ODM。
假如XR賽道也如同智能手機一般,是一個擁有10億級出貨量、5000億美元規模的龐大市場,LG方面估計也會接受這個現實。可問題是,XR的市場規模和智能手機可謂是云泥之別。2023年全球XR市場規模為百億美元級別,即使是按照最樂觀的年均復合增長率超過10%計算,最起碼也要到2030年才能達到與如今智能手機市場媲美的程度。
盡管目前Meta依舊是XR領域的領軍者,Quest 2也是現階段最成功的XR設備,在這一領域其在軟件和硬件層面相比于競爭對手有著“斷崖式”的領先,這家公司的地位與智能手機行業的蘋果類似。但或許正是由于Meta與蘋果的相似性,才導致了LG的退出。
畢竟蘋果是如何拿捏供應商的,這一點作為iPhone、iPad屏幕供應商的LG無疑是心知肚明,而英國的Imagination Technologies和國內的歐菲光顯然都是前車之鑒。
蘋果雖然會拿捏供應商,但也是真的財大氣粗。可Meta就不一樣了,目前的種種跡象顯示,Meta在XR設備代工這件事上并不“大方”。既然與Meta的合作很難賺錢,那就需要在其他方面、比如影響力上找補,這也是不少業內人士認為LG“拋棄”Meta,轉而尋求與亞馬遜合作的原因。
同為美國科技巨頭,亞馬遜在XR領域的存在感幾乎是聊勝于無,其在這個賽道最大的動作是布局AR/VR購物,并試圖打造全新的“沉浸式購物體驗”。甚至在XR領域,亞馬遜更多扮演的是一個應用開發者的角色,并為VR/AR設備提供使用場景。
當然,亞馬遜也曾經打算成為Meta的競爭對手,并推出XR硬件產品。此前在2022年春季,亞馬遜曾被曝光在招募XR開發人員,并且其在招聘說明中表示,“你的任務是把一個前沿的XR研究概念發展成一個神奇而有用的新世界消費產品”,并“通過大規模生產為早期原型產品開發代碼”。
此外亞馬遜也曾提交過多份與AR/VR相關的硬件專利,只不過在兩年時間過去后,他們至今還沒有推出任何一款與XR有關的硬件,智能眼鏡Echo Frames更是還停留在PPT上。
不過相比于其他廠商,亞馬遜有一個十分特殊的優勢,那就是其曾經開辟了智能音箱賽道,并打造過全球最成功的智能音箱產品,以及衍生出的Echo智能家居設備。并且亞馬遜在環境計算(Ambient Computing)上也有獨到之處,諸如空間音頻、三維定位就正是XR硬件所需要的技術。
所以在LG的視角下,亞馬遜可能是一個對XR有著濃厚興趣,并具備遍及全球物流配送體系、有著全球最強大的網絡渠道,還在XR領域有一定的技術積累,進行過相關技術預研。因此當亞馬遜在XR領域并非純粹的“門外漢”,但又沒有強大到Meta這般地步的情況下,或許才是最適合LG的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