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鏡觀臺 惠鵬權
編輯|叢潤宇
進入“淘汰賽第一年”,車企“大廠”的日子也不好過。
比亞迪引領了2024年的車企價格戰,特斯拉全球裁員10%拉開了2024車企裁員大幕。新勢力中日子最好過的理想也宣布優化比例超過18%,讓人們徹底見識了車企“血海”競爭的殘酷性。
理想大裁員早有跡象。3月21日下午,理想汽車CEO李想發布“如何解決理想汽車當下面臨的問題”的內部信,承認高估了理想MEGA的銷量,經營效率顯著下降。他的解決方案就是,降低銷量預期,即從2024年度銷售目標的80萬輛,降為56-64萬輛。
人員冗余問題就顯而易見,降本增效成了車企的統一做法。
01 車企裁員,都是大手筆
據媒體報道,理想現有近3.6萬名員工,如果優化18%,即接近6500人。不過理想汽車隨后否認了“大裁員”。
也有理想內部員工表示,有的部門優化名單和數量都沒有公開,在職員工反而人心惶惶,“在等消息”。
不過上述員工可以確認的是,理想的人力部門確實在裁員,而且規模不小。這顯然與媒體報道的“200人左右減至50人規模”比較相符。如此看來,理想不僅在裁員,可能一段時間內也不會大量招聘新員工了。
進入2024年以來,已經有多家車企開啟了大裁員。
與理想不同的是,特斯拉CEO馬斯克直接在內部電子郵件里表示,將裁減超過10%的全球員工,以削減成本并提高生產率。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12月31日,特斯拉全球員工總數為140473人,即意味著特斯拉本次裁員將超過1.4萬名員工。

來源/鳳凰網科技官方微博 鏡觀臺截圖
在補償金方面,馬斯克也是大手筆。他甚至專門為“遣散費低”發了一封內部信道歉。
據了解,特斯拉對入職一年以上的老員工的補償方案是N+3,而入職特斯拉6個月以內的新員工,賠償方案是0.5N+3,即3.5個月的工資。
按照上述方案,新員工的補償金一般是4-5萬元,老員工顯然更多一些。此舉也讓不少網友為馬斯克點贊。
事實上,這已是特斯拉自2017年以來第五次大規模裁員。2017、2018年、2019年和2022年,特斯拉分別減少了團隊的2%、9%、7%和3%。
顯然這次的比例更高一些。
業內人士就指出,新能源汽車市場容量增速放緩,而特斯拉之前產能擴張過快,為了保證毛利率穩定,也是應對股市壓力。特斯拉不得不選擇瘦身來迎接更加嚴酷的挑戰。
銷量連續下滑了3年,本田也在近日開啟了中國的裁員行動,且會持續到8月。據悉,目前已有約1700人“自愿離職”,得到的補償為N+2+1.8。廣汽本田對裁員的回應是,“為了保證公司的可持續經營、加速戰略轉型”。
02 營銷,花樣百出
裁員是企業順應行業變化的一種手段,無可厚非。而車企“大廠”紛紛打出裁員牌,顯然是面臨著不小經營壓力。而這從車企花樣百出的營銷策略就可見一斑。
在眾多的營銷策略中,降價一定是最直接的一種。

圖/秦Plus 榮耀版官方指導價,來源/比亞迪公眾號 鏡觀臺截圖
所以從2月份喊出“電比油低”的口號后,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比亞迪已有8款榮耀版車型上市,分別是秦PLUS、驅逐艦05、海豚、漢、唐、宋PLUS、海豹和宋Pro,平均直降2萬元,且配置有升級。
也因此,比亞迪在3月銷量超過了30萬輛,環比增長147.8%,逆勢增長。
據不完全統計,在比亞迪的影響下,已有近40個汽車品牌共128個車系宣布優惠、補貼或降價。
其中特斯拉在營銷手段上可謂豐富。比如車漆優惠、保險補貼、現車優惠、上調價格、金融免息、全系降價、“0首付”等。北京的張先生就表示,每一次特斯拉出新政策,他都會接到銷售人員的電話和微信通知,真的有些心動,不過他并不是剛需,想等到下半年再出手。
而在5月初結束的北京車展上,眾多車企也是大秀肌肉,預告最新產品和技術,而紛繁的價格策略也是讓眾多消費者感受到了汽車“買方市場”的到來。
近期,比亞迪財產保險有限公司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條款和費率獲批,將車企的營銷手段秀上天花板。
據“迪粉之家”公眾號爆料,5月13日,比亞迪保險首份保單開出,涉及車型為24款海豚榮耀版420km自由版,目前該車型指導價為11.28萬元。而該車保費共計3900元,其中商業險2950元、交強險950元。
業內人士認為,在當前的市場中,頭部車企在營銷上的大動作都是對落后者的“絞殺”,2024年汽車行業集中度大幅提升已經不可逆。
03 車企“大廠”,壓力隨行
事實上,車企“大廠”也是各有各的壓力。
比亞迪在2024年的銷售目標為360萬輛,截至4月底,比亞迪共售出93.8萬輛,完成了目標的26%。剩余的266萬輛要在8個月完成,即每個月都要超過33萬輛。
要知道,在優惠措施較為集中且完整的3、4月,比亞迪最高銷售為單月31萬輛,已經為其后面的銷量造成不小的影響。
或許為了完成年度銷售目標,更好的政策在等著廣大消費者。
而理想在2024年前4個月銷售了106187輛。按照年度最低目標的56萬輛算,剩余的8個月,理想每個月還需銷售5.7萬輛。如果按照64萬輛計算,理想的銷售壓力更大。
在理想MEGA遭遇銷量滑鐵盧后,除了理想L9、L8、L7的穩定銷量外,理想L6一定是理想最為依賴的車型。

圖/理想L6,來源/理想官方網站 鏡觀臺截圖
截至5月16日,理想 L6 第10000輛量產車正式下線。據理想官方消息,理想L6目前已有3.4萬個鎖定訂單,而6月份或將突破交付2萬輛。
不過據CnSuv數據,理想L9、L8、L7在2024年的銷量相比較2023年均有明顯下滑。具體為,理想L9在今年1-4月的銷量分別為8762輛、6336輛、8595輛和6560輛,而其在2023年后幾個月則穩定在11000輛左右;理想L8在今年1-4月的銷量分別為9061輛、5457輛、6392輛和5035輛,甚至低于同比數據;理想L7的數據則為13343輛、8459輛、10768輛和10666輛,也未達到李想對其“月銷兩萬”的預期。
隨著問界、奇瑞、上汽、零跑、哪吒等車企紛紛入局和加大增程車的研發力度,理想的先發優勢逐漸被蠶食。值得一提的是,哪吒已經將“冰箱彩電大沙發”的增程車拉入15萬元級,而24.98萬元起的理想L6則沒有了電視加持。
業內分析師就認為,理想L6未來的銷量應該不會差,月銷過萬,甚至月銷2萬輛也并非難事。但如果想要它達到月銷3-4萬輛的水平,還是有些難度,畢竟現在的競爭環境不可同日而語。
特斯拉也在競爭中逐漸失去統治力。
2024年一季度,特斯拉在全球市場共交付38.68萬輛,同比下滑8.5%,是近4年以來首次出現同比下降;環比去年第四季度下滑20.2%,創下過去5個季度以來新低,也是特斯拉自2022年第三季度以來銷量首次跌破40萬輛關口。
顯然,特斯拉的表現遠低于市場預期,受交付數據影響,特斯拉股價一度重挫近7%。這也就有了馬斯克“非常討厭”的裁員行為。
隨著2024年車企淘汰賽的更進一步,車企“大廠”的“寒冬”自然會傳導到中小廠,而后者更容易淹沒在汽車行業的“紅海”中。所以,對于想要在2024年購車的消費者來說,選擇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