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杜萌
近日,一則“北京某小型公募5月份尚未發工資”的消息在社交平臺傳播。
據爆料人透露,該公司的例行發薪日是5月15日,但是截至到本周一還沒發放,已經拖延了一周。“事先沒有任何溝通,15號說不發就不發了,到目前為止管理層沒有任何說明。”爆料人同時稱,“已經連續三年沒有發放年終獎了”。

界面新聞記者從業內了解到,這家公司乃是北信瑞豐基金。今日,界面新聞記者從該公司了解到,并非是欠薪,而是調整了發薪日期,從“上發薪”改為“下發薪”。
“之前是在5月15日提前發放5月的全部薪水,但之后將于6月初發放5月的全部薪水。”北信瑞豐基金還強調,所有員工每月薪資均正常、足額發放,無任何延誤或克扣情況發生,且公司業務運營一切正常。
天眼查數據顯示,北信瑞豐基金成立于2014年3月份,由北京國際信托有限公司與萊州瑞海投資有限公司共同發起設立,雙方持股比例分別為60%和40%。Wind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北信瑞豐在管公募資產規模為29.3億元,旗下僅有15只公募產品。相比2019年末的百億規模縮水嚴重。
其中,僅北信瑞豐穩定收益一只產品的規模就達到了23.65億元,這是一只混合債券型一級基金,成立于2014年8月27日,成立至今回報率為63.51%,目前由靳曉龍管理。
作為成立超十年的公募,北信瑞豐基金在去年迎來了高管的密集動蕩。2023年8月15日,原董事長兼督察長李永東因工作原因離任;同日,原總經理趙選峰也因個人原因離任。8月17日,北信瑞豐基金公告稱,任命夏彬為公司董事長并代任督察長,副總經理王乃力代任總經理。
隨后9月份,北信瑞豐廣撒英雄帖,從總經理到投研總監等多個核心崗位均社會招聘。去年11月份,宏利基金原副總經理劉曉玲離任,隨后加入北信瑞豐基金擔任總經理一職。
公開資料顯示,劉曉玲2002年9月至2011年7月就職于博時基金,任零售業務部渠道總監;2011年7月至2013年9月任富國基金零售業務部負責人;2013年9月至2015年4月任泰康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公募事業部市場總監;2015年4月加入融通基金,2015年9月至2018年7月任融通基金副總經理;2018年9月起擔任宏利基金副總經理。
劉曉玲為何能脫穎而出,海選成為總經理?有業內人士分析,劉曉玲是市場出身,在賣方驅動的市場行情下,董事會更看重她的市場銷售能力,亟待她能帶領公司走出泥潭。“公募基金的發展邏輯并不復雜,好的業績能引來更多資金、提高規模,從而獲得管理費及資源,形成良性循環。對于中小公司而言,必須先保生存后發展,用有限的資源持續做正確的事。”該人士表示。
近年來,在公募基金行業大發展的背景下,基金行業的頭部效應愈加明顯,“尾部”中小型基金公司在夾縫中生存。中小基金公司要想在市場上存活下來還需要快速地擴大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