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陳慧東
5月17日,界面新聞記者參加了國際醫學(000516.SZ)2023年度股東大會。
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審議2023年年度報告及其摘要的議案》等。出席對象為在股權登記日持有公司股份的普通股股東或其代理人;公司董事、監事及高級管理人員;見證律師等。
股東大會結束后,公司股東與國際醫學高層就企業利潤拐點、中藥材業務方面布局、新地塊規劃等問題進行了交流。
針對投資者提出的資本市場較為關注上市公司何時將迎來利潤拐點的問題。國際醫學相關負責人表示,“因為公司北院區是2023年才開的,對固定成本影響很大,目前南北院區每個月正常收入在3.4億元到3億,前提是產品結構等不變。”“對于三甲醫院的發展,大家要能忍,不能著急,因為是重資產。”
關于上市公司近三年的業務布局,上述負責人稱,公司會以大健康醫療服務機構為方向,目前來看(業務布局)以醫療服務為主,“現在國際醫學中心醫院東邊三塊地還沒用。這三塊地有不同性質和不同功能分區。可能在今年下半年到明年上半年,啟動其中一塊,也就是160畝地(占用資金不大的一塊),這一塊地醫養可能先走。”
上述負責人談及消費醫療行業現狀時稱,“目前普惠醫療政策帶來的變革大家已經感受到了。現在醫院(收入)醫保占70%多,大部分科室不掙錢。”公司未來更注重消費醫療和中醫方面布局,“消費醫療能給投資者帶來超額的預期,而且消費醫療市場剛剛興起。中醫也是很大一塊,中醫方面回報要比西醫高得多。”
董秘丁震表示,公司2023年參加20余家券商組織的60余場的策略會,與百家公募基金、私募基金、保險、資管等機構保持常態化交流。
根據國際醫學4月26日披露的2023年年度報告,2023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46.18億元,同比大增70.34%,創上市以來新高;歸母凈利潤虧損3.68億元,同比大幅減虧68.69%。
這一業績表現低于市場預期,根據各大券商對國際醫學凈利潤的預測,國際醫學2023年年度預測凈利潤平均值為-1.64億元。
2024年第一季度,公司實現營收11.73億元,同比增長10.75%;歸母凈利潤虧損1.05億元,上年同期虧損7474.05萬元;扣非凈利潤虧損8984.96萬元,上年同期虧損1.03億元。
2021年至2023年,國際醫學實現營收分別為29.21億元、27.11億元、46.18億元;歸母凈利潤分別為-8.22億元、-11.77億元、-3.68億元。
Wind數據顯示,根據最新收盤股價、總市值(億元)、總收入(億元)、凈利潤(億元)、ROE(%)、Beta(最近100周)多項指標綜合比較,國際醫學在同業綜合比較中排名第4位。

股價方面,國際醫學最新收盤價5.82元/股,較2023年年初股價跌去52%。
根據國際醫學5月20日公告,擬以1億元-1.5億元回購股份,回購價不超過人民幣9.16元/股(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