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高菁
鋰電結構件龍頭科達利(002850.SZ)擬在美投建生產基地。
5月20日晚間,科達利公告,擬與全資子公司科達利匈牙利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匈牙利科達利)共同出資,在美國投資設立科達利美國有限責任公司(下稱美國科達利),注冊資本為1000萬美元。其中,科達利出資比例85%,匈牙利科達利出資15%。
科達利計劃通過美國科達利,使用不超過4900萬美元(約合3.55億元人民幣)投資建設科達利美國新能源動力電池精密結構件項目。
該項目的建設地點位于美國印第安納州,建設期約為30個月,將生產動力、儲能電池精密結構件,全部達產后將實現年產值約7000萬美元(約合5.07億元人民幣)。
科達利表示,此次在美國的投資有利于其拓展美國市場。其同時指出,項目實際運營過程中,可能會面臨國內外政治、經濟環境變化等風險。
科達利創立于1996年,主營業務為鋰電池精密結構件和汽車結構件研發及制造,產品主要分為鋰電池精密結構件、汽車結構件兩大類,主要應用于汽車及新能源汽車、便攜式通訊及電子產品、電動工具、儲能電站等行業領域。
當前,美國針對中國動力電池的限制措施不斷。
5月14日,美國白宮宣布將大幅提高從中國進口的鋰電池、電動汽車、太陽能電池等產品的關稅,所涉及的進口產品價值180億美元。
其中,針對中國車用鋰電池的關稅稅率今年將從7.5%提高到25%,到2026年,包括儲能電池在內的非車用鋰電池的關稅稅率將從7.5%提高到25%。此外,電池部件、天然石墨以及部分關鍵礦產也在加征關稅的范疇內。
去年開始實施的美國《通脹削減法案》(IRA),為在北美地區進行組裝的電動汽車提供了每輛7500美元的聯邦稅收抵免,但對汽車電池中的關鍵礦物、組件等來源有著嚴格的標準。
去年12月,美國政府還進一步發布了《<通脹削減法案>外國敏感實體指南》,明確從2024年開始,含有由外國敏感實體制造或組裝的電池組件的車輛將失去上述稅收抵免資格。
所有在中國注冊成立或中國政府持有其25%及以上股份的公司,都將被視為外國敏感實體。此舉旨在避免中國企業從美國政府提供的上述稅收抵免中受益,面向美國市場的鋰電池出口也因此受到波及。
去年3月,科達利曾在投資者關系活動中表示,IRA法案目前對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影響主要集中在電池領域,僅對電池組件以及上游關鍵礦物進行了限制,尚未對其他零部件提出約束,暫未對公司的業務產生影響。
截至目前,科達利的客戶涵蓋動力電池及汽車制造企業,如寧德時代、中創新航(03931.HK)、特斯拉、松下、Northvolt等,韓國客戶則包括LG、三星等。
科達利曾在2023年報的核心競爭力分析中提到了“貼近客戶的生產基地布局”。
東吳證券今日發布研報稱,科達利美國新能源動力電池精密結構件項目將核心配套某韓國電池廠,預計2026-2027年投產,與下游客戶在美擴產節奏基本一致,其在美電池產能規劃約30 GWh,對應近12億元結構件需求。
東吳證券同時表示,科達利美國工廠供應方形結構件產品,后續也有望配套寧德時代(300750.SZ)美國技術授權合作的相關產能。
由于地緣政治關系,寧德時代在美國的業務拓展采用了技術授權商業模式。去年2月,寧德時代與福特汽車宣布,福特汽車將在美國密歇根州建設一座電池工廠,并擁有其所有權,寧德時代則提供籌建和運營服務,同時就電池專利技術進行授權。
截至目前,科達利在國內的華東、華南、華中、東北、西北、西南等鋰電池行業重點區域均形成了生產基地;海外方面,已在德國、瑞典、匈牙利布局了生產基地。
去年,科達利實現營收105億元,同比增長21.47%;凈利潤12億元,同比增長33.47%。
截至5月21日收盤,科達利股價報99.32元,下跌0.43%,總市值268.17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