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問詢函背后,凈利大虧、逾期債務超億元,長藥控股何解危機?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問詢函背后,凈利大虧、逾期債務超億元,長藥控股何解危機?

警鐘棒喝,敲醒夢中人?

文|首條財經 王鵬

編輯|夢琪

風品|可樂

立案調查、問詢警示、停牌退市...... 一個個大招彰顯了零容忍強監管決心,激濁揚清、雷霆萬鈞中,投資者的信心正一點點修復。

5月6日,深交所對長藥控股下發年報問詢函。針對關聯方資金占用、高額商譽減值等疑問,逐一展開問詢。按照《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股票上市規則》相關規定,若公司不能在5月30日及之前解決資金占用事項,股票交易將被實施其他風險警示。

好在5月17日,長藥控股披露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表顯示,已采取措施解決資金占用和違規擔保問題,并敦促湖北茉莉大藥房連鎖有限公司于5月30日前全部歸還擔保相關的借款。為改善現金流和經營狀況,公司將聚焦核心主業推動業務發展,并研究布局中藥飲片小包裝等業務,建立應收款項催收制,增強流動性。

有態度有實操,知錯能改善大焉。然這就穩了么?

1凈利下降25倍 年報遭“非標”

據2023年報,事情源于企業自查中發現,羅明及其實控的湖北長江大藥房連鎖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江大藥房”),因資金占用導致下屬子公司長江星及其下屬子公司與相關往來單位賬實不符。截至報告期末,存在資金占用本息余額1.8億元,占公司最近一期經審計歸母凈資產的92.08%。

一石激起千層浪。羅明是何許人?其曾為長藥控股的法定代表人、董事、總經理,已于2024年1月8日因個人原因辭去上述職務。

另一廂,產品端也出事了。4月15日,據湖北省藥監局發布通告顯示,長江大藥房申請暫停藥品經營活動,期間企業一律不得開展藥品經營活動。另外天眼查數據顯示,羅明、長江大藥房涉多起借款合同糾紛和股權轉讓糾紛案件,多次被列失信被執行人,被下發限制消費令。

種種煩惱疊加,頗有些多事之秋感。好在長藥控股還有騰挪空間,其向媒體對應,目前經營方面正常,將通過關聯方債權債務轉讓方式全部清償關聯方占用的資金。方案已通過董事會審批,將在5月21日召開年度股東大會審議。

據北京商報,具體細節為,通過債權債務轉讓,公司將不再需向昊煒生物償還179,662,019.54元借款,轉由羅明和長江大藥房償還。公告顯示,長藥控股與昊煒生物在2023年11月簽訂《循環借款合同》,約定后者向前者提供30,000萬元的借款額度。目前,已累計發放借款231,100,000.00元。公司將該借款轉借給子公司長江星。

針對此方案,深交所問詢函進一步發問,若長江大藥房和羅明無法償還,昊煒生物是否仍享對長藥控股的追償權,簽署的上述相關協議是否不可撤銷、不可變更、不附加任何條件,是否有其他利益安排或協議,上述債權債務抵消能否完全解決資金占用事項等。

深入基本面,上述問詢是有良苦用心的。

2023年,長藥控股營收約11.98億元,同比減少25.86%;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約6.06億元;下降幅度高達25倍,基本每股收益虧損1.7288元。

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71家中藥企業中,長藥控股2023年凈利下滑幅度最大。12家凈利虧損企業中,長藥控股虧損最多。

即便如此,這份慘淡年報仍遭“非標”,審計機構中審亞太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出具了帶強調事項段,和持續經營重大不確定性段落的無保留意見審計報告。這意味著,在年審會計師看來,凈利連虧下,長藥控股持續經營能力已存重大不確定性。

2逾期債務超億元 經營凈現金流量告負 現金流壓力多大

到底經歷了什么,何來如此頹態呢?

針對大幅增虧,長藥控股年報解釋稱,為促進應收賬款加速回款,公司醫藥板塊根據市場客觀情況及產品的實際銷售情況,適當控制發貨,降低渠道庫存。同時由于國內中藥飲片加工能力高于市場有效需求,市場競爭激烈,導致營收、毛利率下滑明顯,同比降幅較大。主要產品“中藥飲片”“醫藥批發”“空心膠囊”毛利率同比分別下滑4.53%、15.36%和10.45%。

換言之,內外皆有原因,有自動主動瘦身去庫存,也有市場飽和賽道變陣。內承外壓下最終計提資產減值損失、信用減值損失7.56億元。其中,商譽減值損失預計4.39億元,固定資產減值損失0.96億元,應收賬款壞賬準備1.94億元。

就在本月,長藥控股相關負責人對媒體稱,行業市場、公司實際項目建設、回款情況導致長江星2023年度凈利下降,存在合理性。目前公司商譽2.36億元,金額較大。如果相關子公司經營狀況未達預期,可能存在商譽進一步減值的風險。公司將緊密關注子公司的經營狀況,穩定資金周轉,增強回款催收力度。

不算多夸言。除了業績、商譽壓力,長藥控股還背負著高額債務:2023年短期借款余額2.05億元,同比減少9.10%,長期借款余額5.19億元,同比增加5.69%。其中,逾期債務余額1.17億元;貨幣資金余額1520.33萬元,因司法案件涉及訴訟共凍結銀行賬戶51個,凍結金額323.62萬元。

對此深交所要求企業,逐筆列示報告期末有息負債的具體情況,補充披露截至回函日有息負債償還情況、逾期債務情況及占比,是否存在大額逾期債務未披露的情形,梳理未來一年內到期債務情況。

發問是有邏輯的。長藥控股的經營凈現金流量已連續兩年為負數,2022至2023年分別為-6607.51萬、-1.47億。

左支右絀中,經營壓力自知,也難怪審計機構會有上述擔心。

3脫胎換骨VS轉型陣痛

冰凍三尺非一日寒。目下壓力,也是在為往期的錯付誤判買單。

據中國經營報,為了戰略轉型、擴展業務,2020年12月,長藥控股取得長江星的控股權,并簽定“對賭協議”。交易對手方羅明及張莉作出業績承諾,長江星2020年至2022年三年累計凈利潤不低于6.1億元。

最終累計凈利6.44億元,超額完成了承諾。尤其2022年,剔除掉內燃機零部件等業務板塊的虧損因素,醫藥業務營收12.68億元,實現凈利 1.56億元,堪稱業績拉升的最強主力。

然跌眼球的是,承諾期一過,長江星便迎來變臉:2023年營收10.36億元,同比下降18.36%;凈利-2.15億元,同比下降239.33%;主要產品“中藥飲片”“醫藥批發”“空心膠囊”毛利率同比分別下滑4.53%、15.36%和10.45%。

行業分析師王彥博表示,判若兩人的表現,難免讓外界對往期業績質量產生疑慮,比如有無放寬信用政策的可能性,或與下游聯合、將貨品積壓在渠道商,對賭期一結束又改變策略回收賬款,進而業績變臉的可能性。

看看接連攀升的計提應收賬款壞賬準備,或許不算多苛求:2019年長藥控股應收賬款為3.30億,2020至2022年為11.91億、13.78億、14.29億,2023年再創新高達到16.39億元。

深交所也要求公司說明報告期內,長江星業績考核期后業績持續下滑的原因及合理性;說明并購形成的商譽減值準備,在本期及以往年度的計提是否充分、準確。

2020年12月,長藥控股完成對長江星52.7535%股權的收購,確認商譽 7.02 億元。至2023年度計提商譽減值準備4.39億元。投融資專家許小恒表示,并購時如存在較高溢價,則會推高賬上商譽。商譽一直被認為是絞殺業績的“殺手”,如并購公司經營情況不善,則會給上市公司帶來較大后遺癥。

為何決絕收購呢?公開資料顯示,長藥控股前身為康躍科技,2014年8月在創業板上市,原本主要從事內燃機零部件業務和光伏業務。受汽車業不景氣、新能源汽車崛起沖擊,光伏設備業競爭加劇、中美貿易摩擦等影響,兩大業務經營逐漸承壓,業績大滑。

為提振業績、打開新成長性,公司便開始外延擴張、以期推動轉型。公開資料顯示,長江星主營業務為中藥飲片、空心膠囊、醫藥物流等。

2022年6月,康躍科技公告,旗下涉及內燃機零部件和光伏設備業務的六家子公司股權予以轉讓剝離。此后,又完成高管團隊的新舊交替,由長江星實控人羅明出任總經理并擔任法人。2023年3月,康躍科技更名為長藥控股。

一番閃轉騰挪,長藥控股脫胎換骨,轉型為一家大健康企業,主營業務變更為醫藥生產與銷售。以2023年為例,光伏行業產品收入1.27億元,占比僅10.59%。醫藥業務占比則近90%,營收達10.71億元,但營業利潤-2.09億元。

其中,中藥飲片、空心膠囊、醫藥批發及其他分別營收為9.27億元、0.34億元、1.09億元、0.08億元。

可見,長藥控股雖已大體完成業務轉型,轉型效果質量卻難言成功,如何盡快消除轉型陣痛、能否如愿提振業績,考驗管理層大智慧。

4不要浪費一次好危機

奔跑之前,先夯實底盤。成長性之外,內控穩健力也是一個關鍵點。

2023下半年以來,包括董事長、總經理、財務總監在內,長藥控股多位核心高管辭職。2024年3月15日,上任僅一年半的原董事長李金鳳,因個人原因辭職,辭職后不再擔任任何職務。據第一財經,拉長緯度,掌舵期間,其曾因延遲披露25起訴訟、仲裁案件、重大債務逾期事項,受到監管處罰。

在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看來,重要高管的離職將對公司持續穩健經營的能力形成影響。此外,不排除一些高管離職與公司基本面不佳甚至惡化有關,畢竟有些公司內部是有考核機制的。

據公告披露,截至2023上半年,長藥控股及子公司所涉訴訟、仲裁35起,涉案金額合計328,922,611.50元,占公司最近一期經審計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資產比例為41.08%。

2023年8月,針對長藥控股2023半年報多項問題深交所發出問詢函,主要涉及長江星業績、所涉訴訟案件的具體情況、應收賬款客戶情況、預付款項增加的具體情況及原因、董事兼總經理羅明及長江大藥房的債務和涉訴情況等。

公司坦言,所涉訴訟、仲裁有可能導致相關資產被強制執行,將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對公司的生產經營產生影響。長江星業績則存在業績考核期后持續下滑的風險。

當年9月,因2022年至2023年期間,未按規定及時披露公司重大訴訟、仲裁事項,未按規定及時披露公司重大債務逾期事項,山東證監局決定對長藥控股及李金鳳、羅明、寧潞宏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監管措施,并記入證券期貨市場誠信檔案。

一番梳理,煩惱事真心不算少。即便此番有幸未落ST“虎口”,對長藥控股仍是一個警示。

放眼中藥賽道,紅利風口期正盛,長期發展價值可期。轉型方向沒有錯,那么剩下的就交給定力、韌性、精準高效性。

長藥控股表示,將繼續大力發展長江星中藥飲片業務和中成藥延伸業務,用好湖北省豐富的道地中藥材優勢。同時,研究布局中藥飲片小包裝、集中代煎、集中配送、智慧藥房、藥食同源等業務領域,打造強大市場競爭力和一定行業地位的大健康產業集群。

滿滿雄心,愿景足夠誘人。但也要看到,世間之事往往知易行難,貴在知行合一。業績變臉、收問詢函,都是一記記警鐘,一聲聲棒喝,能否就此敲醒夢中人,讓長藥控股外強成長性內增合規力,把壞事變好事呢?

不要浪費了一次好危機!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長藥控股

  • 中藥股尾盤走強,長藥控股漲超15%
  • 長藥控股:公司股票交易可能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問詢函背后,凈利大虧、逾期債務超億元,長藥控股何解危機?

警鐘棒喝,敲醒夢中人?

文|首條財經 王鵬

編輯|夢琪

風品|可樂

立案調查、問詢警示、停牌退市...... 一個個大招彰顯了零容忍強監管決心,激濁揚清、雷霆萬鈞中,投資者的信心正一點點修復。

5月6日,深交所對長藥控股下發年報問詢函。針對關聯方資金占用、高額商譽減值等疑問,逐一展開問詢。按照《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股票上市規則》相關規定,若公司不能在5月30日及之前解決資金占用事項,股票交易將被實施其他風險警示。

好在5月17日,長藥控股披露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表顯示,已采取措施解決資金占用和違規擔保問題,并敦促湖北茉莉大藥房連鎖有限公司于5月30日前全部歸還擔保相關的借款。為改善現金流和經營狀況,公司將聚焦核心主業推動業務發展,并研究布局中藥飲片小包裝等業務,建立應收款項催收制,增強流動性。

有態度有實操,知錯能改善大焉。然這就穩了么?

1凈利下降25倍 年報遭“非標”

據2023年報,事情源于企業自查中發現,羅明及其實控的湖北長江大藥房連鎖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江大藥房”),因資金占用導致下屬子公司長江星及其下屬子公司與相關往來單位賬實不符。截至報告期末,存在資金占用本息余額1.8億元,占公司最近一期經審計歸母凈資產的92.08%。

一石激起千層浪。羅明是何許人?其曾為長藥控股的法定代表人、董事、總經理,已于2024年1月8日因個人原因辭去上述職務。

另一廂,產品端也出事了。4月15日,據湖北省藥監局發布通告顯示,長江大藥房申請暫停藥品經營活動,期間企業一律不得開展藥品經營活動。另外天眼查數據顯示,羅明、長江大藥房涉多起借款合同糾紛和股權轉讓糾紛案件,多次被列失信被執行人,被下發限制消費令。

種種煩惱疊加,頗有些多事之秋感。好在長藥控股還有騰挪空間,其向媒體對應,目前經營方面正常,將通過關聯方債權債務轉讓方式全部清償關聯方占用的資金。方案已通過董事會審批,將在5月21日召開年度股東大會審議。

據北京商報,具體細節為,通過債權債務轉讓,公司將不再需向昊煒生物償還179,662,019.54元借款,轉由羅明和長江大藥房償還。公告顯示,長藥控股與昊煒生物在2023年11月簽訂《循環借款合同》,約定后者向前者提供30,000萬元的借款額度。目前,已累計發放借款231,100,000.00元。公司將該借款轉借給子公司長江星。

針對此方案,深交所問詢函進一步發問,若長江大藥房和羅明無法償還,昊煒生物是否仍享對長藥控股的追償權,簽署的上述相關協議是否不可撤銷、不可變更、不附加任何條件,是否有其他利益安排或協議,上述債權債務抵消能否完全解決資金占用事項等。

深入基本面,上述問詢是有良苦用心的。

2023年,長藥控股營收約11.98億元,同比減少25.86%;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約6.06億元;下降幅度高達25倍,基本每股收益虧損1.7288元。

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71家中藥企業中,長藥控股2023年凈利下滑幅度最大。12家凈利虧損企業中,長藥控股虧損最多。

即便如此,這份慘淡年報仍遭“非標”,審計機構中審亞太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出具了帶強調事項段,和持續經營重大不確定性段落的無保留意見審計報告。這意味著,在年審會計師看來,凈利連虧下,長藥控股持續經營能力已存重大不確定性。

2逾期債務超億元 經營凈現金流量告負 現金流壓力多大

到底經歷了什么,何來如此頹態呢?

針對大幅增虧,長藥控股年報解釋稱,為促進應收賬款加速回款,公司醫藥板塊根據市場客觀情況及產品的實際銷售情況,適當控制發貨,降低渠道庫存。同時由于國內中藥飲片加工能力高于市場有效需求,市場競爭激烈,導致營收、毛利率下滑明顯,同比降幅較大。主要產品“中藥飲片”“醫藥批發”“空心膠囊”毛利率同比分別下滑4.53%、15.36%和10.45%。

換言之,內外皆有原因,有自動主動瘦身去庫存,也有市場飽和賽道變陣。內承外壓下最終計提資產減值損失、信用減值損失7.56億元。其中,商譽減值損失預計4.39億元,固定資產減值損失0.96億元,應收賬款壞賬準備1.94億元。

就在本月,長藥控股相關負責人對媒體稱,行業市場、公司實際項目建設、回款情況導致長江星2023年度凈利下降,存在合理性。目前公司商譽2.36億元,金額較大。如果相關子公司經營狀況未達預期,可能存在商譽進一步減值的風險。公司將緊密關注子公司的經營狀況,穩定資金周轉,增強回款催收力度。

不算多夸言。除了業績、商譽壓力,長藥控股還背負著高額債務:2023年短期借款余額2.05億元,同比減少9.10%,長期借款余額5.19億元,同比增加5.69%。其中,逾期債務余額1.17億元;貨幣資金余額1520.33萬元,因司法案件涉及訴訟共凍結銀行賬戶51個,凍結金額323.62萬元。

對此深交所要求企業,逐筆列示報告期末有息負債的具體情況,補充披露截至回函日有息負債償還情況、逾期債務情況及占比,是否存在大額逾期債務未披露的情形,梳理未來一年內到期債務情況。

發問是有邏輯的。長藥控股的經營凈現金流量已連續兩年為負數,2022至2023年分別為-6607.51萬、-1.47億。

左支右絀中,經營壓力自知,也難怪審計機構會有上述擔心。

3脫胎換骨VS轉型陣痛

冰凍三尺非一日寒。目下壓力,也是在為往期的錯付誤判買單。

據中國經營報,為了戰略轉型、擴展業務,2020年12月,長藥控股取得長江星的控股權,并簽定“對賭協議”。交易對手方羅明及張莉作出業績承諾,長江星2020年至2022年三年累計凈利潤不低于6.1億元。

最終累計凈利6.44億元,超額完成了承諾。尤其2022年,剔除掉內燃機零部件等業務板塊的虧損因素,醫藥業務營收12.68億元,實現凈利 1.56億元,堪稱業績拉升的最強主力。

然跌眼球的是,承諾期一過,長江星便迎來變臉:2023年營收10.36億元,同比下降18.36%;凈利-2.15億元,同比下降239.33%;主要產品“中藥飲片”“醫藥批發”“空心膠囊”毛利率同比分別下滑4.53%、15.36%和10.45%。

行業分析師王彥博表示,判若兩人的表現,難免讓外界對往期業績質量產生疑慮,比如有無放寬信用政策的可能性,或與下游聯合、將貨品積壓在渠道商,對賭期一結束又改變策略回收賬款,進而業績變臉的可能性。

看看接連攀升的計提應收賬款壞賬準備,或許不算多苛求:2019年長藥控股應收賬款為3.30億,2020至2022年為11.91億、13.78億、14.29億,2023年再創新高達到16.39億元。

深交所也要求公司說明報告期內,長江星業績考核期后業績持續下滑的原因及合理性;說明并購形成的商譽減值準備,在本期及以往年度的計提是否充分、準確。

2020年12月,長藥控股完成對長江星52.7535%股權的收購,確認商譽 7.02 億元。至2023年度計提商譽減值準備4.39億元。投融資專家許小恒表示,并購時如存在較高溢價,則會推高賬上商譽。商譽一直被認為是絞殺業績的“殺手”,如并購公司經營情況不善,則會給上市公司帶來較大后遺癥。

為何決絕收購呢?公開資料顯示,長藥控股前身為康躍科技,2014年8月在創業板上市,原本主要從事內燃機零部件業務和光伏業務。受汽車業不景氣、新能源汽車崛起沖擊,光伏設備業競爭加劇、中美貿易摩擦等影響,兩大業務經營逐漸承壓,業績大滑。

為提振業績、打開新成長性,公司便開始外延擴張、以期推動轉型。公開資料顯示,長江星主營業務為中藥飲片、空心膠囊、醫藥物流等。

2022年6月,康躍科技公告,旗下涉及內燃機零部件和光伏設備業務的六家子公司股權予以轉讓剝離。此后,又完成高管團隊的新舊交替,由長江星實控人羅明出任總經理并擔任法人。2023年3月,康躍科技更名為長藥控股。

一番閃轉騰挪,長藥控股脫胎換骨,轉型為一家大健康企業,主營業務變更為醫藥生產與銷售。以2023年為例,光伏行業產品收入1.27億元,占比僅10.59%。醫藥業務占比則近90%,營收達10.71億元,但營業利潤-2.09億元。

其中,中藥飲片、空心膠囊、醫藥批發及其他分別營收為9.27億元、0.34億元、1.09億元、0.08億元。

可見,長藥控股雖已大體完成業務轉型,轉型效果質量卻難言成功,如何盡快消除轉型陣痛、能否如愿提振業績,考驗管理層大智慧。

4不要浪費一次好危機

奔跑之前,先夯實底盤。成長性之外,內控穩健力也是一個關鍵點。

2023下半年以來,包括董事長、總經理、財務總監在內,長藥控股多位核心高管辭職。2024年3月15日,上任僅一年半的原董事長李金鳳,因個人原因辭職,辭職后不再擔任任何職務。據第一財經,拉長緯度,掌舵期間,其曾因延遲披露25起訴訟、仲裁案件、重大債務逾期事項,受到監管處罰。

在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看來,重要高管的離職將對公司持續穩健經營的能力形成影響。此外,不排除一些高管離職與公司基本面不佳甚至惡化有關,畢竟有些公司內部是有考核機制的。

據公告披露,截至2023上半年,長藥控股及子公司所涉訴訟、仲裁35起,涉案金額合計328,922,611.50元,占公司最近一期經審計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資產比例為41.08%。

2023年8月,針對長藥控股2023半年報多項問題深交所發出問詢函,主要涉及長江星業績、所涉訴訟案件的具體情況、應收賬款客戶情況、預付款項增加的具體情況及原因、董事兼總經理羅明及長江大藥房的債務和涉訴情況等。

公司坦言,所涉訴訟、仲裁有可能導致相關資產被強制執行,將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對公司的生產經營產生影響。長江星業績則存在業績考核期后持續下滑的風險。

當年9月,因2022年至2023年期間,未按規定及時披露公司重大訴訟、仲裁事項,未按規定及時披露公司重大債務逾期事項,山東證監局決定對長藥控股及李金鳳、羅明、寧潞宏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監管措施,并記入證券期貨市場誠信檔案。

一番梳理,煩惱事真心不算少。即便此番有幸未落ST“虎口”,對長藥控股仍是一個警示。

放眼中藥賽道,紅利風口期正盛,長期發展價值可期。轉型方向沒有錯,那么剩下的就交給定力、韌性、精準高效性。

長藥控股表示,將繼續大力發展長江星中藥飲片業務和中成藥延伸業務,用好湖北省豐富的道地中藥材優勢。同時,研究布局中藥飲片小包裝、集中代煎、集中配送、智慧藥房、藥食同源等業務領域,打造強大市場競爭力和一定行業地位的大健康產業集群。

滿滿雄心,愿景足夠誘人。但也要看到,世間之事往往知易行難,貴在知行合一。業績變臉、收問詢函,都是一記記警鐘,一聲聲棒喝,能否就此敲醒夢中人,讓長藥控股外強成長性內增合規力,把壞事變好事呢?

不要浪費了一次好危機!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浦北县| 邵武市| 秭归县| 阿鲁科尔沁旗| 连山| 九寨沟县| 宜阳县| 洛宁县| 阳江市| 嵊泗县| 利川市| 喀什市| 都匀市| 合阳县| 应用必备| 黑龙江省| 黄浦区| 东宁县| 安图县| 玉门市| 柯坪县| 泾川县| 罗江县| 田东县| 东兴市| 内乡县| 临江市| 辛集市| 中宁县| 永寿县| 天峨县| 定襄县| 巴马| 武陟县| 杭州市| 阿荣旗| 贡山| 贡觉县| 西峡县| 沙湾县| 寿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