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聚美麗 降降 呼呼
5月13日,強生表示在剝離并上市其消費品健康業務Kenvue(科赴)近一年后,計劃出售其在Kenvue剩余的全部股份,約為9.5%股份。
強生計劃將這些股份以“債轉股”方式出售給高盛(Goldman Sachs)和摩根大通(J.P. Morgan),這筆債務與股權交換價值約為37.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71億)。
至此,強生將重點關注制藥和醫療器械領域。可見,有著137年歷史的強生終結美妝業務。
強生徹底剝離消費健康領域
據悉,強生公司是改革開放以來首批進入中國市場的跨國企業。目前,強生在華設有9大供應鏈基地,分布于北京、上海、廣州、蘇州、西安等城市。
從業務板塊來看,強生涵蓋制藥、醫療器械、消費品健康等多個領域。其中,在三大業務中,制藥和醫療器材業務占比最大,而消費品健康業務的營收能力相對較弱。
據財報顯示,在2019年-2023年上半年,消費品健康業務的銷售額增長緩慢,分別為139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003.64億)、141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018.08億)、146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054.18億)、15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083.0億)、154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111.63億),同比增速為0.3%、1.1%、4.1%、-0.5%、3.3%。
而在2021年11月,強生宣布拆分消費品健康業務,將其命名為Kenvue(科赴)。2023年5月,Kenvue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正式上市。在當時,強生持有Kenvue的89.6%股份,主導Kenvue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在2023年8月,強生大幅削減了在Kenvue的持股,僅保留9.5%的股份。至此Kenvue完全獨立運營,自負盈虧。
分拆之后,Kenvue專注于消費品和個人健康護理業務,主要分為OTC藥品、皮膚健康和美容、基礎健康三大板塊,擁有4個10億美元的超級品牌和20個超過1.5億美元的品牌。其中露得清、艾惟諾、李施德林和城野醫生等品牌在中國市場較有影響力。隨之,強生主要以醫療器械和制藥業務為主。
重組后呈“雙贏”局面?
隨著行業趨勢多變、消費者需求愈發多樣化,強生認為,此次拆分的目的是主要是明確公司定位,緊隨行業趨勢及滿足消費者需求等。
強生CEO亞歷克斯·高斯基曾表示,加快消費品健康業務的分離,是為了進一步加強對制藥和醫療技術業務轉型創新的關注。
強生在財報中披露創新醫藥以及醫療技術業的發展形勢,呈良好勢頭。強生在完成拆分消費品健康業務后,業績實現增長,這也在一定的程度上看出強生在醫療領域的繼續深耕。
從完成拆分消費者健康業務后,近4年的財報數據來看,強生業績的確實現了增長。2020、2021年營收同比增速+0.64%、-4.65%;而拆分之后,2022年同比+1.59%;2023年同比+6.46%,營收達851.59億美元(約合人民幣6146.69億)。
獨立之后的Kenvue2022年營收149.5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079.29億),同比下滑0.69%。不過在2023財年較同期增長3.3%至154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108.34億),有機增長5.0%。其中,個護、基礎健康、皮膚健康與美容三大業務全線增長。
Kenvue首席執行官Thibaut Mongon表示:“2023年對Kenvue來說是轉型的一年,我們開始實施以盈利增長、持久現金流生成和嚴格資本配置為中心的長期價值創造算法。作為一家獨立的公司,我們進入2024年時擁有明確的戰略重點,包括加強我們的美國皮膚健康和美容業務的計劃。”
強生多次陷入“致癌門”
從2011年開始,強生的嬰兒爽身粉陷入致癌風波,面臨數萬起致癌訴訟,盡管多年來,強生公司始終認為爽身粉并不是致癌的直接原因。不過,強生也陸續停止了上述爭議產品的生產。
2024年1月8日,據美國彭博新聞社報道,美國強生已初步同意支付約7億美元(約合人民幣50億),以解決美國40多個州對公司進行的一項有關其嬰兒爽身粉的調查;
2019年,印度拉賈斯坦邦藥品控制中心在一次產品質量檢測中,發現強生的嬰兒洗發水中含有“甲醛”等致癌物質;
2021年,據外媒報道,強生旗下品牌露得清和艾維諾在一些樣品中檢測到致癌化學物質——苯。目前該公司已經主動召回5款露得清和 Aveeno 噴霧防曬霜(Aveeno Protect + Refresh 防曬噴霧、露得清海灘防曬霜、露得清清涼干爽運動霜、露得清隱形日霜、露得清超透亮霜),并強調消費者應停止使用受影響的產品。
美國強生集團致癌風波在國內外廣泛引起軒然大波,消費者的信任危機受到沖擊。
同時,高層的換血進一步加劇業務不穩定。一位曾在強生中國任職的高管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這些年強生的人事變化很大,醫療科技的全球老大、亞太老大、研發全都換了一遍。”
結語
面對多個產品被檢測出致癌物質而導致的品牌聲譽下降,丑聞不斷,及時選擇重新聚焦重要產業,剝離消費品健康業務,避免消耗,或許更有利于提高醫療器械以及醫藥板塊的估值,同時也能省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目之可見,強生進行了一番大刀闊斧的自我革命。
而對于完全獨立的Kenvue,失去了“靠山”后該如何獨立應對市場,特別是充滿機遇和希望的中國市場,這將會是Kenvue目前首當其沖的挑戰之一。
此外,如今國際企業在華擴張不暢,市場競爭激烈,消費者對健康品質的提高,這對于強生選擇徹底退出消費品健康領域,將重點聚焦在優勢領域后,如何持續盈利,仍需等待市場和時間的檢驗。
至此,化妝品行業再無“強生”。
責任編輯:高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