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云酒頭條
今年年初,隨著“發展新質生產力”被正式寫入2024年政府工作目標,白酒這一傳統行業,也開始展現出對于“科技創新”的積極擁抱姿態。
數字化、智能化,再度成為行業熱詞。
就在不久前,習酒宣布與北京大學開展“醬酒行業數字化轉型聯合實驗室”項目,國臺酒業也舉辦了“數智賦能大健康產業新質生產力暨第四屆中醫藥國際發展大會”。
而近兩年在數字領域展現出極大興趣,并收獲高度關注的,依然是行業龍頭企業。
2023年,貴州茅臺研發投入超過6億元,其中超1.43億元,都用在了對于數字化項目的研發支出。
除三大主流醬酒企業顯然都對數字化、智能化展現出了濃厚興趣外。數字化的發展趨勢,已在行業中默默進行多年。
貴州茅臺、洋河股份、山西汾酒、瀘州老窖等一眾一線名企,都將發展數字化(或數智化)作為了2024年的主要工作目標。
這一龐大的命題包括了市場營銷、組織管理、生產釀造等多個方面。現代新興數字技術的運用,往往能夠帶來更加高效的企業運轉效率。
從企業發展以及市場競爭等角度來看,加大對數字化的投入,顯然是對長期收益抱有期待的。并且,這一趨勢,正在逐漸蔓延至產區競爭當中。
█ 白酒數字化,不止營銷
在白酒上市公司中,有13家知名頭部白酒企業,都明確將數字化作為2024年的重要工作之一。
以貴州茅臺為例,其明確提到,2024年要在數字賦能方面,按照“智慧茅臺2.0”頂層規劃,實施營銷數字化系統、供應鏈管理系統、全面質量管理系統等項目,進一步拉通集成供應鏈體系,推進工業互聯網示范場景規模應用,推動“一碼通管”,融合防偽溯源、產業鏈協同等場景應用,提升上下游產業鏈接能力。
數字化技術的運用,在市場營銷以及供應鏈管理上,有著非常明顯的優勢,這也是白酒行業最早利用數字化進行改革的地方。2023年,《洋河股份的營銷數字化》還成功入選清華大學教學案例。
資料顯示,早在2019年,洋河4.0版智慧化釀造車間上線運行,即被列入國家創新創業項目;2021年,洋河憑借數字化升級的領先水平,入選“2021新型實體企業百強榜”;2022年,中央網信辦等12部門聯合印發的IPv6技術創新和融合應用試點名單中,洋河是唯一入選白酒企業。
從基礎信息化建設到智慧生態鏈建設,再到數字化營銷體系和數字化終端消費者體系,數字化對酒業的影響,正加速融入到產業全鏈路當中。
迎駕貢酒提出,要堅持項目蓄能,善用數字化工具,推進生產制造的數字化轉型,持續提升設備自動化和數字化管理水平。以數字化循環經濟產業園為試點,建立工業互聯網示范項目,實現工廠智能化管理。
2022年,迎駕貢酒擬投資41.2億元,建設實施數字化釀造以及副產物循環利用項目。2023年11月,迎駕貢酒的數字化循環經濟產業園正式動工建設。
想要用數字化、智能化技術為生產制造賦能的,還有瀘州老窖等企業。瀘州老窖方面提出,要高質量推進營銷、生產、供應鏈、管理體系的數智化建設,快速提高數智化覆蓋比例,實現數智驅動業務、數智驅動管理。
瀘州老窖也著重從營銷、生產、管理三個層面展開強化,凸顯數智技術為白酒行業轉型升級帶來的影響。
而談到數字化、智能化生產,便不得不提國臺酒業。作為行業最早開展智能釀造的白酒企業之一,國臺酒業建立了醬酒品類第一個全生產鏈智能化工廠,在相關的技術升級、工廠管理層面,有著領先于行業的技術水平。去年,國臺酒業還發布了“國臺智能釀造標準體系”。
數字化為企業運轉帶來的效率提升、成本降低效果十分明顯。各大企業針對數字化的布局,已經開始進行到戰略層面,數字化競賽,也開始變得激烈。
█ 數字化,提升“新質生產力”主要抓手?
在與北京大學合作的醬酒數字化轉型實驗室項目中,習酒方面的期待是,令其成為習酒數字化轉型戰略的支撐、醬酒行業專業人才的培養基地、醬酒產業數字化轉型的研發高地。
產、學、研、用一體化,已經不僅僅局限于表面的技術引入和流程優化,而是深入到了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構建以及組織架構的革新以及企業文化的重塑。在這一過程中,數字化不僅是一個工具或平臺,更是推動企業全面升級、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強大引擎。
而企業對數字化項目的支出,也正在快速提升。
根據上市公司年報,2023年17家白酒上市公司的研發費用(不含資本化研發投入)總投入超過15億元(順鑫農業、珍酒李渡、皇臺酒業未披露),增幅達到15.64%。
其中,山西汾酒、舍得酒業、口子窖三家企業的研發費用增幅最大,分別達到52.04%、42.19%、36.9%。
具體來看,有關數字化、智能化項目的支出,占比較高。
2023年,汾酒提出“11125汾酒科技戰略”,開始發揮科技創新主體作用,踐行品質路線,并持續加大研發投入,以保障生產任務、提升產品品質。
瀘州老窖則堅定推動“數智瀘州老窖”建設,并被評為了四川省數智先鋒企業。據悉,瀘州老窖已建成運行智能化包裝中心,并完工智能生產調度指揮中心,順利推進生產信息化系統建設。
今年年初,瀘州老窖智能包裝中心已正式啟用,通過整合6大信息系統、5條灌裝生產線,平均生產速度達到15000瓶/小時,生產效率提高2倍以上。
此外,五糧液雖然未將數字化直接寫入企業發展規劃當中,但是其列出的研發項目,卻仍然涵蓋了數字化、釀造智能化生產。
如“中國白酒微生物菌種資源庫建設及產業化應用”以及“五糧液智能生產示范線開發及配套工藝研究”,都運用到了相關數字化技術,以期提高生產力。
▎五糧液2023年相關數字化、智能化研發項目(圖源:五糧液2023年年報)
可以看到,科技作為第一生產力,在白酒行業中的戰略比重正在加大,而數字化,正在成為白酒行業進行科研創新的核心板塊。
█ 從企業到產區,數字化能否成為制勝關鍵?
除了各大酒企,白酒主產區今年以來數字化進程的加快,同樣是白酒行業的一大亮點。
5月中旬,四川瀘州白酒產業園區便對外公布了一組數據:瀘州投資1800余萬元建成全國首個白酒全產業鏈數字化綜合服務平臺,對全市130多家酒類產業鏈企業和40多家有關單位的酒類產業數據進行收集整理,建成545個白酒產業相關數據模型,歸集超過1.3億條數據。
今年年初,四川提出了全面實施制造業“智改數轉”行動,不到半年時間,四川“智改數轉”在建項目接近1500個,總投資超過4600億元。
貴州今年先后發布《質量基礎設施助力產業鏈供應鏈質量聯動提升工作方案(2024-2025年)》以及《貴州省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實施方案》,從技改、數字化、智能化等多個層面,對貴州白酒的后續發展做出規劃。
顯然,實際無論是科技引領,還是數字化賦能,都是為了提升白酒行業產業轉型升級的腳步,實現產業鏈的價值強化。
在關于“新質生產力”構建中,除了有關積極培育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的描述,還涵蓋了推動產業鏈供應鏈優化升級以及深入推進數字經濟創新發展兩個重要內容。
對比其他制造業,對于白酒行業這樣的傳統制造業而言,尚處于數字化轉型的初始階段。盡管數字化浪潮為白酒行業帶來的產業變革具有時代性的特點,但同時,選擇將數字化納入戰略規劃中,以數字化作為一種轉型的驅動力量,無疑將創造更多收益。
如今,行業第一梯隊的企業以及各產區對于數字化轉型的需求都在持續增多,在提升生產力的共同訴求下,各方在數字化上形成的合力,也將進一步推動白酒行業走向智能、綠色。
目前來看,數字化轉型為白酒產業供應鏈的優化,已經帶來了較為顯著的效果,特別是在優化生產流程、提高產品質量、提升消費者服務、拓寬市場渠道等層面。
有理由相信,隨著數字化轉型的不斷深入,這一改革,將助力行業的產業升級走上新的高度,提升產業價值以及市場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