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石油Link
5月初,國際石油巨頭埃克森美孚正式對外宣布:已完成對先鋒自然資源公司的收購計劃。
據了解,先鋒自然資源公司是美國二疊紀盆地最大的石油生產商之一,也是美國比較大的純頁巖油生產商。
埃克森美孚本次收購先鋒耗資約60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300億。收購計劃的完成,標志著埃克森美孚二疊紀盆地的產量將增加一倍以上,成為美國二疊紀盆地的最大油氣生產商。
在如今低碳轉型的背景下,全球油氣行業都在積極向太陽能、風電、氫能等新能源方向邁步。而埃克森美孚卻選擇強力加碼油氣上游產業,難道國際石油巨頭不打算搞能源轉型了?
事實是:縱使強悍如當前五大國際石油巨頭,也需要油氣來賺錢養家!
01、新一輪油氣大并購
一進5月,油氣圈就傳來特大消息——埃克森美孚花了600多億美元把先鋒收購了!
沒錯,這個去年就已經有的收購計劃,終于在今年五一假期得以全部完成。放眼整個全球油氣并購史,此次收購是繼1998年埃克森并購美孚(910億美元)和2015年殼牌并購英國天然氣公司(870億美元)之后,第三大油氣并購行為。
埃克森美孚的成功,成為了油氣行業并購潮中最為典型的縮影。
早在去年,海外其他幾家石油巨頭也都有提出過各自的收購計劃。
2023年10月,雪佛龍宣布預計花費530億美元左右收購赫斯,且在今年埃克森美孚收購案成功后,雪佛龍首席執行官也表示自己在未來幾周很快獲得美國反壟斷部門的正式批準。
2023年12月,西方石油公司宣布計劃花費約120億美元收購二疊紀盆地石油生產商GrownRock及其在二疊紀盆地的重要資產。
到今年,北美油氣勘探開發商Diamondback Energy預計以260億美元收購二疊紀盆地最大的私營油氣生產商Endeavor Energy Partners;殼牌和道達爾能源正在就收購阿布扎比國家石油公司新的液化天然氣工廠的股份進行談判;bp對收購以色列油氣公司NewMed Energy的部分股份抱有很大興趣......
新一輪的并購時代,無疑不體現出如今海外石油大亨對于油氣上游產業的關注。
埃克森美孚并購先鋒,看中了先鋒身上的實力和資源。據了解,此次并購成功后,埃克森美孚將獲得先鋒在二疊紀盆地超85萬英畝的資源,與其原來的57萬英畝相結合,使得其在二疊紀盆地的油氣總儲量直達160億桶油當量,剩余儲量可以維持15-20年,總產量增加1倍以上,達到130萬桶油當量/日,預計到2027年將增加到約200萬桶油當量/日。
如此大手筆加注油氣資產,難道國際石油公司能源轉型不搞了?
02、能源轉型踩下剎車?
如今,能源轉型是全球大勢所趨,各個油氣公司都陸續轉型搞起了降碳減碳甚至零碳產業。然而,海外油氣巨頭的巨額并購卻又重新對上游產業進行加碼,喻意何為?
其實,“大手筆”的背后源于更大的盈利誘惑,也就是搞錢。
隨著地緣政治沖突的加劇,特別是近兩年,油氣管道被炸、油罐起火、煉油廠被炸、OPEC+減產等種種因素,使得全球陷入油氣供給不足的恐慌之中。
在此期間,特別是像埃克森美孚、雪佛龍等這樣的國際石油巨頭,自然是要牢牢把握住油氣主動權。
因為能源要轉型,但是錢更要賺!
再看今年一季度,國際五大石油巨頭總凈利潤為292.54億美元,較去年的393億美元下降了25.6%。其中,英國石油公司(bp)下降幅度最大,達45%以上;埃克森美孚盈利為82億美元,較去年下降29%;道達爾能源盈利51億美元,同比下降22%;雪佛龍和殼牌凈利潤分別為54億美元、77.3億美元,均同比減少了16%左右。
當然,雖說各家公司營收都所有下降,但放在大環境里來看,整體表現還是很不錯的,基于對國際石油公司發布的財報分析,發現其盈利占比大頭主要還是在油氣上游板塊。
很多人會問:現在都搞能源轉型,放著大把的風光不用,干嘛去挖石油,費時費力。難道真的是踩剎車了?
事實是:在更為擅長的高盈利油氣板塊面前,國際石油巨頭只是選擇減少前景不確定的能源轉型投資,減緩自己能源轉型的節奏。
埃克森美孚、雪佛龍一直致力于CCUS領域,近期埃克森美孚還提出從空氣中捕捉CO2,以達到降本的目的,只不過最終效果還有待驗證。
之前力爭打造“全球最大的電力生產商”的殼牌,也是因為經歷著能源轉型過程的陣痛,選擇放棄原有想法,近日也是宣布退出中國電力市場,將視線集中到更為盈利的板塊,重新布局自己的能源投資組合。
正如股神巴菲特所說,“能源轉型不是一夜之間就可以實現的,這期間還是需要化石能源的助力”。
對于現如今的國際石油巨頭來說,回頭發現自己最為拿手的油氣上游產業,市場前景依舊十分廣闊。地緣政治沖突不斷、油價波動帶來的高收益、人工智能發展......方方面面仿佛都在強調化石能源短時間內不可被替代的地位。
所以,對于這些海外石油巨頭來說,回到自己最擅長的老本行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