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熵 古廿
編輯|伊頁
虧損32億,持續減虧的阿里本地生活,依然尚未實現盈利。
自2021年Q4至今,連續10個季度持續改善的餓了么已經講了長達30個月的減虧故事。但是在最新的財報中,本地生活依然是阿里集團的第二大虧損王。第一則是征戰全球市場的國際業務,高投入下虧損達41億元。
但是從增速來看,同樣都是虧損,顯然國際業務更有性價比。國際業務方面,虧損41億元換來45%的同比增長,而本地生活業務方面,虧損32億元僅換來19%的收入同比增長。前者是拿錢換增長空間,后者卻是真的在虧錢。
反差之下,集團對待兩大虧損王的態度也分外明顯。對于國際業務,作為面向未來的星辰大海,阿里目前關注增速而不注重短期利潤。但是本地生活業務在多次調整之后,持續減虧要利潤成為關鍵。
阿里內部不得寵,放到外部市場本地生活也難稱出色。作為阿里本地生活的老對手,在最新的2023年全年財報中,美團已經實現成立以來的第三次全年盈利。并且,盈利也不耽誤持續增長,其中核心本地商業營收增長29%。
同一個賽道,美團盈利且增長,餓了么減虧穩增長。兩種不一樣的經營節奏,正在打破此前外界認為互聯網行業擠一擠就能盈利的商業判斷。所謂擠一擠,就是新業務擴張緩一緩、用戶補貼停一停。
但實際情況下,即使不盯著對手采取強競爭策略,而是專注于精耕細作已有優勢市場,想要實現盈利也并不容易。在降本增效、強調短期利潤率的情況下,餓了么正在失去成長為獨立大平臺的競爭性,反而和高德協同成為阿里本地生活的一份子。
在上一任本地生活集團CEO俞永福的聚焦策略下,過去一段時間里,阿里本地生活最具攻勢的主力App其實是高德地圖。
2023年3月,阿里本地生活旗下的到店業務口碑與高德正式合并,依托高德過億的活躍用戶體量,阿里將到店業務嵌入高德App中,希望借助導航工具的流量帶動到店業務,也為高德地圖增加交易量、提升GMV。
這也意味著阿里本地生活的到店和到家板塊,最終分別歸于高德和餓了么。超級App已成趨勢,美團4月份將到家和到店整合調整為本地核心商業,便于資源協同重組。地圖領域的戰爭早已成為定局,但是如此整合之下,本地生活還面臨激烈競爭的餓了么,無疑成為最難受的那一個。
據咨詢機構久謙中臺報告顯示,以GMV計美團閃購、餓了么(非餐飲部分)和京東到家在2022年所占的即時零售市場份額為34%、26%和15%。
雖然保持第二的位置已經很不錯,但是面對美團和京東都是以集團資源傾斜支撐下的攻勢,餓了么已經略顯疲態。根據交銀國際對于即時零售GMV的統計預測來看,剔除掉原有基數最小的盒馬。2024年的增速方面美團閃購(20%)>京東到家(18%)>美團買菜(17%)>餓了么(16%)。
增速落后之下,對于本地生活近兩年趨于白熱化競爭的即時零售領域,能否持續守住已有優勢,也是餓了么能否在集團內部自證戰斗力的價值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