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民營銀行“一哥”微眾銀行的苦惱:增速放緩、資本充足率承壓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民營銀行“一哥”微眾銀行的苦惱:增速放緩、資本充足率承壓

在銀行業凈息差普遍收窄的大環境下,背靠騰訊這顆“大樹”的微眾銀行也出現了業績增速放緩的跡象。

文|達摩財經

在銀行業凈息差普遍收窄的大環境下,背靠騰訊這顆“大樹”的微眾銀行也出現了業績增速放緩的跡象。

近日,微眾銀行披露2023年報顯示,報告期內,該行實現營業收入393.61億元,同比增長11%,實現凈利潤108.15億元,同比增長21%。從業績上看,微眾銀行在全國19家民營銀行中依舊表現不俗,營收、凈利潤均實現了雙位數增長。

2023年,除了尚未公布年報的江西裕民銀行外,18家民營銀行共實現凈利潤212.5億元,微眾銀行一家的凈利潤貢獻過半,在民營銀行中一騎絕塵。

雖然微眾銀行的業績在一眾銀行中表現仍較為突出,但隨著流量效應逐漸減退,微眾銀行發展的腳步也逐漸放緩,業績增速較前兩年不可同日而語。

業績增速放緩

2023年,民營銀行千億俱樂部再次迎來擴容,新網銀行憑借1029.3億元的資產規模昂首挺進,從營收、凈利潤的增速上看,新網銀行也是頭部五家民營銀行中表現最優的一家。

反觀一直處于民營銀行前三的微眾銀行、網商銀行和蘇商銀行,三者的營收、凈利潤增速均明顯放緩。微眾銀行和網商銀行也均提到了消費疲軟的問題,網商銀行表示,2023年宏觀經濟復蘇不及預期,消費相對疲弱,小微信貸行業不良風險壓力明顯上升。網商銀行服務的客戶都是實體經濟的最小單位,在穿越經濟周期過程中,面臨更復雜的挑戰。

微眾銀行則表示,疫情疤痕效應仍然存在,消費者信心仍偏弱,消費品價格上漲乏力,消費市場的回暖仍不夠充分。

2021年和2022年,微眾銀行的營業收入增速分別為35.8%、31%,2023年大幅下滑至11%;在凈利潤增速上,微眾銀行2021年時增速為38.9%,2023年則下滑至21%,降幅達到17.9個百分點。

微粒貸一直以來都是微眾銀行的拳頭產品,依托微信、QQ等騰訊旗下產品的流量效應使微粒貸為微眾銀行貢獻了過半的業績。給微眾銀行真正創造收益的是來自于三四線城市下沉市場的用戶,截至2023年末,逾81%的客戶為非白領從業人員,約85%的客戶為大專或以下學歷,約17%的客戶為此前無人民銀行信貸征信記錄的“首貸戶”。

近年來,在經濟下行壓力下,國有銀行紛紛出臺減費讓利措施,股份行向輕型銀行轉型,加大了零售業務的力度,不少銀行推出的消費貸利率都降低至3%左右,而微粒貸的年利率(單利)仍高達10.8%,利息上并不占據優勢。

截圖自微粒貸

數據顯示,微粒貸筆均貸款額度持續下滑,2021年其年報披露筆均貸款金額約8000元,2022年、2023年分別下滑400元、200元。

在微粒貸流量效應逐漸衰減的同時,微眾銀行也嘗試向網商銀行重點發展的個人經營貸領域進軍,但業務進展并沒有預想中順利。2023年,微眾銀行個人經營貸款128.7億元,同比下滑3.63%。

資本充足率承壓

微眾銀行是典型的的輕資本運營,早期通過微粒貸聯合貸款模式,以有限的資本金撬動大規模的貸款業務,不僅讓自身貸款規模迅速擴大,許多合作銀行的個貸業務也在其帶動下增長不少。

不過有不少媒體報道稱,近兩年已經陸續有銀行開始退出微粒貸聯合貸款業務。

2023年,微眾銀行實現貸款平臺費收入為134.14億元,同比減少2.37%。而聯合貸款手續費一般在2%-3%,取中位數2.5%來計算,實際聯合貸款規模約為5365億元,按照不低于30%的比例出資,實際由微眾銀行的出資規模約1609億元。而2022年同期,按此口徑計算的微眾銀行聯合貸規模約為5500億元,可見微眾銀行聯合貸規模在2023年有些許下降。

業內分析人士猜測,銀行退出微粒貸聯合貸款主要由于近兩年宏觀經濟增速放緩,銀行業風險攀升已經是行業共識,在風險敞口下,合作銀行的收入會大打折扣。對于資金成本本就很高的中小銀行來說,對應風險成本的提高也成了退出的理由。

此外,銀保監會在2021年曾明確提出,地方法人銀行開展互聯網貸款業務的,應服務于當地客戶,不得跨注冊地轄區開展互聯網貸款業務。商業銀行互聯網貸款業務的監管日益嚴格也讓不少中小銀行的業務回歸歸屬地。

在微眾銀行聯合貸業務初期,監管關于聯合貸出資比例要求還未出臺,大多數合作銀行和微眾銀行的出資比例是99%:1%。2021年12月,銀保監會《關于進一步規范商業銀行互聯網貸款業務的通知》中提到,商業銀行與合作機構共同出資發放互聯網貸款的,應嚴格落實出資比例區間管理要求,單筆貸款中合作方出資比例不得低于30%。

此要求無疑也使得微眾銀行的資金成本增加,對資本充足率造成了不利影響,進而階段性限制貸款規模增長。

微眾銀行2023年半年報,報告期末的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均出現了下滑,分別由2022年末的12.58%、11.55%、11.55%下滑至2023年6月末的12.24%、11.18%、11.18%。截至2023年末,其三項指標稍有恢復,分別為12.8%、11.77%、11.77%。

3月1日,微眾銀行變更注冊資本方案獲批,微眾銀行將募集股份6820萬股,注冊資本變更為39.182億元。外界普遍認為,此舉與其資本充足率下滑有關。

據了解,民營銀行股東增資存在一條隱性監管規定,即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不超過30%。2022年,微眾銀行清空了對應比例8.33%的庫存股,注冊資本由42億元縮減至38.5億元,也使得騰訊對微眾銀行的持股從30%上升至32.73%。因此,本次微眾銀行募集股份后,不僅可以緩解資本充足率下滑的壓力,同時也能降低騰訊對其的持股比例。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微眾銀行

2.8k
  • 微眾銀行攜手投中網舉辦2025AI賦能制造投融資研討會,助力硬科技突圍
  • 微眾銀行下調活期存款利率至與國有大行持平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民營銀行“一哥”微眾銀行的苦惱:增速放緩、資本充足率承壓

在銀行業凈息差普遍收窄的大環境下,背靠騰訊這顆“大樹”的微眾銀行也出現了業績增速放緩的跡象。

文|達摩財經

在銀行業凈息差普遍收窄的大環境下,背靠騰訊這顆“大樹”的微眾銀行也出現了業績增速放緩的跡象。

近日,微眾銀行披露2023年報顯示,報告期內,該行實現營業收入393.61億元,同比增長11%,實現凈利潤108.15億元,同比增長21%。從業績上看,微眾銀行在全國19家民營銀行中依舊表現不俗,營收、凈利潤均實現了雙位數增長。

2023年,除了尚未公布年報的江西裕民銀行外,18家民營銀行共實現凈利潤212.5億元,微眾銀行一家的凈利潤貢獻過半,在民營銀行中一騎絕塵。

雖然微眾銀行的業績在一眾銀行中表現仍較為突出,但隨著流量效應逐漸減退,微眾銀行發展的腳步也逐漸放緩,業績增速較前兩年不可同日而語。

業績增速放緩

2023年,民營銀行千億俱樂部再次迎來擴容,新網銀行憑借1029.3億元的資產規模昂首挺進,從營收、凈利潤的增速上看,新網銀行也是頭部五家民營銀行中表現最優的一家。

反觀一直處于民營銀行前三的微眾銀行、網商銀行和蘇商銀行,三者的營收、凈利潤增速均明顯放緩。微眾銀行和網商銀行也均提到了消費疲軟的問題,網商銀行表示,2023年宏觀經濟復蘇不及預期,消費相對疲弱,小微信貸行業不良風險壓力明顯上升。網商銀行服務的客戶都是實體經濟的最小單位,在穿越經濟周期過程中,面臨更復雜的挑戰。

微眾銀行則表示,疫情疤痕效應仍然存在,消費者信心仍偏弱,消費品價格上漲乏力,消費市場的回暖仍不夠充分。

2021年和2022年,微眾銀行的營業收入增速分別為35.8%、31%,2023年大幅下滑至11%;在凈利潤增速上,微眾銀行2021年時增速為38.9%,2023年則下滑至21%,降幅達到17.9個百分點。

微粒貸一直以來都是微眾銀行的拳頭產品,依托微信、QQ等騰訊旗下產品的流量效應使微粒貸為微眾銀行貢獻了過半的業績。給微眾銀行真正創造收益的是來自于三四線城市下沉市場的用戶,截至2023年末,逾81%的客戶為非白領從業人員,約85%的客戶為大專或以下學歷,約17%的客戶為此前無人民銀行信貸征信記錄的“首貸戶”。

近年來,在經濟下行壓力下,國有銀行紛紛出臺減費讓利措施,股份行向輕型銀行轉型,加大了零售業務的力度,不少銀行推出的消費貸利率都降低至3%左右,而微粒貸的年利率(單利)仍高達10.8%,利息上并不占據優勢。

截圖自微粒貸

數據顯示,微粒貸筆均貸款額度持續下滑,2021年其年報披露筆均貸款金額約8000元,2022年、2023年分別下滑400元、200元。

在微粒貸流量效應逐漸衰減的同時,微眾銀行也嘗試向網商銀行重點發展的個人經營貸領域進軍,但業務進展并沒有預想中順利。2023年,微眾銀行個人經營貸款128.7億元,同比下滑3.63%。

資本充足率承壓

微眾銀行是典型的的輕資本運營,早期通過微粒貸聯合貸款模式,以有限的資本金撬動大規模的貸款業務,不僅讓自身貸款規模迅速擴大,許多合作銀行的個貸業務也在其帶動下增長不少。

不過有不少媒體報道稱,近兩年已經陸續有銀行開始退出微粒貸聯合貸款業務。

2023年,微眾銀行實現貸款平臺費收入為134.14億元,同比減少2.37%。而聯合貸款手續費一般在2%-3%,取中位數2.5%來計算,實際聯合貸款規模約為5365億元,按照不低于30%的比例出資,實際由微眾銀行的出資規模約1609億元。而2022年同期,按此口徑計算的微眾銀行聯合貸規模約為5500億元,可見微眾銀行聯合貸規模在2023年有些許下降。

業內分析人士猜測,銀行退出微粒貸聯合貸款主要由于近兩年宏觀經濟增速放緩,銀行業風險攀升已經是行業共識,在風險敞口下,合作銀行的收入會大打折扣。對于資金成本本就很高的中小銀行來說,對應風險成本的提高也成了退出的理由。

此外,銀保監會在2021年曾明確提出,地方法人銀行開展互聯網貸款業務的,應服務于當地客戶,不得跨注冊地轄區開展互聯網貸款業務。商業銀行互聯網貸款業務的監管日益嚴格也讓不少中小銀行的業務回歸歸屬地。

在微眾銀行聯合貸業務初期,監管關于聯合貸出資比例要求還未出臺,大多數合作銀行和微眾銀行的出資比例是99%:1%。2021年12月,銀保監會《關于進一步規范商業銀行互聯網貸款業務的通知》中提到,商業銀行與合作機構共同出資發放互聯網貸款的,應嚴格落實出資比例區間管理要求,單筆貸款中合作方出資比例不得低于30%。

此要求無疑也使得微眾銀行的資金成本增加,對資本充足率造成了不利影響,進而階段性限制貸款規模增長。

微眾銀行2023年半年報,報告期末的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均出現了下滑,分別由2022年末的12.58%、11.55%、11.55%下滑至2023年6月末的12.24%、11.18%、11.18%。截至2023年末,其三項指標稍有恢復,分別為12.8%、11.77%、11.77%。

3月1日,微眾銀行變更注冊資本方案獲批,微眾銀行將募集股份6820萬股,注冊資本變更為39.182億元。外界普遍認為,此舉與其資本充足率下滑有關。

據了解,民營銀行股東增資存在一條隱性監管規定,即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不超過30%。2022年,微眾銀行清空了對應比例8.33%的庫存股,注冊資本由42億元縮減至38.5億元,也使得騰訊對微眾銀行的持股從30%上升至32.73%。因此,本次微眾銀行募集股份后,不僅可以緩解資本充足率下滑的壓力,同時也能降低騰訊對其的持股比例。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城县| 沂南县| 体育| 临夏市| 武宣县| 桃园市| 修文县| 绍兴市| 勐海县| 土默特右旗| 赤峰市| 滨州市| 望江县| 通州市| 甘洛县| 禹州市| 陇川县| 谷城县| 岱山县| 克什克腾旗| 黄大仙区| 石渠县| 云梦县| 鲁山县| 阿巴嘎旗| 囊谦县| 湘乡市| 肇东市| 天水市| 拉孜县| 红安县| 宁乡县| 突泉县| 织金县| 全椒县| 桂平市| 稷山县| 盐边县| 临西县| 漯河市| 忻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