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辛圓
國家統計局周五公布數據顯示,1-4月,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4.2%,增速較一季度回落0.3個百分點。4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2.3%,增速比3月回落0.8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7%,比上月加快2.2個百分點。
4月,以高技術制造業為代表的制造業投資保持較快增長,同時外需回暖對工業生產帶來支撐,兩者對沖了房地產行業調整以及消費疲軟的不利影響,推動了宏觀經濟延續回升勢頭。
經濟學人智庫高級分析師徐天辰表示,整體上看,4月中國經濟呈現工業強、零售弱的特征。工業生產受益于海外需求恢復和制造業、基建領域的投資。零售弱則主要反映居民消費從商品轉向服務,以及汽車等零售商品的價格下行。
“總的來看,4月份國民經濟運行平穩,雖然部分指標受節假日錯月、上年同期基數較高等因素影響增速有所放緩,但工業、出口、就業、物價等主要指標總體改善,新動能保持較快成長,國民經濟延續回升向好態勢,積極因素累積增多。”國家統計局在新聞稿中稱。
1-4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平均值為5.2%,比上年同期下降0.2個百分點。其中,4月,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0%,比上月和上年同月均下降0.2個百分點。
工業、制造業韌性較強
1-4月,制造業投資同比增長9.7%,增速較一季度略微下降0.2個百分點,但比整體固定資產投資高出5.5個百分點。其中,高技術產業投資同比增長11.1%。
“政策面正在持續加大對制造業轉型升級、解決 ‘卡脖子’問題的支持力度。加之當前各地正在著力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今年制造業投資有可能獲得更大幅度的政策傾斜。” 東方金誠國際信用評估有限公司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對界面新聞說。
央行5月10日發布的《一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顯示,3月末,制造業中長期貸款余額同比增長26.5%,比全部貸款增速高16.9個百分點。
徐天辰補充道,制造業升級是中國應對中美競爭的主要抓手,在此背景下相關投資有望長期維持高于固定投資平均水平的增速,特別是對于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而言,持續投資將有助于中國樹立在相應行業的領先地位。
在制造業投資的推動下,工業生產景氣度也保持在較高水平。4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7%,比上月加快2.2個百分點。
國家統計局指出, 分行業看,4月份,41個大類行業中有36個行業增加值保持同比增長。其中,汽車制造業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6.3%,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增長15.6%,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制造業增長13.2%。
王青表示,除了基建、制造業投資繼續保持較高增速外,近期外需回暖、出口改善也對工業生產形成利好。短期內外需有望延續回暖勢頭,“三大工程”(保障房、城中村改造、“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推進,以及在耐用消費品以舊換新等政策支持下,居民商品消費還有修復空間,預計全年工業生產增速將在5%左右,與整體經濟增長水平基本相當。
徐天辰也對工業持較為樂觀的態度,他表示,在供給充分的情況下,工業表現將取決于需求,而需求側的動力主要來自外需和基建,這兩者短期內表現都不錯,同時,地產已在低位、向下空間有限。
基建投資今年以來首次放緩
受到今年以來地方政府新增專項債券發行偏慢的影響,基建投資增速有所回落。1-4月,基礎設施投資(不含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同比增長6.0%,比一季度回落0.5個百分點,中斷了此前連續三個月回升的勢頭。
專項債是為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項目發行,以公益性項目對應的政府性基金收入或專項收入作為還本付息資金來源的政府債券。近年來,專項債日益成為積極的財政政策工具,在擴大有效投資、穩定經濟增長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Wind數據顯示,今年1-4月,全國地方政府新增專項債累計發行7244.48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55.3%;從發行進度看,今年前四個月完成全年額度的18.5%,遠低于上年同期的42.7%。
不過,接下去這種局面將有所改變。4月末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要及早發行并用好超長期特別國債,加快專項債發行使用進度”。本周財政部公布了2024年一般國債、超長期特別國債發行安排,其中,1萬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于周五開始分批發行,11月下旬發行完畢。
分析師表示,在政府債迎來發行高峰、重大項目開工較多的積極帶動下,基建投資增速有望重新回升。
“二季度基建投資有望保持穩健,一是去年同期基數的下降,有利于今年同比增速的穩定;二是財政政策力度加大,政府債券發行加速,有利于二季度尤其是下半年基建投資。” 財信研究院副院長伍超明說。
消費、房地產不及預期
4月,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2.3%,增速比上個月回落0.8個百分點,也遠低于市場預計的4.8%。
對于社零增速的超預期回落,國家統計局發言人劉愛華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4月假期天數比上年同月減少2天,在上年同期基數較高的情況下,同比增速比上月有所回落。但是,扣除基數影響后,還是平穩增長的態勢。
“今年以來,從年初的冰雪經濟到每個長假的假日經濟,文旅消費、數字消費、綠色消費、健康消費等熱點為消費市場的恢復不斷增添新動力,消費市場總體呈現持續恢復態勢。但也要看到,居民消費能力和消費信心仍待進一步提升。下階段,隨著消費新場景不斷涌現,新業態加快融合,消費空間不斷拓展,以及消費品以舊換新等促消費政策逐步落實,消費潛力有望得到持續釋放。”劉愛華說。
從主要商品零售數據來看,“以舊換新”政策起效仍需要時間。4月,家用電器和音響器材類同比增長4.5%,漲幅較3月回落1.3個百分點;汽車類降幅從上月的3.7%擴大至5.6%;建筑及裝潢材料類下降4.5%,上月為增長2.8%
仲量聯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龐溟指出,對未來收入預期仍不穩固的部分消費者會繼續保持謹慎態度,將消費支出更多地向5月黃金周假期等預算傾斜,造成4月消費數據階段性走軟。不過,考慮到就業數據持續改善、服務消費繼續引領增長,預計社零數據后續將回歸到更高的增速路徑上。
此外,1-4月,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下滑9.8%,降幅較一季度擴大0.3個百分點。
王青分析稱,一方面,年初以來樓市偏冷,房企銷售回款下滑明顯,這會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城市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加快落地帶來的效果;另一方面,“三大工程”中的城中村改造持續推進,而配售型保障建設還未全面展開。
上月末的政治局會議提出“統籌研究消化存量房產和優化增量住房的政策措施”后,地方政府陸續出臺存量房“收儲”政策,引發市場高度關注。5月14日,杭州市臨安區發布公告,在區范圍內收購一批商品住房用作公共租賃住房。5月16日,大理市人民政府發文提到,鼓勵收購存量房作為保障房或人才房。
徐天辰認為,當前政策重心轉向去庫存,通過政府收購存量房、“以舊換新”等方式促進需求釋放,或能在化解房企財務困境中發揮作用。但他強調,購房需求恢復尚需時日,“輕一手房、重二手房”的偏好可能仍將延續,影響庫存出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