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人造肉概念板塊的走強,雙塔食品漲停。近年來,人造肉在消費和資本市場雙雙遇冷,雙塔食品也難掩焦慮,新嘗試不斷。
前一晚,雙塔食品剛剛公告稱,公司全資子公司雙塔食品(香港)有限公司在泰國投資設立控股子公司,總投資額約3億元人民幣(或等額外幣),包括設立泰國公司、購買土地、工廠建設及設備采購等。
而在上一周,雙塔食品還剛剛成立新能源科技公司,注冊資本500萬元,經營范圍含電力行業高效節能技術研發、新興能源技術研發、太陽能熱利用裝備銷售、機械電氣設備銷售、光伏發電設備租賃等。
資料顯示,人造肉的主要原材料是豌豆蛋白,2010年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的雙塔食品是全球最大的豌豆蛋白生產企業。
目前,豌豆蛋白在雙塔食品的總營收中占比最高,2023年雙塔食品豌豆蛋白業務實現營業收入8.23億元,占公司總營業收入的33.53%,其中,2022年雙塔食品豌豆蛋白業務實現營業收入6.67億元,占公司總營業收入的27.99%。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雙塔食品業績并不穩定。
2021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1.65億元,同比上升7.22%;凈利潤為2.67億元,同比下降24.2%。2022年,其營收為23.81億元,凈利潤卻虧損3.11億元。2023年,公司實現扭虧為盈,營業收入24.56億元,同比增長3.13%,實現歸母凈利潤9324萬元。
對此,雙塔食品曾在業績預告中曾解釋,主要是受原材料價格變動影響。
2022年,雙塔食品稱,報告期內,公司生產所需的豌豆等主要原材料出現大幅上漲,造成淀粉、粉絲、豌豆蛋白、膳食纖維等產品的生產成本大幅增加,同時公司對報告期內豌豆淀粉存貨等進行了計提資產減值準備。
財報顯示,2022年,雙塔食品粉絲、豌豆干性淀粉和其他業務毛利率都降至了負數。
2023年,雙塔食品則表示,公司生產所需的豌豆等主要原材料價格出現下降,公司的生產成本降低。
不過,界面新聞還注意到,雙塔食品近幾年的業績波動也與其銷售結構調整有關。
雙塔食品最早做粉絲起家,不過粉絲毛利率并不高,自2012年起,雙塔食品在粉絲業務基礎上延伸產業鏈,向毛利率更高的豌豆蛋白、膳食纖維等領域擴張。在2018年,豌豆蛋白收入突破5億元,首次超越粉絲產品。
近年來,人造肉在消費和資本市場雙雙降溫。更糟的是,雙塔食品還要應對美國商務部的反傾銷、反補貼調查。
中國貿易救濟信息網顯示,2024年2月8日,美國商務部宣布對進口自中國的豌豆蛋白(Pea Protein)作出反傾銷肯定性初裁,初步裁定中國生產商/出口商的傾銷率為122.19%~280.31%(抵消補貼后的保證金調整為111.65%~269.77%),預計將于2024年6月24日前作出反傾銷終裁。
這也使得雙塔食品不斷延伸產業鏈,想辦法進行銷售結構調整。
目前,雙塔食品主營業務主要包括豌豆蛋白、粉絲、膳食纖維。財報顯示,雙塔食品延伸產業鏈的主要思路為“將一粒豌豆吃干榨凈”,現已形成了“淀粉提取-粉絲生產加工-分離食用蛋白-提取膳食纖維-植物蛋白肉-植物奶-蛋白肽-廢水沼化發電-生物質天然氣-粉渣培植食用菌-菌渣生產有機肥”的“1+N”循環經濟產業鏈條。
然而圍繞著豌豆,雙塔食品的業務布局雖多,但尚有業務處于賠本賺吆喝的狀態。
如對于2023年上半年的虧損,雙塔食品曾表示,公司產品銷售結構發生變化,豌豆淀粉銷售增加所致。
與豌豆蛋白的高毛利相比,豌豆干淀粉業務就遜色許多,自2018年雙塔食品生產豌豆干淀粉以來,該產品的毛利率就一直是負數,利潤長期虧損。
而豌豆干淀粉在雙塔食品的總營收中占比頗高。財報顯示,2021年到2023年,豌豆干淀粉在營收收入中占比分別為14.56%、22.80%和20.27%。毛利率則分別為-10.62%、-48.35%和-38.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