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黃華 陳楊
界面新聞編輯 | 謝欣
當地時間14日,美國白宮宣布,將針對中國部分具有戰略意義的關鍵性產業大幅提高進口關稅。這些產業包括半導體、電動汽車、動力電池、光伏產品、關鍵性礦物、鋼鋁和醫療器械等。
在醫療器械產品中,包括注射器和針頭、呼吸器和口罩、BER醫療和外科手套在內的生產商們可能面臨大幅上調的新關稅。具體而言,該公告稱,2024年,注射器和針頭產品的關稅稅率將從0%提高到50%;包括某些呼吸機和口罩在內的個人防護裝備(PPE)關稅稅率將從0-7.5%提高到25%。到2026年,橡膠BER醫療和外科手套的關稅將從7.5%提高到25%。
這其中,大部分產品屬于低值耗材,口罩、醫用手套等還是新冠疫情期間出口額猛增的產品。就主要涉及的國內廠商而言,包括注射器行業龍頭包括采納股份、康德萊、五洲醫療;口罩生產商穩健醫療、奧美醫療、振德醫療等;以及手套行業“三巨頭”英科醫療、藍帆醫療、中紅醫療。
具體而言,注射器行業中,2023年,采納股份外銷收入3.81億元,同比下滑13.24%,占總營收的92.71%;毛利率40.64%,與2022年持平,且遠高于內銷16.51%的毛利率水平。
2023年年報顯示,采納股份銷往歐美地區的產品主要包括一次性使用無菌注射器、營養喂食注射器、麻醉注射器、胰島素注射器等常規產品以及安全胰島素注射器、安全采血/輸液針、安全注射針等產品。
公司同樣在年報中提示,美國是全球主要的注射穿刺醫療器材進口國,近三年公司出口美國市場的銷售收入占比較高。若今后中美貿易摩擦再次升級,美國擴大對中國進口商品加征關稅產品的范圍,可能會涉及注射穿刺產品,美國客戶有可能要求公司適度降價以轉嫁成本,會導致公司來自美國客戶的銷售收入和盈利水平下降,從而對公司經營業績構成不利影響。
2023年,五洲醫療注射器、醫用穿刺針營收則分別為2.19億元、1.55億元,分別同比下降4.04%、18.37%,分別占公司總營收的41.01%、29.09%。分地區看,五洲醫療境外收入高達97%。2021年,公司出口美洲產品占營業收入約32%。
康德萊對美國市場的銷售收入則在近幾年呈下降趨勢,2021年至2023年分別為2.67億元、2.60億元、1.59億元,分別占營業收入的8.61%、8.35%、6.47%。
5月15日,采納股份方面向界面新聞表示,已經關注到前述信息,公司外銷的交付方式基本上都是FOB(FreeOnBoard,裝運港船上交貨),目前尚未接到客戶的反饋,無法預計影響,后續可以關注公司公告。
康德萊方面則表示,前述政策還未塵埃落定,公司正在持續關注此事,政策有定論后可能會與客戶溝通,目前也無客戶反饋。
對于關稅可能發生變化的事件,手套供應商中,藍帆醫療回復界面新聞記者時表示,目前,公司在美國的業務依然穩步開展,兩個主打產品正在疫情后的市場中逐步恢復,展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就目前而言,美國擬對醫療產品加關稅的政策調整對公司的業務并未產生直接影響。
藍帆醫療還表示,實際上,出口美國的手套銷售收入僅占公司手套總體收入的四成。公司PVC手套多于丁腈手套,PVC手套目前暫不受關稅影響,判斷未來影響相較可控。
為了應對未來可能的市場變化,藍帆醫療已經提前進行了預判,并調整了經營策略,開拓美國之外的市場。目前來看,該政策預計在2026年執行,尚有兩年的時間,其具體實施和影響也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
另外,在英科醫療的年報中,公司已經披露了近期國際關稅方面的變化。企業表示,美國關稅對于一次性丁腈手套的豁免已經到期,已經于2021年12月1日開始重新加征,對于一次性醫療級丁腈手套加征7.5%關稅,一次性工業級丁腈手套加征25%關稅,一次性PVC手套不征收關稅。另外,今年4月起,日本針對PVC恢復關稅,關稅稅率根據RECP協定為3.1%。
對于“增稅”事件,隆眾資訊發布觀點表示,在2017-2023年期間,隨著美國301關稅的逐步落地執行,中國出口至美國的橡膠醫用和外科手套占比已逐步下降,截至2023年,出口占比下降至38.33%。此次301關稅提高加征關稅率,將直接影響到國內橡膠醫用和外科手套的生產與銷售。若是后市美國301加關稅計劃確定落地執行的話,國內醫用手套生產企業必然受影響,不排除更多的手套訂單轉回至馬來西亞、越南等地區。
不過,隆眾資訊提出,國內手套企業可以積極降本增效,同時尋求其它出口市場,以降低關稅對自身企業經營的影響,預計后期中國出口至美國的橡膠醫用和外科手套占比會延續下降趨勢。近幾年也不少國內手套生產企業,陸續到國外投資建設新的手套生產線,以降低美國301關稅對自身產品的影響。
現階段,從境內外營收來看,無論是藍帆醫療、英科醫療還是中紅醫療,境外業務占比依舊很高。這也提示了這些公司實際還是面臨一定的經營風險。
2023年,藍帆醫療的境內外業務創收6.89億元、42.38億元,占比約13.99%、86.01%。和2022年相比,藍帆醫療的境外業務占比已經有所下降。英科醫療方面,2023年,該公司的境內外收入分別達到9.17億元、60億元,占比13.26%、86.74%。
另一家上市公司中紅醫療在2023年的內銷、外銷業務分別為4.39億元、16.66億元,占比20.86%、79.14%。三家公司之中,中紅醫療是目前外銷業務占比下滑最迅速的公司。在2022年,該公司的內銷、外銷還達到6.62%、93.38%。
此外,無論是英科醫療、藍帆醫療還是中紅醫療,現階段還存在業績脫離疫情紅利后的增長困境。這些目前依舊在等待行業產能過剩的出清。
口罩供應商穩健醫療和奧美醫療、振德醫療同樣在新冠疫情前后經歷了業績的大起大落。2023年,穩健醫療營收、歸母凈利潤分別為5.80億億元、5.80億元,同比下降27.89%、64.84%。其中,包括口罩、防護服等產品在內的感染防護產品營收9.12億元,同比下降80.73%,在總營收中的占比降至11.15%。
不過,年報顯示,2023年醫用耗材業務上,在國際環境多面沖擊下,穩健醫療海外渠道營收達14.5億元,同比增長15.4%,占醫療板塊收入比重37.5%。
奧美醫療2023年的境內外收入分別為5.23億元、22.33億元,占比18.99%、81.01%。振德醫療2023年的境內外收入已經幾乎呈現“五五對半”的局面,境內、境外收入分別為19.47億元、21.59億元。
行業整體而言,據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的統計,2023年,我國防疫物資五大類產品(口罩、防護服、有創呼吸機、紅外線人體測溫儀、新冠肺炎診斷試劑)出口額為38.83億美元,在醫療器械出口占比8.53%,同比下滑75.73%。其中,口罩出口同比下降73%。
另外,一次性耗材在導管、插管、注射器等低值耗材出口量下滑影響下,出口呈現量減價增的態勢,出口額同比下降4.03%,在醫療器械出口細分類別中占比20%。
到2024年第一季度,一次性耗材類產品出口額在細分類別中漲幅最為顯著,同比上漲10.4%,達到23.51億美元,且量價雙升。其中,手套類產品全線恢復出口景氣度,出口增幅均超過10%。
按市場來看,美國是我國醫療器械第一大出口市場,出口額占比超20%。對美出口細分產品中,注射器、PVC手套、硫化橡膠制醫療、外科、牙科或獸醫用手套、矯正視力、護目眼鏡等產品出口增幅顯著,新冠檢測試劑、其他針、導管、插管等產品出口降幅明顯。
二級市場方面,截至收盤,采納股份、康德萊、五洲醫療股價分別為22.56元/股、7.78元/股、24.07元/股,分別下跌2.55%、2.14%、1.76%,當下市值分別為27.58億元、34.31億元、16.37億元。穩健醫療股價為30.4元/股價,下跌0.65%,最新市值179億元。
另外,藍帆醫療報收5.59元/股,跌1.06%,最新總市值56.3億。中紅醫療報收12.41元/股,漲2.14%,最新市值48.4億。曾經的“千億手套茅”英科醫療報收26.26元/股,最新總市值170.14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