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馮雨晨
ST宇順(002289.SZ)收購資產案堪稱動作迅速。
主營液晶顯示屏及模組等業務的ST宇順在4月7日宣布擬以7425萬元現金向包向兵、鄭露購買上海孚邦實業有限公司(簡稱“孚邦實業”)75%股權,后者從事氣體檢測儀器儀表領域業務。
短短一個多月時間,該筆交易接連傳來實質性進展。4月26日,孚邦實業完成工商變更登記手續,并取得新的《營業執照》,正式成為ST宇順控股子公司。就在完成收購流程前后,孚邦實業陸續簽訂了總金額合計超過2億元的兩張“大單”。最新進展是5月14日盤后,ST宇順披露該收購的首期對價款6324.44萬元支付完成。
ST宇順董事長嵇敏表示,公司有信心迅速提升營收,加快改善財務指標,重新獲得資本市場和投資者的信心。同時,嵇敏也介紹了收購孚邦實業的一些細節。
如今圍繞這樁收購資產案的疑問逐漸厘清。讓萬名股東更為關切的顯然是,頂著高關注度收購而來的孚邦實業,接下來將如何最大作用賦能ST宇順?
狂攬2億“大單”背后
兩家公司業務交集始于收購。ST宇順稱,通過收購其能夠借助孚邦實業的業務需求及客戶資源拓展LCD顯示屏業務,圍繞現有主營業務實現業績增長。這一說法短時間內得到驗證。
孚邦實業總經理包向兵表示,在與多家化工企業及消防救援站等機關單位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基礎上,此次收購流程前后,孚邦實業新簽訂了兩份采購框架協議,合計金額2.14億元。
界面新聞記者獲得的兩份采購框架協議顯示:客戶一擬向孚邦實業采購電氣設備及消防儀器儀表等設備,含稅總金額13680萬元,合作期自2024年4月18日起至2025年1月17日止;客戶二擬向孚邦實業采購中低壓配電設備及安全環保儀器儀表等應急設備,含稅總金額7680萬元,合作期自2024年4月1日起至2025年3月31日止。客戶一、客戶二均為國企。
界面新聞記者注意到,盡管孚邦實業歸入旗下,但ST宇順并未以公告形式披露上述兩份協議,合作開始日期也均在收購完成之前。
對于為何沒有披露,接近交易所的人士分析認為,根據深交所主板規定,出售產品、商品金額等占上市公司最近一個會計年度經審計主營業務收入50%以上,且絕對金額超過5億元的,應及時披露。上述兩份合同并未達到重大合同信息披露標準,屬于自行披露的范圍。
針對后者,孚邦實業方面解釋稱,考慮到合同傳送需要一定時間,兩份合同實際上于近期完成雙方簽署,并正式生效。
對ST宇順及孚邦實業而言,這兩份合同顯然意義重大。站在前者角度,近四年來ST宇順年營收均維持在1億元左右,歸母凈利潤處于盈虧平衡點附近,公司曾坦言現有主營業務受市場需求、行業競爭等影響,面臨一定壓力,急需注入優質資產;后者孚邦實業近兩年營收增長較快,但尚未突破5000萬元,且背負著今起3年累積凈利潤不低于3000萬元的業績承諾。
包向兵表示,“實際上這兩份協議都有ST宇順在背后支持,作為控股股東從談判到簽約提供了業務支持和巨大資源。”包向兵透露,孚邦此前也接觸過這兩家國企客戶,但在即將成為上市公司控股子公司背景下、再加上ST宇順支持,雙方才有了合作的可能。
包向兵稱,包括2023年未執行完的合同訂單將在2024年執行并確認收入1530.56萬元;截至今年4月初,2024年新簽訂單880.03萬元,合計2410.59萬元,占全年預測收入43.36%;與浙石化、裕龍石化、盛虹虹景和榮盛新材料(舟山)等存在6920萬元在洽談項目。
收購邏輯
公告顯示,ST宇順與孚邦實業將圍繞供應鏈管理、客戶資源共享、智能化升級等領域充分挖掘協同效應,相互賦能,共同發展,最終目的是ST宇順“進一步提升盈利能力及資產質量,形成新的利潤增長點”。
作為ST類上市公司,收購資產的難度要大于非ST類公司,而被收購方在有選擇的情況下通常也更傾向于非ST公司。
針對這一點,嵇敏表示,ST宇順現有主業承壓,需要一定時間去拓展空間,外延發展是必然選擇。包向兵則認為,之所以選擇與ST宇順合作,是因為ST宇順在孚邦希望拓展的領域資源深厚,雙方在相互賦能基礎上能夠共同發展。
為了能夠達成收購、又不損害上市公司正常經營,ST宇順選擇另辟蹊徑。
公告顯示,控股股東上海奉望實業以同期銀行貸款利率向ST宇順提供不超過2000萬元收購借款。界面新聞記者查詢后發現,類似情況近些年在A股極少出現。
根據雙方約定,孚邦實業還需將收購對價款的75%用于購買ST宇順股票,并質押給上市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