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李科文
界面新聞編輯 | 謝欣
5月13日晚間,百利天恒公告,公司正與相關中介機構就發行H股股票并在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上市的相關工作進行商討,公司將充分考慮現有股東利益、公司價值體現及境內外資本市場情況進行研判。截至目前,相關事項尚在論證中,關于H股股票發行的具體細節均尚未確定。
此前有消息稱,百利天恒港股IPO籌備不超5億美元,已聘請高盛和摩根大通為其安排香港上市事宜。交易最早可能在明年初進行。
百利天恒表示,這是為進一步助力公司國際化業務的發展,更好地利用境內境外融資平臺,夯實公司快速發展的資金儲備,支持公司眾多創新產品在歐、美、日及其他國際市場的全球開發,大力推動實施公司成長為在腫瘤用藥領域具有全球領先優勢跨國藥企(MNC)。
百利天恒其實是一家仍處于仿制藥向創新藥轉型階段的公司。此前在資本市場無太多亮眼時刻。但與百時美施貴寶的一筆突發的高額對外授權,讓更多人知道了這家非典型創新藥公司。
2023年12月,百利天恒與百時美施貴寶就BL-B01D1的開發和商業化權益達成全球戰略合作協議。BL-B01D1是一款潛在的同類首創EGFR/HER3雙特異性抗體藥物偶聯物(ADC),也是首款成功出海的雙抗ADC新藥。此外,這次百時美施貴寶向百利天恒支付的首付款也創出中國藥企對外授權(License-out)首付款的新高,達8億美元。
如今,這筆首付款已到賬。2024年一季報顯示,百利天恒的貨幣資金從4.04億元增長到58.25億元,同比增長689.82%。
百利天恒既然手握巨額現金,且目前醫藥資本市場環境并不算火熱,為何還要在此時向港股上市籌資?在這背后,則是百利天恒對于創新藥所需長期投入,與對自身造血能力所缺乏充分自信所致。
從行業來看,現金儲備被認為是國內創新藥企們當前最核心的指標之一,隨著創新藥資本寒冬到來,許多創新藥企一方面紛紛想辦法再融資,一方面也開始削減研發與銷售開支,以求減輕現金壓力。
一是,百利天恒選擇的海外模式是與百時美施貴寶是共同分擔BL-B01D1全球開發費用。與此前國內創新藥公司在進行對外授權時將海外市場完全售出不同,百利天恒與百時美施貴寶是分擔BL-B01D1全球開發費用,以及在美國市場的利潤和虧損。這意味著,百利天恒需要有足夠的現金來支持管線推進。
據IQVIA報告,2022年推出腫瘤藥物的成本中位數為26億美元。更何況,BL-B01D1是全球多中心多適應癥同時推進。
據年報,在中國,BL-B01D1單藥治療末線鼻咽癌、二線食管鱗癌已進入III期研究階段并已完成首例入組,治療EGFR野生型非小細胞肺癌、EGFRmut非小細胞肺癌、HR+HER2-乳腺癌、三陰乳腺癌已進入III期臨床研究階段,治療小細胞肺癌正在向III期臨床研究推進。
在美國,BL-B01D1用于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的I期臨床試驗于2023年7月獲得FDA批準,目前正在入組中。
二是,百利天恒保留BL-B01D1的全球生產供應權利。這也暗示,百利天恒未來的生產線的搭建也需資金支持。
據年報,百利天恒完成了募投項目“抗體藥物產業化建設項目”的建設,實際投入募集資金1.67億元,該項目的建成可滿足公司現階段創新生物藥的臨床樣品生產需求,待公司創新生物藥上市獲批及GMP認證通過后將用于創新生物藥的早期商業化生產。“抗體藥物臨床研究項目”各子項目在穩步推進中,報告期內實際投入募集資金2.45億元。截至報告期末,公司募集項目累計投入5.08億元,使用比例已超過57%。
此外,雖然百利天恒也有仿制藥業務能賺取一定現金,但這部分營收無法覆蓋百利天恒管線所有成本與費用。若能實現港股募資,也能為其他管線的推進提供資金支持。
據年報,百利天恒有5款ADC藥物在中國獲批臨床并進入臨床研究階段,2款ADC藥物在美國IND申請已獲FDA批準,正處于I期臨床試驗階段。另有多種ADC在研藥物處于臨床前研究階段,將陸續推進至IND階段。
據2023年年報,2023年,百利天恒實現營收5.62億,同比下降20.11%,實現凈利潤-7.8億,同比下降17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