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航股份(001205.SZ)2024年5月13日發布消息稱,2024年5月10日盛航股份接受博時基金等機構調研,董事、副總經理:刁建明;副總經理、董事會秘書:王天紅;財務總監:隋富有;證券事務代表:王璐參與接待,并回答了調研機構提出的問題。
調研機構詳情如下:
李帥、陳牧涵/博時基金;龔林/南方基金;陳夢知/鵬華基金;楊駿騁/嘉實基金;王嘉程/太平基金;張杰/中歐基金;張黛翊/萬家基金;姚垚/融通基金;李金龍、龔洲加/東方基金;孫浩然/華富基金等機構。
調研主要內容:
一、公司經營情況簡介
2023 年全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 12.61 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 45.30%,其中,實現化學品運輸收入 11.44 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 52.78%;實現油品運輸收入 1.15 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33.00%。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 1.82 億元,較上年同期上升 7.68%。2024 年第一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 3.78 億元,同比增長 29.27%,實現歸母凈利潤 4,730.29 萬元,同比增長4.12%。
公司上年度及本年初合計購置的 12 艘船舶中,已有 10 艘陸續投入運營。截至目前,公司控制的內外貿船舶共 40 艘,總運力29.84 萬載重噸。公司另有在建船舶 4 艘,總運力 2.14 萬載重噸。
公司目前有 24 艘船舶從事內貿化學品運輸業務,有 14 艘船舶從事外貿化學品運輸業務(其中包含 9 艘由內貿轉外貿運營的船舶),有 2 艘船舶從事內貿成品油運輸業務。
根據公司 2023 年年度報告及 2024 年第一季度報告披露信息內容,公司在上述期間的營業收入和歸母凈利潤均實現了增長,公司和各子公司業務經營保持了較為穩定、健康的發展趨勢。
二、互動問答
1、最近化工產業普遍產品價格上漲,公司內貿業務量是否回暖?受紅海事件的影響整個供應鏈紊亂,公司外貿業務運價是否上漲?
內貿業務方面,公司與中石化、中化集團、恒力石化、浙江石化、煙臺萬華等大型石化企業保持了良好穩定的合作關系,年度 COA 合同比重在 70%-80%之間,保證了公司穩定的業務運量,由于受部分煉化企業經營業績波動及成本傳導等因素的影響,部分客戶運價有一定程度的下調,但對公司總體業務經營無重大影響。另外 20%-30%內貿業務承接市場單航次委托,運價隨行就市,由于受煉化企業產能釋放、貿易活躍度、化工產品價格、港口擁堵情況、惡劣天氣等多種因素的影響,該部分合同運價會產生一定程度的波動。
外貿業務方面,2024 年以來,公司外貿運輸業務運價總體保持穩定,部分航線運價略有上漲。國際運價受市場供需關系、國際油價、人工成本、地緣政治等多種因素影響,公司將密切關注市場變化情況,多措并舉保障業務穩健運營。
2、內貿和外貿運價大概多久會重置一次?跟企業的簽約約期一般是多久?
公司內貿業務 COA 合同的履約周期通常為一年,并在簽約時已基本鎖定運價,公司在 2023 年末、2024 年年初已基本完成年度 COA 合同的簽約事宜,因此在合同履約期限內運價基本保持穩定。另外 20%-30%內貿業務承接市場單航次委托,運價根據市場行情確定。
公司外貿業務 COA 合同履約周期通常也為一年,隨著公司外貿業務的持續發展,船舶運力的持續供給,年度 COA 合同的履約占比不斷提升。其余部分根據客戶委托簽署單航次運輸合同,運價隨行就市。
外貿運輸市場具有強周期、運價波動幅度較大等特點,公司將密切關注國際市場環境變化情況和行業政策導向,加強公司船舶管理水平和業務拓展能力,靈活調整外貿市場運力配置,減少因市場運價波動對業務經營的不利影響。
3、目前外貿最新的運力布局情況、收益水平,未來的外貿運力發展規劃是怎樣的?
公司自 2022 年 10 月設立控股子公司盛航時代上海以來,充分發揮公司船舶運營和安全管理優勢以及合作方業務資源優勢,持續在外貿危化品水路運輸市場發力,通過購置外貿化學品船舶以及自有內貿船舶轉外貿運營的方式,持續擴大在國際危化品運輸業務中的運力投放,截至目前公司及子公司投入到外貿市場運營的船舶合計 14 艘。憑借“安全、優質、高效”的客戶服務,公司相繼獲得印尼、韓國、日本等石化企業客戶的 COA 合同,與埃克森美孚、日本三井、泰國國家石油公司、馬來西亞國家石油等國外大型石化生產企業形成了良好的合作關系,隨著公司國際危化品運輸業務的發展,運輸航線已拓展至東南亞、東北亞、印度等區域。
隨著公司投入外貿市場的運營船舶數量不斷增加,國際石化企業等優質客戶的持續開拓,外貿運輸業務保持良好的發展態勢,2023 年度公司境外運輸業務的毛利率為 22.37%,2024 年第一季度外貿業務的盈利能力有所提升。
公司將根據市場發展情況以及客戶需求,通過投資建造、租賃外貿化學品船舶及必要的內貿轉外貿的方式,持續擴大在國際危化品運輸業務中的運力投放,增強公司在外貿運輸市場的服務能力和競爭力。
4、公司本年度的財務費用規劃,如不考慮可轉債的付現成本,與去年整體財務費用相比,公司今年財務費用的趨勢是怎樣的?
2023 年度,公司根據整體戰略發展規劃,進行了較多的船舶購置及建造項目,部分購置、新建船舶項目采用了債務融資方式,導致債務融資規模擴大,財務費用增幅較高。
2024 年度,根據現有的船舶建造、股權收購項目規劃,公司將通過自有資金和金融機構的融資推進項目的實施,預計財務費用會有一定程度的上浮。公司將持續加強主營業務經營能力,保障穩定的現金流,同時也將持續做好財務費用的統籌和規劃,開源節流多措并舉,做好風險管控。
5、管理費用今年一季度環比去年四季度有比較大規模的增長,主要是什么原因?
公司管理費用 2023 年前三季度維持在 1,500 萬元-1,650 萬元之間,費用支出水平比較均衡。2023 年第四季度管理費用減少主要原因為公司 2021 年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首次授予及預留授予部分的第二個解除限售期解除限售條件未成就,公司按照相關法律法規、企業會計準則等規范性文件以及《公司 2021 年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的相關規定,將該部分未成就的限制性股票已計提的股份支付的成本費用予以沖回,調減管理費用約為 1,354 萬元。
上述因素導致公司 2023 年第四季度管理費用較 2023 年前三個季度、2024 年第一季度的支出水平有所下降。
6、海昌華股權收購的進展,公司賬面現金體量并不大,資金如何規劃?
截至目前,中介機構已基本完成盡職調查和審計、評估工作,公司正按照意向協議的相關內容有序推進本次股權收購的各項工作,后續將相關法律法規、規范性文件及《公司章程》的規定履行必要的決策和審批程序,具體內容請關注公司后續披露的相關公告。
本次擬實施的海昌華股權收購事宜,是公司及時把握市場機會,進一步提升在國內沿海省際危化品水路運輸市場競爭力水平的有利契機。本次股權收購公司將通過自有資金以及銀行等金融機構融資等方式予以落實。公司目前保持良好穩定的經營態勢,能夠產生穩定的現金流,同時公司與多家金融機構保持了良好的合作,可以滿足相應的融資需求。公司將根據本次擬收購股權的談判及最終交易情況,合理安排收購款項和支付時間,有效控制資產負債規模。預計本次股權收購不會對公司財務狀況和持續經營能力產生重大不利影響。
7、公司除了收購海昌華股權以外,其他方面的資本開支的投入計劃大概是怎么樣的?節奏和量級大概是怎么樣的?
公司未來資本開支及主要投向將持續聚焦公司及子公司主營業務。首先,公司將持續跟進在建 4 艘船舶的項目投資,公司獲批的 22,000m?液化石油氣船(適裝乙烯的液化石油氣船)運力,將在獲得正式運力批文后積極籌備船舶建造事宜。其次,隨著公司及子公司外貿業務的持續穩健發展,在外貿化學品船舶的建造方面也會有一定程度的資本支出。另外在清潔能源物流供應鏈倉儲項目建設過程中,公司亦會有相應的資本支出。
風險提示:
公司鄭重提醒廣大投資者,有關公司信息請以公司在巨潮資訊網和法定信息披露媒體刊登的相關公告為準。本次調研信息中如涉及對外部環境判斷、公司發展戰略、未來計劃等描述,不構成公司對投資者的實質承諾,敬請廣大投資者理性投資,注意投資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