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互聯網文青
“走小米的路,讓小米無路可走”,這句話用在動力電池企業林立的當下,是不是可以改為“走寧王的路,讓寧王無路可走”呢?
“寧王”寧德時代,曾經的“市值桂冠”,目前市值約8800億元,較巔峰時的1.6萬億已縮水近半。不過,“寧王”從來沒有閑著,從固態電池到儲能業務乃至多元布局,“寧王”究竟在下一盤怎樣的大棋?我們來聊聊。
“寧王”求變,從B到C?
的確,資本面的“寧王”,目前頗有些擰巴。
一方面,寧德時代前不久發布的2024年第一季度財報業績并不差,雖然營收較上年同期的890億元下降10.41%,但凈利潤表現可圈可點,其中凈利達105億元,較上年同期98億元增長7%,扣非后凈利為92.47億元、較上年同期78億元增長18.56%。要知道,寧德時代2023年第四季度的營業收入、凈利潤分別為1062.40億元、129.76億元,同比分別下降10.16%、1.23%,單季度營收凈利雙下滑,這半年來承壓不可謂不重,2024年一季度有此表現已屬不易。
但另一方面,其日前(5月13日)股價仍徘徊在200元低位,離其高點375元下跌近乎一半之多,要重回巔峰仍需漫漫時日。

另外,值得關注的一組數字是,寧德時代在2024年一季度財報中計入的政府補助達到了18.18億元。事實上,自2011年以來,寧德時代就通過地方政府的財政支持,每年都收到巨額政府補助,尤其是2023財年新增政府補助高達49.86億元,近年來其政府補助呈持續增長狀態。
客觀來講,在越來越多車企自研電池,原材料成本持續走低之下,寧德時代的業績高增長挑戰很大。雖然寧德時代作為新能源行業的新興企業,公司發展方向符合國家政策,政府進行大力補助有助于促進公司快速發展,但僅靠這個顯然是不足以應對市場挑戰。
當然,寧德時代求變、求增長的動作并不少。
僅就其最近收購北京中汽院這一事件來看,背后或有“寧王”的“大計劃”。5月9日,根據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的消息,寧德時代收購北京中汽院科技有限公司股權案已通過審批。此舉不僅標志著“寧王”的陣營又添“大將”,而且,更意味著寧德時代的業務版圖有可能借此進一步擴張。
在一眾車企自研制造電池、電池原料成本不斷走低之下,寧德時代要提升市值和提振資本信心,勢必需要更多籌碼。而北京中汽院作為一家有檢測資質的國有控股企業,寧德時代將其納入麾下,直接的可能是會涉足汽車檢測領域相關業務,間接則會基于北京中汽院的技術能力和資質,為車企進行更深層的賦能。
一個月前,即有消息稱寧德時代意欲強化其在C端的品牌形象,甚至可能會開啟TO C戰略。據報道稱,寧德時代計劃在今年8月在成都開設首個線下品牌展示門店,用于全面展示“CATL Inside”車型;同時打造“新能源生活廣場”,占地面積約1.5萬平方米,預計可以涵蓋超20家車企,超50款車型,展示車輛超150輛。
一如當年PC時代的“Intel inside”,“寧王”要做新能源時代的“CATL Inside”,在配套寧德時代動力電池的新能源汽車身上打標“CATL Inside”標識。早在今年1月,寧德時代便對此進行了“實戰演練”。其當月與猛士科技簽署長達三年戰略合作協議,明確后續上市的首款車型猛士917車身上將印有“CATL Inside”標識。
不僅如此,寧德時代還在不久前高調宣布“5年零衰減”計劃,推出首款天恒儲能系統,意欲重塑全球儲能產業格局,引發資本和業界高度關注。
去電池化,再造“新寧王”?
事實上,除了近期頻繁的上述動作外,自2018年起,寧德時代在做好其動力電池業務外,在成為一家橫跨新能源全產業鏈乃至全球新能源大市場“大玩家”的路上,悄悄進行了更多布局。
去年10月,寧德市自然資源局發布《關于寧德深水A區海上風電場項目海域使用論證報告的公示》。
根據公示,這一總投資額高達104.63億元的海上風電項目,位于寧德市霞浦縣東側海域。場址中心離岸距離約51km,理論水深約46~53m,規劃容量800MW,擬安裝59臺單機容量13.6MW風力發電機組,總裝機容量為802.4MW,配套建設1座500KV海上升壓站,工程建設總工期為29個月。
項目開發建設與運營方,則是當年4月份才成立、注冊資本為25億元的福建潤時海上風電有限公司。根據天眼查顯示,該公司為時代綠色能源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而股權穿透后,時代綠色能源有限公司則是寧德時代的全資子公司。
實際上,以“潤時”為名的寧德時代旗下公司,幾乎遍布國內將近30個地區。就在2023年12月28日,襄陽潤時新能源有限公司成立,注冊資本674萬元。經營范圍含新興能源技術研發、太陽能發電技術服務、熱力生產和供應合同能源管理、發電業務等。
2023年12月29日,在菏澤和蕪湖兩地,也分別增加了一家“潤時”字號的寧德所屬公司。
有行內人一針見血地指出,以電池起家的“寧王”,正在把手伸向光伏、風電等綠電清潔能源領域,甚至有望打造一個圍繞新能源的大生態。
這個生態有多“細思極恐”呢,當前,能源產業正邁向數字能源新時代,數字能源成為提升能源產業核心競爭力、構建新型能源體系的關鍵所在。換言之,汽車上的動力電池和汽車的充電,都只是數字能源大生態的一個末端產品和服務。另有數據顯示,2022年,寧德時代綠色電力的占比就達到26.6%,分布式光伏全年發電量業已達到了5.8萬兆瓦時。
除了風電、光伏外,智能光伏、智能光儲、智能電站、虛擬電廠、光儲融合等等,都是數字能源、智慧能源的組成部分。而像今后新能源汽車的充電,則是通過這種“光儲充一體化”的樁網全液冷超充來實現和普及的。
由此看來,“寧王”還真是不可能“無路可走”。寧德時代已通過全資子公司“時代綠能”在山東濟寧、江西宜春、廣東肇慶、福建寧德等地陸續開展光伏、風電等綠電開發,并在貴州、江西等地獲取約300MW風電指標。
因此,某種程度上,“去電池化”可謂寧德時代求變的“方劑”。雖然早在市值和股價平穩時,寧德時代就對此有所布局,但在如今資本信心需要提振的關鍵時刻,此布局猶如“安宮牛黃丸”,讓“寧王”至少不至于那么“狼狽”。
不過,“寧王”能否據此“絕地反擊”?是否能以全產業鏈的相關多元化業務布局,“再造”一個“新寧王”?對此,我們不妨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