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鐘薛高栽倒,聯合利華裁員7500人:賣不動的雪糕行業,正在告別“躺賺”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鐘薛高栽倒,聯合利華裁員7500人:賣不動的雪糕行業,正在告別“躺賺”

一輪又一輪的市場“大洗牌”,有人高調入局,有人黯然退局。

圖片來源:pexels-Calebe Miranda

文|快刀財經 朱末

眼看它起高樓,眼看它宴賓客,眼看它樓塌了。

高溫天氣即將來襲,本該在夏天“唱主角”的雪糕,卻在銷售旺季集體失聲了。先是國產高端雪糕的代表“鐘薛高”負面纏身,拖欠工資、股份凍結、創始人被限制高消費……鐘薛高目前已處于停產狀態,總部研發區域空無一人,種種跡象都在顯示,這家曾經的雪糕屆“頂流”風光不再。

無獨有偶,3月下旬,手握和路雪、夢龍等頭部品牌的聯合利華在官網宣布,為了節約成本,將剝離冰淇淋業務,并計劃在全球范圍內裁員7500人,瞬間引起軒然大波。據其2023年財報顯示,去年冰淇淋總營收為79億歐元,銷量下滑了6%,市場份額和盈利能力都在雙雙下降,冰淇淋業務已然淪為“拖后腿”的存在。

整個行業的不景氣,傳導到各大經銷商頭上,更是壓力重重。目前市面上的冰品庫存相較往年仍處于高位,有經銷商表示,“2023年的庫存還在等待消耗,市場需求不振,只能靠打折促銷來盡快甩出去。”

新京報的報道也證實了這一困境。記者在走訪北京多家超市時發現,不少門店所售冰品中,生產日期在2023年的“陳貨”占比達到40%左右,已經影響到了正常的上新節奏,殘酷的現實,比凍了一年的雪糕還冰冷。

從國際冰淇淋巨頭,到國內的雪糕新貴、原材料供應商,再到街頭的超市、冷飲批發店,整個雪糕/冰淇淋鏈條都在陷入大滑坡。

曾經一度,賣出高價的“雪糕刺客”們在消費者身后狠狠捅了一刀,而如今,回旋鏢卻扎到了自己身上。

或許,不是消費者不愛吃雪糕了,而是雪糕品牌們自己把路子走歪了。

01 雪糕的“黃金時代”,百花齊放物美價廉

吃雪糕的快樂,曾是專屬于夏天的獨家記憶。

對不少人來說,雪糕是貫穿從童年至成年的美妙滋味,也是從未缺席過的“陪伴”。蟬鳴聲陣陣的酷暑天氣,掀開白色冰柜門的那一瞬間,仿佛打開了多彩萬花筒,一支支或乳香濃郁,或果香撲鼻的雪糕/冰棍織成有關“冰”的味覺記憶,一口下去涼爽又甜蜜。

而事實上,國產雪糕的發展史并非一帆風順。1950年,上海光明誕生了第一款國產冰棍,這款冰棍有紅豆、綠豆、鹽水三種口味,售價4分錢人民幣,一經推出便引發轟動,銷量不斷刷新紀錄。

但由于那時候的存儲運輸技術不發達,光明只能在周邊地區銷售,其他雪糕廠趁此抓住機會,全國范圍涌現出許多具有地方特色的冷飲品牌:河北、海南、云南地區的消費者偏好東北大板;寧夏、江蘇地區的人們更喜歡百家得;上海人鐘愛光明冷飲;廣東人則熱衷于五羊雪糕等。

從1951年到1980年,中國冷飲年產量從0發展到了8萬噸,序幕就此拉開。進入90年代,由于電力和制冷學的廣泛應用,冰淇淋的制作成本進一步降低,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進一步提高,有遠見的雪糕品牌未雨綢繆布起了局。

1993年,伊利成立冷飲部,主要生產雪糕貴族“火炬”,滿滿的奶油,表面涂上一層巧克力,堪稱那個年代孩子心中的夢幻王者;1996年,火炬雪糕成為亞特蘭大奧運會指定冰淇淋產品,伊利一舉成名,取代光明成為行業老大。

感受到壓力的光明和伊利開啟了“掰手腕”,兩強相斗無暇他顧之際,意外出現了。原來負責伊利冰淇淋、雪糕兩大產品線的牛根生決定創業,注冊“蒙牛”品牌,每當伊利有新品推出,蒙牛便迅速跟進,制造出了無數“雙胞胎”冰淇淋。

競爭逐漸白熱化后,中國本土雪糕產業也迎來發展最快的幾年,價格也都默契地不怎么漲,得益于此,普羅大眾才能以低廉的價格將各種口味“一網打盡”。

就在中國雪糕市場蓬勃發展的背景下,外資冰淇淋品牌諸如和路雪、雀巢、DQ等也在強勢進入,其中可愛多與夢龍兩款熱門產品,正是和路雪集團麾下的明星品牌。

到2014年,中國雪糕冰淇淋市場規模超越美國,登頂全球首位。這于行業本是件好事,但本土雪糕品牌卻發現,在2015年披露的冷飲行業數據中,哈根達斯竟然奪走了中國冰淇淋市場75%的利潤,背后原因竟然是——賣的貴。

這個發現讓國產雪糕忿忿不平,曾經堅持的“薄利多銷”模式被襯托得段位太低,吃力不掙錢,上海光明甚至因為低價,一度臨近破產的邊緣。

或出于不甘,或出于轉型需要,雪糕冰淇淋行業開始集體向高端轉移。

02 “雪糕刺客”成常態,只有更貴沒有最貴

2018年,國潮興起,網紅品牌“鐘薛高”橫空出世,成為攪動風云的一匹黑馬。

鐘薛高打出“新中式雪糕”的概念,瓦片造型設計、回字花紋等傳統細節讓人耳目一新。為了支撐高端定位,鐘薛高更是不遺余力地在原材料上做起了“文章”,比如20年才結一次果的檸檬柚,內蒙古呼倫貝爾的鮮牛奶、日本藪北的抹茶……加上秸稈做的雪糕棍迎合環保意識,果糖替代蔗糖迎合低糖理念,顯得鐘薛高走心又高級。

有了前期的鋪墊,鐘薛高隨即斥巨資在各大平臺打廣告、找李佳琦、羅永浩等頭部主播帶貨、請佟麗婭等知名明星代言、在小紅書上高頻種草推廣……鐘薛高的營銷之密集,可以用“鋪天蓋地”來形容。

眼看時機成熟,當年雙十一,鐘薛高推出了售價高達66元一支的“厄瓜多爾粉鉆”,僅15個小時,20000支迅速售罄。此后,鐘薛高更是勢如破竹,戰勝老牌巨頭哈根達斯,登上當年冰品寶座,鐘薛高因此被稱為“雪糕界的愛馬仕”。

嘗到甜頭后,鐘薛高在高價的路上一去不復返,產品只有更貴,沒有最貴。“梨花落”售價78元/盒,“芝玫龍荔”售價88元/盒,并且因為是限量發售,有黃牛甚至炒到了將近200元一盒。

鐘薛高的成功,不僅打破了國內雪糕高端市場被外資品牌占據的處境,也引來了一批蠢蠢欲動的“效仿者”,霎時間,各種“貴價雪糕”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出來。

有的走跨界聯名的路子,有的靠各種奇葩口味出奇制勝,有的通過造型吸引注意。以販賣拍照道具為作用的文創雪糕,更是擾亂了正常雪糕的市場,貼牌代工的低乳脂雪糕,隨便蹭個IP熱點就能賣到動輒幾十塊的價格。

一番操作后,單價2元以下的雪糕基本絕跡,10元以上的雪糕反而成了“大流”。來自歐睿國際咨詢的數據顯示,從2015年到2020年,中國整體冷飲平均單價上漲了30%,這個增長速度堪稱坐飛機。

商家漲價漲的理直氣壯,但消費者們坐不住了。2022年,“雪糕刺客”成了網絡流行語,鐘薛高成為代表之一,創始人林盛曾經在采訪中的一句“就那個價格,你愛要不要”,更成了網友情緒爆發的導火索。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同年7月,一段火燒鐘薛高的視頻引發輿論熱議,視頻中網友用打火機燃燒鐘薛高的某款雪糕,結果雪糕非但沒有很快融化,反而有冒煙現象,還有網友發現,鐘薛高在32℃的室溫下放置了1個小時也沒有融化。

盡管鐘薛高聲明雪糕中的卡拉膠添加含量符合標準,但仍然無法挽回消費者的信任,鐘薛高銷量暴跌,迎來命運轉折點,裁員、欠薪、被強制執行等接踵而來。

鐘薛高的崩塌,既是信號,也是整個行業的縮影,擺在面前的事實是——消費者不買賬了,雪糕賣不動了。

03 “替代品”隨處可見,雪糕行業急速降溫

日漸理性的消費者,不再盲目迷信高價網紅品牌,整個行業墜入了一條下沉通道。

據馬上贏的檢測數據顯示,在2023年5~9月的產品銷售旺季,銷售Top 20產品的價格帶出現了明顯下滑,6元以上的產品只有五分之一,而2022年的占比接近半數,高價產品在熱銷榜上的消退非常明顯。

圖/36氪

艾媒咨詢在《2022-2023年中國冰淇淋行業消費趨勢監測與案例研究報告》中也指出,消費者對冰淇淋單價的接受度普遍在3~10元(不含10元),占比為70.9%,單價超過20元的冰淇淋可接受度極低。

一個行業的產業升級,本是發展壯大的必然,也是消費需求的體現,但各路品牌卻把向高端轉移,簡單粗暴的等同于“高價格”。

要知道,雪糕本就屬于低門檻的消費產品,無論再怎么附加,它的總體價值是固定的,一味地摞高價格,只會越發接近壓死消費者的最后一毛。

以鐘薛高為例,鐘薛高引以為豪的原料,曾多次陷入虛假宣傳的漩渦中。說好的吐魯番特級紅提,實際為散裝一級;特別甄選的日本藪北茶,實則是混裝茶葉;鐘薛高銷售的一款輕牛乳冰激凌產品,網頁上宣稱“不加一滴水”,配料表中卻明確含有飲用水成分。

就連各種噱頭滿天飛的“創新”,也經不起推敲。鐘薛高聯名瀘州老窖的“斷片PLUS雪糕”僅增加了酒的濃度;聯名小仙燉的“燕窩流心雪糕”則讓年輕人開啟了“吃燕窩雪糕養生”的作死模式。

頂不住壓力的鐘薛高,也曾在去年推出平價產品線“Sa’Saa”,定價3.5元/支,還套上了AI概念,內部代號“鐘薛不高”。然而,這個被寄予厚望的項目并沒有掀起太大的水花,人心盡失的鐘薛高,沒能等來預想中的大賣。

更何況,如今滿大街都是雪糕的替代品,雪糕行業正在面臨更多的“競爭者”。隨處可見的現制茶飲、拓店迅猛的連鎖咖啡、刨冰酸奶等街頭美食……雖然這些產品的品類與雪糕/冰淇淋不同,但對于消費者來說并無多大的差別,隨便選一個都能滿足“涼爽解暑”的需求。

尤其是在2023年,新茶飲行業的大規模降價,咖啡行業的9.9元商戰,更是讓原本屬于雪糕/冰淇淋的需求被花樣“分食”。消費者喜愛雪糕冰淇淋,但雪糕冰淇淋并非無可取代,也不是必需品。

消費意愿的改變,帶來的影響比想象中更厲害。從2023年10月開始,不少便利店開始拒絕5元以上的產品,叮咚買菜已與一些高價冷飲品牌中止合作,盒馬則推出了自有冰品品牌,售價改善了很多。

而在社區超市、小賣部里,商家也都在謹慎進貨, 3~8元的“平民款”比例加大,“虛高”已久的雪糕冰淇淋市場,正在回歸正常軌跡。

每年夏天的到來,都是一輪又一輪的市場“大洗牌”,有人高調入局,有人黯然退局。不管雪糕的花樣如何演變,消費者的核心訴求始終是“物美價廉”,比起無休止的套路,消費者更愿意相信——“真誠是永遠的必殺技”。

參考資料:

1.第一食品資訊《天氣越熱、生意越難,雪糕為何在夏天進入寒冬?》

2.有品研究所《從88元跌到3.5元,得罪消費者的鐘薛高,命懸一線》

3.綠松鼠《“陳貨”待出清,雪糕冰淇淋今年“開柜”有點難》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鐘薛高

2.4k
  • 鐘薛高被強制執行542萬余元
  • 鐘薛高及子公司被強執134萬余元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鐘薛高栽倒,聯合利華裁員7500人:賣不動的雪糕行業,正在告別“躺賺”

一輪又一輪的市場“大洗牌”,有人高調入局,有人黯然退局。

圖片來源:pexels-Calebe Miranda

文|快刀財經 朱末

眼看它起高樓,眼看它宴賓客,眼看它樓塌了。

高溫天氣即將來襲,本該在夏天“唱主角”的雪糕,卻在銷售旺季集體失聲了。先是國產高端雪糕的代表“鐘薛高”負面纏身,拖欠工資、股份凍結、創始人被限制高消費……鐘薛高目前已處于停產狀態,總部研發區域空無一人,種種跡象都在顯示,這家曾經的雪糕屆“頂流”風光不再。

無獨有偶,3月下旬,手握和路雪、夢龍等頭部品牌的聯合利華在官網宣布,為了節約成本,將剝離冰淇淋業務,并計劃在全球范圍內裁員7500人,瞬間引起軒然大波。據其2023年財報顯示,去年冰淇淋總營收為79億歐元,銷量下滑了6%,市場份額和盈利能力都在雙雙下降,冰淇淋業務已然淪為“拖后腿”的存在。

整個行業的不景氣,傳導到各大經銷商頭上,更是壓力重重。目前市面上的冰品庫存相較往年仍處于高位,有經銷商表示,“2023年的庫存還在等待消耗,市場需求不振,只能靠打折促銷來盡快甩出去。”

新京報的報道也證實了這一困境。記者在走訪北京多家超市時發現,不少門店所售冰品中,生產日期在2023年的“陳貨”占比達到40%左右,已經影響到了正常的上新節奏,殘酷的現實,比凍了一年的雪糕還冰冷。

從國際冰淇淋巨頭,到國內的雪糕新貴、原材料供應商,再到街頭的超市、冷飲批發店,整個雪糕/冰淇淋鏈條都在陷入大滑坡。

曾經一度,賣出高價的“雪糕刺客”們在消費者身后狠狠捅了一刀,而如今,回旋鏢卻扎到了自己身上。

或許,不是消費者不愛吃雪糕了,而是雪糕品牌們自己把路子走歪了。

01 雪糕的“黃金時代”,百花齊放物美價廉

吃雪糕的快樂,曾是專屬于夏天的獨家記憶。

對不少人來說,雪糕是貫穿從童年至成年的美妙滋味,也是從未缺席過的“陪伴”。蟬鳴聲陣陣的酷暑天氣,掀開白色冰柜門的那一瞬間,仿佛打開了多彩萬花筒,一支支或乳香濃郁,或果香撲鼻的雪糕/冰棍織成有關“冰”的味覺記憶,一口下去涼爽又甜蜜。

而事實上,國產雪糕的發展史并非一帆風順。1950年,上海光明誕生了第一款國產冰棍,這款冰棍有紅豆、綠豆、鹽水三種口味,售價4分錢人民幣,一經推出便引發轟動,銷量不斷刷新紀錄。

但由于那時候的存儲運輸技術不發達,光明只能在周邊地區銷售,其他雪糕廠趁此抓住機會,全國范圍涌現出許多具有地方特色的冷飲品牌:河北、海南、云南地區的消費者偏好東北大板;寧夏、江蘇地區的人們更喜歡百家得;上海人鐘愛光明冷飲;廣東人則熱衷于五羊雪糕等。

從1951年到1980年,中國冷飲年產量從0發展到了8萬噸,序幕就此拉開。進入90年代,由于電力和制冷學的廣泛應用,冰淇淋的制作成本進一步降低,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進一步提高,有遠見的雪糕品牌未雨綢繆布起了局。

1993年,伊利成立冷飲部,主要生產雪糕貴族“火炬”,滿滿的奶油,表面涂上一層巧克力,堪稱那個年代孩子心中的夢幻王者;1996年,火炬雪糕成為亞特蘭大奧運會指定冰淇淋產品,伊利一舉成名,取代光明成為行業老大。

感受到壓力的光明和伊利開啟了“掰手腕”,兩強相斗無暇他顧之際,意外出現了。原來負責伊利冰淇淋、雪糕兩大產品線的牛根生決定創業,注冊“蒙牛”品牌,每當伊利有新品推出,蒙牛便迅速跟進,制造出了無數“雙胞胎”冰淇淋。

競爭逐漸白熱化后,中國本土雪糕產業也迎來發展最快的幾年,價格也都默契地不怎么漲,得益于此,普羅大眾才能以低廉的價格將各種口味“一網打盡”。

就在中國雪糕市場蓬勃發展的背景下,外資冰淇淋品牌諸如和路雪、雀巢、DQ等也在強勢進入,其中可愛多與夢龍兩款熱門產品,正是和路雪集團麾下的明星品牌。

到2014年,中國雪糕冰淇淋市場規模超越美國,登頂全球首位。這于行業本是件好事,但本土雪糕品牌卻發現,在2015年披露的冷飲行業數據中,哈根達斯竟然奪走了中國冰淇淋市場75%的利潤,背后原因竟然是——賣的貴。

這個發現讓國產雪糕忿忿不平,曾經堅持的“薄利多銷”模式被襯托得段位太低,吃力不掙錢,上海光明甚至因為低價,一度臨近破產的邊緣。

或出于不甘,或出于轉型需要,雪糕冰淇淋行業開始集體向高端轉移。

02 “雪糕刺客”成常態,只有更貴沒有最貴

2018年,國潮興起,網紅品牌“鐘薛高”橫空出世,成為攪動風云的一匹黑馬。

鐘薛高打出“新中式雪糕”的概念,瓦片造型設計、回字花紋等傳統細節讓人耳目一新。為了支撐高端定位,鐘薛高更是不遺余力地在原材料上做起了“文章”,比如20年才結一次果的檸檬柚,內蒙古呼倫貝爾的鮮牛奶、日本藪北的抹茶……加上秸稈做的雪糕棍迎合環保意識,果糖替代蔗糖迎合低糖理念,顯得鐘薛高走心又高級。

有了前期的鋪墊,鐘薛高隨即斥巨資在各大平臺打廣告、找李佳琦、羅永浩等頭部主播帶貨、請佟麗婭等知名明星代言、在小紅書上高頻種草推廣……鐘薛高的營銷之密集,可以用“鋪天蓋地”來形容。

眼看時機成熟,當年雙十一,鐘薛高推出了售價高達66元一支的“厄瓜多爾粉鉆”,僅15個小時,20000支迅速售罄。此后,鐘薛高更是勢如破竹,戰勝老牌巨頭哈根達斯,登上當年冰品寶座,鐘薛高因此被稱為“雪糕界的愛馬仕”。

嘗到甜頭后,鐘薛高在高價的路上一去不復返,產品只有更貴,沒有最貴。“梨花落”售價78元/盒,“芝玫龍荔”售價88元/盒,并且因為是限量發售,有黃牛甚至炒到了將近200元一盒。

鐘薛高的成功,不僅打破了國內雪糕高端市場被外資品牌占據的處境,也引來了一批蠢蠢欲動的“效仿者”,霎時間,各種“貴價雪糕”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出來。

有的走跨界聯名的路子,有的靠各種奇葩口味出奇制勝,有的通過造型吸引注意。以販賣拍照道具為作用的文創雪糕,更是擾亂了正常雪糕的市場,貼牌代工的低乳脂雪糕,隨便蹭個IP熱點就能賣到動輒幾十塊的價格。

一番操作后,單價2元以下的雪糕基本絕跡,10元以上的雪糕反而成了“大流”。來自歐睿國際咨詢的數據顯示,從2015年到2020年,中國整體冷飲平均單價上漲了30%,這個增長速度堪稱坐飛機。

商家漲價漲的理直氣壯,但消費者們坐不住了。2022年,“雪糕刺客”成了網絡流行語,鐘薛高成為代表之一,創始人林盛曾經在采訪中的一句“就那個價格,你愛要不要”,更成了網友情緒爆發的導火索。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同年7月,一段火燒鐘薛高的視頻引發輿論熱議,視頻中網友用打火機燃燒鐘薛高的某款雪糕,結果雪糕非但沒有很快融化,反而有冒煙現象,還有網友發現,鐘薛高在32℃的室溫下放置了1個小時也沒有融化。

盡管鐘薛高聲明雪糕中的卡拉膠添加含量符合標準,但仍然無法挽回消費者的信任,鐘薛高銷量暴跌,迎來命運轉折點,裁員、欠薪、被強制執行等接踵而來。

鐘薛高的崩塌,既是信號,也是整個行業的縮影,擺在面前的事實是——消費者不買賬了,雪糕賣不動了。

03 “替代品”隨處可見,雪糕行業急速降溫

日漸理性的消費者,不再盲目迷信高價網紅品牌,整個行業墜入了一條下沉通道。

據馬上贏的檢測數據顯示,在2023年5~9月的產品銷售旺季,銷售Top 20產品的價格帶出現了明顯下滑,6元以上的產品只有五分之一,而2022年的占比接近半數,高價產品在熱銷榜上的消退非常明顯。

圖/36氪

艾媒咨詢在《2022-2023年中國冰淇淋行業消費趨勢監測與案例研究報告》中也指出,消費者對冰淇淋單價的接受度普遍在3~10元(不含10元),占比為70.9%,單價超過20元的冰淇淋可接受度極低。

一個行業的產業升級,本是發展壯大的必然,也是消費需求的體現,但各路品牌卻把向高端轉移,簡單粗暴的等同于“高價格”。

要知道,雪糕本就屬于低門檻的消費產品,無論再怎么附加,它的總體價值是固定的,一味地摞高價格,只會越發接近壓死消費者的最后一毛。

以鐘薛高為例,鐘薛高引以為豪的原料,曾多次陷入虛假宣傳的漩渦中。說好的吐魯番特級紅提,實際為散裝一級;特別甄選的日本藪北茶,實則是混裝茶葉;鐘薛高銷售的一款輕牛乳冰激凌產品,網頁上宣稱“不加一滴水”,配料表中卻明確含有飲用水成分。

就連各種噱頭滿天飛的“創新”,也經不起推敲。鐘薛高聯名瀘州老窖的“斷片PLUS雪糕”僅增加了酒的濃度;聯名小仙燉的“燕窩流心雪糕”則讓年輕人開啟了“吃燕窩雪糕養生”的作死模式。

頂不住壓力的鐘薛高,也曾在去年推出平價產品線“Sa’Saa”,定價3.5元/支,還套上了AI概念,內部代號“鐘薛不高”。然而,這個被寄予厚望的項目并沒有掀起太大的水花,人心盡失的鐘薛高,沒能等來預想中的大賣。

更何況,如今滿大街都是雪糕的替代品,雪糕行業正在面臨更多的“競爭者”。隨處可見的現制茶飲、拓店迅猛的連鎖咖啡、刨冰酸奶等街頭美食……雖然這些產品的品類與雪糕/冰淇淋不同,但對于消費者來說并無多大的差別,隨便選一個都能滿足“涼爽解暑”的需求。

尤其是在2023年,新茶飲行業的大規模降價,咖啡行業的9.9元商戰,更是讓原本屬于雪糕/冰淇淋的需求被花樣“分食”。消費者喜愛雪糕冰淇淋,但雪糕冰淇淋并非無可取代,也不是必需品。

消費意愿的改變,帶來的影響比想象中更厲害。從2023年10月開始,不少便利店開始拒絕5元以上的產品,叮咚買菜已與一些高價冷飲品牌中止合作,盒馬則推出了自有冰品品牌,售價改善了很多。

而在社區超市、小賣部里,商家也都在謹慎進貨, 3~8元的“平民款”比例加大,“虛高”已久的雪糕冰淇淋市場,正在回歸正常軌跡。

每年夏天的到來,都是一輪又一輪的市場“大洗牌”,有人高調入局,有人黯然退局。不管雪糕的花樣如何演變,消費者的核心訴求始終是“物美價廉”,比起無休止的套路,消費者更愿意相信——“真誠是永遠的必殺技”。

參考資料:

1.第一食品資訊《天氣越熱、生意越難,雪糕為何在夏天進入寒冬?》

2.有品研究所《從88元跌到3.5元,得罪消費者的鐘薛高,命懸一線》

3.綠松鼠《“陳貨”待出清,雪糕冰淇淋今年“開柜”有點難》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拉善左旗| 宁河县| 肥城市| 鹿邑县| 准格尔旗| 台北县| 德钦县| 贡嘎县| 惠东县| 方正县| 德阳市| 迁西县| 易门县| 徐水县| 龙海市| 九寨沟县| 苏州市| 东莞市| 云霄县| 谷城县| 体育| 建阳市| 南康市| 雷山县| 台中市| 泰来县| 伊金霍洛旗| 长垣县| 柳江县| 苍溪县| 曲靖市| 台南市| 峨眉山市| 简阳市| 资阳市| 荆门市| 南平市| 乌拉特前旗| 蒙阴县| 宜城市| 盖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