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食代
由于激烈的市場競爭、消費力趨勢的變化,甚至排海因素的影響,一批日本包裝食品巨頭正在為重振中國業務想辦法。
從上周五到今天,卡樂比(Calbee)、明治(meji)、日清相繼交出了今年前三個月和截至3月31日的財政年度成績單。小食代留意到,這三家知名日本食品企業在華業務的關鍵指標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
例如,今天發布財報的日清指出,今年前三個月,中國內地業務收入減少9.1%。明治稱,中國子公司的財年利潤大幅下降。卡樂比指,大中華區的財年收入大跌超過20%。
盡管如此,上述三家公司無一例外地表示,對中國業務的后續增長有信心,并看好其在中國市場的中長期發展前景。明治已制定改革措施以提振業績,卡樂比和日清則表示,將持續在重要海外市場中國投資。
便利店貨架上的明治乳制品
下面,小食代就帶大家來“圍觀”一下。
明治:重大減值損失
綜合小食代翻閱的多份財報資料,截至2024年3月31日的2023財年,明治旗下食品業務在中國市場的凈銷售額為243億日元(2022財年:214億日元),同比增長13.5%;運營利潤則同比下降3.7%。
截至目前,明治在中國市場經營著四大業務,包括牛奶和酸奶、巧克力/餅干、雪糕、營養食品。
“在海外市場,我們通過加強生產和銷售能力、擴大銷售區域,努力實現高附加值產品在中國的銷售增長。糖果、B2B牛奶和奶油業務表現良好。然而,經濟形勢的影響讓B2C牛奶和酸奶業務陷入困境。”明治表示。
作為非經常性損益,明治錄得與中國子公司運營的B2C牛奶和酸奶業務相關的非流動資產減值損失143億日元。該公司解釋說,相關的牛奶和酸奶業務的銷售環境發生了重大變化,市場價格競爭加劇,導致了盈利能力下降。
競爭激烈的中國乳品市場
“中國子公司利潤大幅下降。B2C牛奶及酸奶業務的促銷費用增加。此外,隨著天津工廠于2023年1月開始運營,華北地區業務拓展成本和折舊成本有所增加。”明治表示,這使得明治食品業務(截至2024年3月31日的)2023財年的海外市場營業利潤同比大幅下降。
明治的另一筆減值損失也與中國相關。
“正如我們曾披露的,我們錄得與我們所持股的澳亞集團有限公司(AustAsia Group Ltd.,下稱澳亞)相關的62億日元減值損失。由于飼料價格飆升和中國市場原奶價格下跌,其盈利能力下降。”該公司稱。
根據最新披露,明治目前在澳亞中持股22.19%。小食代曾介紹,明治集團于2020年以約280億日元收購澳亞公司的部分股份,這也是當時明治史上最大規模收購。澳亞主要在中國經營牧場,其股東還包括簡愛酸奶母公司樸誠乳業和元氣森林旗下的獨立酸奶品牌北海牧場。
展望2024財年,明治認為中國業務仍將“增收不增利”。
明治預計,截至2025年3月31日的2024財年,食品業務在中國市場的凈銷售額將達到310億日元,同比增長27.3%;而運營利潤則預計同比下降5.6%。
“在海外,我們將推進中國業務的‘結構性改革’。對于陷入困境的B2C牛奶和酸奶業務,我們將通過推出具有獨特價值的產品來擴大高附加值產品的占比。”該公司表示。
明治又指出,B2B牛奶和奶油業務表現良好,因此,將培養新客戶以進一步擴大業務。此外,中國新的巧克力和冰淇淋工廠也將開始運營,其將利用這些生產能力擴大銷售區域。
在這家日本食品企業更為中長期的規劃,中國市場一直是海外的經營重點。
小食代留意到,進入2024財年,明治正式開啟了2026中期業務計劃(2024-2026財年)。針對食品業務,該公司提出將加速海外業務增長,而中國市場的復興成為當中重點。
該計劃主要有兩大關鍵舉措,一是,積極拓展具有競爭優勢的產品和業務。明治提到了兩大產品方向,包括具有技術和知識產權競爭力的產品(諸如方塊狀嬰兒配方奶粉等),以及通過口味和制造技術實現差異化的產品(巧克力零食等)。
在拓展方面,明治提到,其將進入更多的國家市場,通過并購和聯盟建立和加強業務基礎,同時擴大產能,建立起全球生產體系等。
二是,穩步執行中國業務的“復興計劃(Revival Plan)”。明治表示,將從以下三方面著手:1)穩步推進結構性改革。這包括審查盈利能力較低的區域和門店,降低整個供應鏈的成本,優化生產線等。2)檢視業務和產品組合。這包括擴大高附加值產品占比,開發適合中國本土需求的零售產品,推動B2B業務的可持續增長等。3)改革管理系統。這包括強化管理架構,注重盈利能力。
明治預計,到2026財年,食品在華業務凈銷售額達603億日元;運營利潤達到3億日元,扭虧為盈。
卡樂比:本土化生產
5月9日,另一家日本食品巨頭卡樂比(Calbee)發布截至2024年3月的年度業績。期內,大中華區業務收入為185.86億日元,同比下降20.7%,按人民幣計算則下降23.3%。
“在大中華區市場,因消費者日益節儉,商業信心下降,同時排海問題導致對主要零食的海關監管收緊,使得零售門店和電商渠道銷售疲軟,銷售額下降。”卡樂比指出。
便利店貨架上的Calbee薯片
值得注意的是,這也促使這家休閑零食公司開始在中國市場將生產本土化。“為此,我們開始通過生產外包的方式實現本地化制造,并且從周邊地區的生產基地進口產品。”卡樂比表示。
今天,小食代在廣州便利店、零售量販店看到,卡樂比的策略已經落地。例如,在便利店貨架上,一些在售的薯條包裝上的“中國香港制造”字樣十分顯眼;在零食店,從日本京都工廠進口的麥片和該公司委托一家上海本地食品企業代工的麥片,被一同擺放在貨架上。
盡管面臨諸多挑戰,正在改變供應結構的卡樂比顯然并不打算在中國市場“收縮戰線”,并有著繼續投資中國市場的意愿。
小食代留意到,在“Next Calbee &Beyond”2030年愿景下,卡樂比集團制定了“改變2025”增長戰略(從截至2024年3月的財年到截至2026年3月的財年),將其定位為結構性改革時期。
其中 ,展望2024財年(截至2025年3月31日),該公司表示,在海外業務方面,將根據營商環境的變化,在各地區進行投資,拓展各地區的業務,包括重點市場北美和大中華區。
零食店里的Calbee麥片
因此,卡樂比預計,截至2025年3月31日的年度合并凈銷售額為3200億日元(增長5.6%),營業利潤為289億日元(增長5.8%)。其補充指出,該預測所基于的主要匯率為1美元=142日元、1元人民幣=19.9日元。
日清:需求回落
今天,日本日清控股的日清食品有限公司發布了截至2024年3月31日的三個月及財政年度業績。
資料顯示,日清食品主要從事生產及銷售面條、蒸煮食品、冷凍食品、飲料產品、零食及蔬菜產品,營運地點位于中國內地、中國香港及其他亞洲市場,旗下的知名品牌包括合味道、出前一丁等。
日清食品在財報中指出,今年前三個月,中國分部(注:變更后越南業務也納入了該公司的中國分部)收入為9.63億港元,同比減少7.1%。中國內地業務收入減少9.1%(按當地貨幣計:-5.7%),這是由于中國內地消費增長速度減慢,以及外幣換算的負面影響所致。
2024財年(注:2023年4月1日至2024年3月31日),中國分部的收入為664.52億日元,同比下降0.8%,核心經營溢利為80.53億日元,同比增長3.6%,經營溢利為81.29億日元,同比下降2.8%。撇除匯率因素后,收入為640.27億日元,同比下降4.4%,核心經營溢利為78.39億日元,同比增長0.8%。
合味道方便面(資料圖片)
“在中國,本集團已積極擴展其銷售地域,強化其合味道品牌,并推行高檔袋裝方便面。在中國內地,銷量于第四季度輕微復蘇,惟整個本財政年度仍消費疲弱。在中國香港,餐飲業方便面銷量提高,出口及高檔袋裝方便面(如北海道出前一丁)銷量進一步增長,且中國內地入境旅客人數增加,促使第四季度銷量增長。”日清食品表示。
“于整個本財政年度,由于中國香港居民(包括到深圳的出境旅客)消費模式發生變化,導致銷量增長下降。”日清食品指出,由于第四季度較高的銷量無法抵銷直至第三季度銷量下行的因素,“本年度銷量同比輕微下降。”
該公司表示,由于并無上一財政年度曾收取的一次性政府補貼,故溢利與上一財政年度相比較低。另一方面,核心業務基準溢利同比增加且溢利率增長,主要是由于原材料價格降低,銷售開支減少及貨幣換算的影響所致。
“在方便面行業內,疫情期間增長的需求出現回落,這導致包括中國在內的一些國家的消費量較前一年有所下降。”日本日清在其今天發布的財報中補充提到。
和明治一樣,日清也預計接下來的財年中國業務將“增收不增利”。
展望2025財年(2024年4月1日至2025年3月31日),日清預計,中國分部的收入將達到740億日元,同比增長11.4%;核心經營溢利為77億日元,同比下降4.4%。
在這家日本方便面巨頭看來,中國市場在其未來海外增長戰略中仍舉足輕重。
“我們的下一個里程碑是,凈銷售額達到1萬億日元,核心經營溢利達到1000億日元,市值達到2萬億日元。”日清在業績資料中提出。
在列出“主要增長驅動力”時,中國在其海外業務中被圈定為關鍵市場之一。“在中國市場,我們要推動支柱品牌合味道的發展,同時推動高附加值袋裝方便面收入增長。”日清表示。
“隨著未來收入增加,中國內地(全球最大市場)對高附加值杯裝方便面產品的需求將會增加。”該公司表示。
從品牌來看,合味道是日清海外拓張的重點業務之一。小食代留意到,目前,合味道的海外業務銷量占比為69%。其中,在大中華區,合味道2016財年至2023財年的復合年增長率為2.9%。
展望中長期的2030規劃,日清列出了其在大中華區制定的四大舉措:1)在定價高端的市場進一步實現收入增長;2)改善產品組合,加強主力品牌合味道的銷售,擴大高價袋裝方便面銷售;3)通過積極的業務投資和聯盟擴展到多元的品類領域;4)通過內部生產原材料,來追求成本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