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華夏能源網
5月11日,據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駐國務院國資委紀檢監察組、浙江省紀委監委消息,中國化工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化工”)原黨委書記、董事長任建新,原黨委副書記、總經理楊興強涉嫌嚴重違紀違法被查。
此時任建新已退休六年。任建新被查,不僅是化工系統今年以來被查級別最高人員,同時也令金融并購界為之震動。
任建新曾是一個和馬化騰、任正非、張士平、馬云并駕齊驅的響當當人物。任建新曾獲得“全國優秀青年企業家”“全國青年科技實業家”“全國新長征突擊手”“全國十大新聞人物”“2007年CCTV年度經濟人物”等多項榮譽。
任建新曾憑一己之力帶領中國化工通過440億美元收購全球農化和種業巨頭——先正達,從而享譽國際。英國《金融時報》曾給了任建新“中國并購王”的名號,美國更是把他當作最忌憚的企業家。
而如今,任建新被查,先正達規模高達650億的IPO也在今年3月底被終止,任建新曾經建立的輝煌也將隨風而去。
一萬元創業,成化工界傳奇人物
任建新,1958年出生于甘肅蘭州。后畢業于中央廣播電視大學機械專業、蘭州大學經濟系企業管理專業,經濟學碩士,最后成長為一名教授級高級工程師。1974年6月參加工作。一年后,任建新開始在化學工業部蘭州化工機械研究院(以下簡稱“化機院”)從事車工、鉗工、檔案管理。
在1984年至1989年期間,任化機院化學清洗總公司經理、黨總支書記;1989年起任藍星化學清洗集團公司總經理、黨委書記;2001任中國藍星(集團)總公司總經理、黨委書記。
中國藍星,可以說是任建新第一次創業,行業內至今流傳著一段佳話。
1984年,在化機院任職的任建新,發現由于清潔技術太落后,導致我國每年因鍋爐結垢多消耗800萬噸原煤,而其任職的化機院則有項硝酸酸洗緩蝕劑的專利,卻在檔案室里躺了5年,對外標價250元都沒人買。
于是,任建新決定帶著這項技術創業。為此,他還向單位借了1萬元,甚至還簽下軍令狀“如果失敗,變賣家產來還?!?/p>
就這樣,任建新開始帶著六個人創業。此后,任建新花費250元購買了一項名為“lan-5”的酸洗技術專利,注冊中國藍星(前身為藍星清洗公司),掛靠在蘭州化學機械研究院名下。
任建新第一次創業就大獲成功。成立一年的中國藍星,就實現了凈利潤24萬元,僅用三年,中國藍星就做到了清洗行業第一。
中國藍星從清洗茶垢開始,逐步發展起來,先后將清洗業務深入到工業鍋爐、400米輸油管道、載人飛船發射設施等領域,逐漸占有了國內工業清洗市場90%的份額,硬把日、德對手擠出了中國市場。
值得夸贊的是,任建新沒有把這個技術壟斷,而是分享出來,促進我國清洗行業的發展。隨著20世紀90年代的國企改制潮下,任建新也沒有選擇把中國藍星私有化,而是將其產權上交給國家。
在他看來,創始資本是國家的,公司理應100%國有。
而任建新本人的“中國并購大王”名號,也是來自于藍星——在上世紀90年代,在他操盤之下,中國藍星對超過百家國有化工企業進行了收購兼并,并于1996年登陸資本市場。
2010年,國內一家大型水務環保綜合服務商興蓉環境,通過借殼藍星清洗實現上市。興蓉環境(SZ:000598)現為國資委管理的186家國有大中型企業之一。
3000億并購案操盤手
任建新在46歲時,成為中國化工集團第一掌舵人。
時間拉回到2004年,這一年,中國藍星與中國昊華化工集團重組為中國化工集團,任建新任總經理、黨委副書記;到2010年4月,任總經理、黨委書記;2014年12月任董事長、黨委書記。
在其任職期間,任建新最大的業績是把目光投向海外,通過并購帶領中國化工集團全面實現國際化。先后并購了法國安迪蘇集團、澳大利亞的凱諾斯、以色列安道麥、意大利輪胎廠商倍耐力等等行業龍頭企業。
而2015年將全球農化和種業巨頭先正達收入麾下,這筆收購,讓任建新的名字享譽國際。
先正達成立于1999年,業務由兩部分組成,四分之三左右是農藥為核心的農化業務,其他部分是種子業務,包括轉基因種子。2014年,先正達躋身全球最大作物保護公司,全球第一大農藥、第三大種子農化高科技公司,擁有全球頂尖的原創農藥開發以及新型種子研發、育種技術。
2015年年初,中國化工向先正達發出收購要約,收購總價430億美元,這是迄今為止中國企業在海外最大的收購案,也是最大的跨境并購交易案。
至2018年1月,中國化工完成對先正達100%的股權收購,并購額3629億人民幣。
2018年3月,任建新任改制后的中國化工董事長、黨委書記,直至同年6月退休。在任建新退休的2018年末,中國化工的總資產達到7988.49億元。
此后,中國另一位“并購達人”中化集團董事長寧高寧接任,啟動了兩化合并。2021年,中國化工集團和中國中化集團重組為中國中化。
目前,中國中化在世界500強,列161位,員工14.5萬名,8.7萬名員工位于中國境外。公司總部設在北京,在全球150個國家和地區擁有生產、研發基地,并有完善的營銷網絡體系。有7家專業公司、4家直管單位、82家生產經營企業,控股11家上市公司,11家海外企業,384個研發機構,其中海外151個。
歷史遺留問題的是,彼時的中國化工,很難消化收購先正達帶來的債務,兩化合并題中之意也是在一定程度上尋求解決該難題。
數據顯示,2016—2018年,中國化工負債規模年均復合增長率超過40%。而新組建的中國中化,則有更強的資產和實力來承載3629億左右的并購融資負債。
據悉,這宗并購交易的融資采用了股權融資和債權融資的組合方式。其中債務融資達到254億美元;權益融資250億美元,權益融資中包括了180億的永續債和20億可轉優先股債,只有50億是直接的股權融資。債務融資,最終都要用經營獲利或者債轉股來償還。
為此,先正達開啟了在中國資本市場的IPO之路。
2021年6月30日,上交所受理了先正達的科創板IPO申請,2023年5月18日先正達撤回科創板上市。第二日,2023年5月19日轉戰上交所主板申請IPO。不到一個月,6月16日,該上市申請在上交所火速獲批。
IPO估值規模與當時收購先正達的對價差不多,前者為3250億元,后者為3168億元。
然而,此次上市突然生變,在2024年3月29日主板上市審核終止。
也就是說,令任建新一舉成名的收購案如今成了中國中化手里的“燙手山芋”。
此次被查,任建新已經退休六年,具體原因是否與該收購案有關還不得而知,有待進一步信息的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