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餐考君
立夏一過,荔枝就陸續開始大量上市。然而一條關于荔枝的新聞讓荔枝愛好者郁悶了。
“去年6月在網上買的妃子笑,5塊多一斤,又大又甜。”荔枝重度愛好者雯雯回憶稱。今年剛進5月,她迫不及待地跑去超市,一看價格嚇了一跳,妃子笑荔枝標價26.8元/斤。水果店更貴,A級妃子笑零售價42.9元/斤,會員價34.8元/斤,著實有點吃不起。
在線上平臺,荔枝價格同樣不便宜。在百果園上,一斤妃子笑要38.9元。在樸樸超市和叮咚買菜等線上平臺,妃子笑荔枝約40元一斤。美團買菜上,新鮮妃子笑荔枝每斤要68.8元,打完折后價格也達到46.8元。而另兩個品種的牡丹紅荔枝和桂花香荔枝,每斤價格計算后分別為42元和72元。
荔枝價格高開高走被央視農業頻道的一則新聞證實,因為今年荔枝主要產區廣東頻頻出現暴雨、冰雹等極端天氣,荔枝出現大面積減產,部分地區面臨絕收。
所以今年荔枝的市場價格預計會出現上漲。央視三農頻道主持人郭嘉寧發文稱:吃還是有得吃,但恐怕今年很難實現“荔枝自由”了。
荔枝不自由了,那今年的荔枝鮮果茶會不會漲價?
別擔心荔枝果茶漲價
荔枝漲價反應到荔枝鮮果茶這個節令飲品上,企業的成本壓力遠沒有市場上零售的荔枝水果那么大。而且, 越是工業化成熟的商品,受市場原料波動影響的程度就越輕。
現制茶飲與沖泡茶相比增加了門店租金費用、營銷推廣費用和配送費用。
根據奈雪公布的財報顯示,現制茶飲制作中人力消耗最大,約占總成本的37.5%,其次為原料成本36.9%。扣除原料成本構成中的包材部分,其原材料成本包括茶葉、乳制品、新鮮時令水果、果汁及烘焙原材料等原材料成本占比為28.7%。這是所有原材料成本的占比,如果具體到荔枝這個單品類,成本占比還能低幾個數量級。
眾所周知,以品質取勝的奈雪在原物料成本上一直居高不下,如果換成其它品牌,原料成本占比還有很大下降空間。
作為已逐步工業化的飲品行業,面對單一原料的漲價,企業是有許多途徑和方法來消化成本波動的。
即使作為規模不大的區域茶飲品牌,雖然沒有大品牌那么強的成本承壓和價格調控能力,還可以通過減少相關品類的SKU控制成本。這里額外補充一句,對于連鎖化的茶飲品牌來說,產品下架造成的影響與產品漲價相比要小得多。
總之,荔枝的高價峰值經過茶飲品牌層層調控、錯峰,反應到荔枝果茶上時,可能只是微波漣漪。
奶茶漲價?遠沒想象的那簡單
其實從行業角度講,品牌比消費者還不愿看到產品漲價。
這里餐考君想引用兩個可樂作個例子。從1978年可口可樂重返內地市場,近50年來,它的價格幾乎一直維持在3元+這個區間(330ml小罐裝)。這期間大米已經從一毛多漲到兩三元一斤,價格上漲20倍不止。
當然,以可樂剛進入內地的物價對比,當時的可樂定價是高得離譜的,兩瓶可樂差不多可以換購一瓶五糧液。除去營銷策略,當時內地工業化水平也決定了這種碳酸飲料不可能便宜。
此后40多年不管各種商品怎么調價,可樂仿佛“焊”在3元區間,雖然期間也在小幅調價、改小包裝等。
為什么可樂這么執著價格錨定?因為這是他們最大的護城河,這個定價是兩家可樂稱霸碳酸飲料的基石。
因為不漲價就可以無限拉高市場的準入壁壘。在經濟學上叫做“古諾均衡”,說的就是這樣一種情況:
一種產品市場只有兩個賣家,賣的東西基本無差別,兩個賣家相互之間也沒有任何串通行為,不過都知道對方將生產多少、怎樣定價,這樣,雙方都可以確定最優的產量來實現利潤最大化。
在這種均衡之下,低價格和微薄的利潤,會將大部分競爭對手阻擋在行業之外。也就是說對于新玩家來說,即使可以做出可樂的味道,但想要做到同樣的低成本,幾乎不可能。這也就意味著新商家想進入碳酸飲料市場幾乎是地獄級別的難度。
所以為了不讓新的對手加入,可樂們寧愿少賺也不會允許后來者進入。況且可樂們還可以通過品牌優勢“堤內損失堤外補”,想想你去麥當勞、肯德基時喝的也是可樂,只是加了點冰,價格就翻倍了。
回到茶飲行業,原料漲價這事,對已經完成標準化、工業化的頭部品牌來說并不見得是壞事。因為占據品牌優勢、規模優勢的品牌永遠會在行情低迷時最后一個倒下;在行情高漲時首先獲利且獲利最多,市場會幫他們清理體弱的競爭者。
比如蜜雪,整個蜜雪系在2022年至2023年間,差不多保持每個月都有一到兩個工廠建成的速度擴張,等到這些頭部品牌完成產業結構閉環,僅憑價格優勢和無上限的產能就能絞殺一大波競爭者,并且很難再有成規模的后來者入局。
編輯 · 陳塵
排版 · 鷓鴣
主編 · 涂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