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李科文
界面新聞編輯 | 謝欣
5月11日,界面新聞獲悉一份關于港股上市公司啟明醫療創始人訾振軍的控訴書。其中,投資孵化了啟明醫療的德諾醫療實控人、董事長趙亦偉直指創始合伙人訾振軍謀劃同系企業德晉醫療,以填補其挪用啟明醫療巨額資金產生的漏洞。
據控訴書,趙亦偉表示,訾振軍謀劃繞過德晉醫療董事會向訾振軍個人提供2億元私人借款;策劃以德晉醫療1億存款至杭州聯合銀行換取該銀行向訾振軍私人貸款1億元;質押持有的部分德晉醫療股份換取貸款使該公司陷入被惡意收購風險。
界面新聞根據公開信息通過電話聯系上與訾振軍有工商信息關聯的“趙亦偉”。但這位“趙亦偉”否認其為德諾醫療法人代表,“我只是與這位杭州醫療企業的法人同名”。
截至發稿,界面新聞尚未獲得德諾醫療實控人、董事長的趙亦偉的正式回復。同時,界面新聞致電訾振軍,截至發稿也未獲回復。
訾振軍也出自德諾醫療系。雖然明面上,德諾醫療即背后的德諾資本已經在啟明醫療上市之際退出,但據德諾醫療官網,訾振軍仍為德諾資本創始合伙人。
德諾醫療是主導孵化的器械企業,主要開發的產品為心、肺、腦等器官相關疾病領域的介入治療創新器械。主營結構性心臟病整體解決方案的啟明醫療恰是德諾醫療孵化企業中首家實現IPO的公司。
而前述爭論的關鍵德晉醫療成立于2015年,主營業務為結構性心臟病領域尤其是二尖瓣和三尖瓣相關治療技術的研發,提供二尖瓣病變系統性解決方案。該公司是國際上唯一一家同時具備兩種二尖瓣介入修復技術的公司。因此,啟明醫療與德晉醫療有天然的業務關聯。
啟明醫療也持有部分徳晉醫療的股份。據2023年年報,啟明醫療持有徳晉醫療的計入公允損益的價值為1.18億元。此外,據控訴書,訾振軍個人也曾持有徳晉醫療部分股權,但因同業競爭曾交由趙亦偉代持。
德諾醫療的內部動亂如何尚無法辨清,但啟明醫療資金被私自轉移確是事實。自2023年11月23日停牌,截至今日啟明醫療仍未復牌。
期間的根源便是,啟明醫療創始人訾振軍私自轉移上市公司資金。此外,該事件還有另一參與者——啟明醫療前董事長曾敏。曾敏也是德諾醫療美國研發中心CTO。
據啟明醫療2024年2月25日披露的調查公告,2021年6月至2023年1月,在啟明醫療當時的非執行董事與獨立非執行董事不知情的情況下,訾振軍和曾敏分別向啟明醫療借款(已公告披露的最高金額)3.6億元和2.68億元。
截至2023年5月8日,訾振軍和曾敏均已償還已披露的資金往來的本金和利息。
根據法證顧問對銀行及財務數據分析,2021年6月至2023年1月,共有11.6億元轉至訾振軍和曾敏或其擁有企業的賬戶;2021年12月至2023年3月,共有13.19億元由訾振軍和曾敏或其擁有企業的賬戶轉回啟明醫療。轉入及轉出資金無法完全匹配,但與2023年5月8日公告已披露的資金往來一致。
實際上,除已披露的借款外,訾振軍和曾敏還有未披露的巨額外借記錄。
據啟明醫療調查公告,根據對訾振軍和曾敏銀行記錄、財務數據以及從啟明醫療財務和法務部門數據,2020年4月至2023年5月,訾振軍和曾敏另從啟明醫療轉走35筆資金。期間,共有6.9億元被降至訾振軍和曾敏的關聯賬戶,其中5.84億元已退還。將已披露和未披露的資金合計,2022年4月至2023年五月,共有18.5億元轉至訾振軍和曾敏的相關賬戶。19.02億元被轉回。啟明醫療賬戶凈流入額為5284.18萬元。
此外,2023年3月至2023年6月,啟明醫療全資子公司杭州啟宜將總額3.97億元的存款質押給多家銀行。這些銀行給訾振軍控制的Hangzhou Kuntai Biotechnology Co., Ltd.借出了3.96億元的貸款提供擔保。其中,截至2024年2月25日,已質押的存款中1.97億元已或解除。其余2億元繼續用作兩筆分別于2024年3月28日和2024年4月14日到期的1億元貸款質押。
這家Hangzhou Kuntai Biotechnology Co., Ltd. 即為杭州堃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其股東為Xin Nuo Tong linvestment Limited和訾振軍。
除訾振軍和曾敏私自借款外,啟明醫療子公司也向外借款。2021年和2023年1月,啟明醫療全資子公司杭州啟金向江蘇吳中地產集團進行資金轉賬合計2.3億元。其中,1.5億元于2021年1月借給江蘇吳中地產集團,于2022年12月6日連同1%的月利息償還給杭州啟金。剩余8000萬元于2023年1月借給江蘇吳中地產集團,截至今日尚未還款。
回到啟明醫療業績,從2020年到2023年,啟明醫療三年累計虧損23.18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