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朱詠玲
界面新聞編輯 | 樓婍沁
當地時間5月9日,輕奢品牌Coach母公司Tapestry集團公布了2024財年第三季度(截至2024年3月30日的三個月)財報。
報告期內,Tapestry集團營收同比下滑1.8%至14.82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07億元),若不考慮匯率帶來的約1.6個百分點的負面影響,則與上年同期基本持平。得益于運費降低、外匯利好和營運表現提升,第三財季的毛利率同比增長1.9個百分點至74.7%,為近20年來同期最好水平。但由于部分費用同比升高,凈利潤下滑25.3%至1.39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0億元)。
Tapestry集團旗下擁有Coach、Kate Spade兩個包袋服飾品牌和鞋履品牌Stuart Weitzman,市場覆蓋北美、歐洲、大中華區、日本和其他亞洲地區。Coach和北美是Tapestry集團的主力品牌和主力市場,通常分別貢獻總營收的超七成和超六成;大中華區是僅次于北美的重要市場,近兩個財年營收占整體的15%左右。
主力品牌和市場的增長難,拖累了Tapestry集團的整體表現。2024財年第三季度,Coach營收同比僅微增0.14%,體量較小的Kate Spade和Stuart Weitzman營收分別下跌6%和18%;分地區來看,歐洲、日本和其他亞洲市場的營收增幅分別為19%、2%和15%,但難以抵消北美3%和大中華區2%的下跌。
Tapestry集團在財報會上解釋稱,北美市場下跌主要是因為整個消費環境具有挑戰性,而大中華區下跌則是由于上年的基數較高——2023財年第三、四季度(即2023年上半年)正處于疫后的業績恢復期。同理,Tapestry集團預計第四財季大中華區營收將繼續下滑,但完整財年將錄得低個位數增長。
盡管Tapestry集團首席執行官Joanne Crevoiserat稱公司第三財季的表現超出預期,Tapestry集團仍下調了對2024財年全年的預期,預計2024財年營收為66億美元,而此前預期為67億美元。
這意味著Tapestry仍未走出瓶頸期。自2022財年以來,Tapestry集團的單季度業績處于“進一步”和“退一步”反復交替的狀態。2022財年和2023財年,Tapestry集團營收分別為66.85億美元和66.61億美元,雖然已從疫情時期的業績動蕩中恢復并超越了疫情前水平——2019財年其營收為60.27億美元,但增長天花板已明顯浮現。

Coach首席執行官兼品牌總裁Todd Kahn曾表示,消費者變得更謹慎對于Coach來說是利好,但事實已經多次證明,輕奢市場未必能如理想中那般,順利承接到中產群體消費降級的需求。
可以參看的是,2023年,LVMH集團營收漲幅由往年的雙位數縮窄至單位數,開云集團則直接下滑4%。而同時期,不僅是Coach集團增長難,旗下擁有Michael Kors、Versace和Jimmy Choo的另一大輕奢集團Capri集團的營收也連續4個季度錄得中高個位數下跌。
認為輕奢品牌自然能從奢侈品消費冷卻中受益,顯然是一種過于粗糙的推論。真實的市場環境往往由諸多因素組成,比如在中國市場,本土競品品牌的崛起、營銷玩法的轉變、潮流文化的趨勢等等,都會影響一個品牌在此地的具體表現。當然,在時刻變化的環境中,品牌的決策選擇和運營水平是更重要的決定性因素。
因此也不難理解,在Coach陷入增長瓶頸時,人們依然能看到一些輕奢品牌有著不錯的表現。
一個突出的例子是Longchamp,作為家族管理的非上市企業,它并不公開具體的銷售額,但曾披露2023年銷售額大漲44%,主要由中國大陸市場84%的增幅推動。
此外,一些本土輕奢包袋品牌也在近幾年表現出增勢。一個例證是,本土品牌Songmont在2022年天貓“雙11”箱包榜單上排名第5,到了2023年則超越了Michael Kors上升至第3名;另一本土品牌GROTTO則超越了圣羅蘭升至第6名。而曾在2022年榜單前10占據三個席位的Coach(官方旗艦店、outlet旗艦店和海外旗艦店),到了2023年僅有品牌官方旗艦店蟬聯第一。當然,Coach在銷售體量和知名度上更有優勢,但競爭對手的崛起或多或少也是阻礙它增長的因素之一。
在謀劃集團的長遠發展上,Tapestry集團最新的一大決策是在2023年8月宣布收購與其體量相當的Capri集團,但該收購案在2024年4月被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提起反壟斷訴訟,目前仍在訴訟流程中。雖然Tapestry集團表示有信心在2024年內完成收購,這依然是影響該集團甚至整個輕奢市場走向的一大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