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李如嘉
界面新聞編輯 | 宋佳楠
5月8日,據《中國日報》報道,特斯拉提出想在中國落地“無人駕駛出租車(Robotaxi)”。對此,中國政府或先支持其在國內測試、作示范,但暫未完全批準其FSD(Full-Self Driving,完全自動駕駛)在華全面落地。
上述消息釋出的前一個月,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曾在他所擁有的X上宣布,公司將于8月8日發布特斯拉Robotaxi。
該項目早在2016年就被馬斯克提上日程,并在2019年得到進一步細化。據馬斯克透露,在第一階段,Robotaxi的業務模式會類似網約車、共享汽車,屆時每英里的乘坐平均成本將降至不到0.18美元,而加入Robotaxi車隊的車主,每年可獲利3萬美元。2022年,馬斯克再次表示,Robotaxi有望在2024年量產,并且去掉方向盤或踏板。
到了今年一季度,該公司管理層公布,特斯拉Robotaxi名為“Cybercab”,將采用“拆箱式(Unboxed)”制造方式。除了自主運營車隊,特斯拉車主也可將他們的汽車派出去賺錢,類似Airbnb和Uber的結合。
公司計劃未來網約車功能將集成在特斯拉應用程序中,目前正在開發。此后,其在X上發布了通過特斯拉APP自動叫車的預覽畫面。

摩根士丹利在今年4月的研究報告中維持了對特斯拉的樂觀預期,稱Robotaxi的推出,象征著特斯拉的商業模式正向硬核AI和機器人技術轉變。他們預測,到2030年,特斯拉移動出行業務收入將達到170億美元,直接推動總收入的增長。
不過,并非所有人都認為特斯拉可在8月實現Robotaxi的落地。多位專家表示,盡管多年來馬斯克一直承諾要實現這一目標,但特斯拉的FSD系統還沒有達到可以真正實現無人駕駛的地步。
“如果從技術角度來看,FSD目前肯定支持不了無人駕駛的發展。”蓋世汽車研究院高級總監王顯斌告訴界面新聞。
當然,Robotaxi的落地仍有其他機會。他認為或許特斯拉內部有兩條技術路線,FSD面向大眾消費市場,Robotaxi則集中在限定區域的運營和商業化發展。此前,特斯拉也有對外釋放過非純視覺路線的HW4.0技術和4D毫米波雷達融合方案,在Robotaxi上,可能還有更新的技術解決方案。
而在技術之外,特斯拉Robotaxi和FSD落地國內還面臨數據監管問題,該公司也正在努力解決這類問題。
此次馬斯克來華之后,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宣布,包括特斯拉在內的6家企業的汽車符合數據安全4項合規要求。這意味著,機關單位、部分機場等禁停區都會逐漸對特斯拉車輛解除限制。
另有消息稱,特斯拉將使用百度提供的高級輔助駕駛地圖用于中國版FSD系統,這將解決特斯拉一直以來在中國落地自動駕駛面臨的地圖數據問題。
據36氪報道,雙方達成的合作還包括“傳感器數據合規處理”。具體來講,借助百度地圖的甲級測繪資質,特斯拉車輛傳感器采集的數據,需要在百度合規云上進行數據分類、坐標偏轉、數據脫敏等,然后流向自動駕駛訓練環節。
在數據存儲方面,2021年,特斯拉就在上海建成了數據中心,實現數據本地化存儲,并引入了第三方機構對公司信息安全管理制度進行審核,通過了安全管理體系認證。
王顯斌提到,未來特斯拉主要需要做的,就是申請各地方政府的Robotaxi示范測試牌照,滿足相關要求即可。“如果特斯拉的Robotaxi能夠在中國落地,將加速推動國內無人駕駛出行產業從示范測試運行轉向商業運營。我認為是利好產業發展的。”
在國內,中國的Robotaxi企業走得比特斯拉更快。小馬智行、文遠知行、百度等多家企業已開展無人駕駛載人試點或者商業化運營。
多個城市已劃定示范區,推進Robotaxi驗證技術安全性和商業運營可行性。2023年3月,北京亦莊特定區域成為國內首批支持“車內無人”載客示范應用區域,明確支持合格企業可在北京政策先行區內面向公眾提供常態化的Robotaxi付費服務。
此外,廣州要求Robotaxi運營商完成測試車輛準入并獲得試運營許可,完善Robotaxi商業化運營的政策規范。而在去年7月,多家企業則獲得了上海浦東新區首批發放的無駕駛人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牌照。
“很高興看到特斯拉這樣的企業加入,這對行業發展是好事情。”小馬智行聯合創始人、CEO彭軍對界面新聞表示,“對于自動駕駛這樣一個正在發展中的行業,我們都是在朝著同一個目標去努力。”他判斷,從輔助駕駛到更高級別的自動駕駛應用正在迅速擴張,自動駕駛技術的商業化落地和應用將迎來大爆發。
文遠知行亦對界面新聞表示,特斯拉Robotaxi如果能真正落地國內,將“提振行業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