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咖門
霸王茶姬“上天了”!
在游客達24.86萬人,抖音話題超2億的濰坊風箏節上,霸王茶姬以一己之力證明了,茶飲廣告不僅可以貼在門店、拎在手里,還可以“上天”。
這是什么新玩法?有哪些可借鑒的營銷思路?
一、“茶姬”變“飛姬”,霸王茶姬又火出圈
最近,不少網友表示“在天上看到了霸王茶姬”。
抖音一則熱門視頻里,以霸王茶姬標志性杯子為造型的巨型風箏在天上飛。該視頻點贊量達11.5萬,轉發量23.2萬,評論1.5萬。
“我的奶茶怎么飛天上去了”
“霸王茶姬‘上天’了,莫非這就是傳說中的‘飛姬’?”
據了解,這是前幾天霸王茶姬在濰坊風箏節上的“亮相”,放了2天,妥妥的“顯眼包”。
要知道,濰坊風箏節期間,相關話題頻頻登上各大平臺熱搜榜單,抖音#濰坊風箏節#話題達到2.1億次播放。據中國經濟網報道,濰坊當地的世界風箏公園,兩天入園游客達24.86萬人。
之所以會選擇在濰坊風箏節刷一波存在感,霸王茶姬的相關負責人表示,“濰坊風箏節對于山東區域來說是比較重要的一個國際化節點,濰坊風箏也是世界級非遺文化之一,自然會有相關動作。”
風箏節期間,霸王茶姬還在現場設置了一個品牌展位,提供免費試喝與抽獎活動。市民參與可得一個風箏香包。
據了解,這個風箏香包是霸王茶姬特邀濰坊非遺風箏傳承人郭洪利先生,設計推出的限定非遺風箏周邊。
憑借一個風箏,在線上線下都賺足了注意力,霸王茶姬這次“以小博大”的操作,讓我注意到,在聯名之外,茶飲品牌借好勢(社會熱點),能達到四兩撥千斤的營銷效果。
盤點近年來頭部茶飲品牌的借勢出圈的經典案例,我梳理出5個“穩、準、狠”的操作思路。
二、“四兩撥千斤”,會借勢的品牌都在怎么做?
1、主動玩梗、造梗,蜜雪冰城、1點點與年輕人同頻
需要承認的是,年輕人玩梗已經成為一種日常。
比如,今年春晚的“上春山”,去年年末的“奶茶大廈”都是網友自發玩梗,帶動的網絡熱潮。
對于品牌來說,“潑天的富貴要接得住”。比如,“奶茶大廈”刷屏期間,霸王茶姬、蜜雪冰城、茶百道、奈雪、1點點等40多個品牌的官方賬號都曬出了自家的“奶茶大廈”,積極與網友互動。
除了及時玩梗,品牌也可以主動“造梗”。每到桑葚上市的季節,“雪王變黑”都會被網友拿出來傳播一遍,已經成為品牌印記。
利用熱梗的流量和關注度,能用較小的成本撬動更大的市場影響力。
2、利用網絡流行趨勢,霸王茶姬掀起“為茶做e”新玩法
除了一時的熱梗,互聯網上每隔一段時間就會興起一種新的流行趨勢,比如多巴胺、Citywalk、MBTI。
這種流行相對持續時間長、影響范圍大,茶飲品牌可借其積蓄“破圈”影響力。
由MBTI引發的i人和e人的討論帶火了“e人挑戰賽”。霸王茶姬的許多營銷活動都是類似玩法。
比如在重慶馬拉松期間推出的“去門店跳操贏免單券”;前陣子又在廣東地區推出了“打詠春拳免費喝霸王茶姬”。盡管“一次比一次社死”,但網友樂此不疲,甚至流行起了“為茶做e”的說法。
去年多巴胺和Citywalk風潮下,茶飲和咖啡品牌也紛紛借勢,從包裝或線上活動入手,增加銷量和品牌熱度。
今年的全民熱點會是什么?品牌可以密切關注。
3、“合理發瘋、精神離職”,樂樂茶、Manner切中社會情緒
情緒價值似乎已經成為各行各業求增長的突破口。瞄準一種社會情緒需求,在合適的時機給予“精準一擊”,已成不少茶飲品牌的營銷新思路。
比如,去年樂樂茶推出的“1拳”系列和百分茶的“楂心”美式,之所以爆火,都因瞄準了打工人想“發瘋”的情緒,在節后調休上班的第一天,為打工人提供了一個抒發情緒的出口。
相較之下,Manner的離職箱在“裸辭”風之下,則像是融入打工人日常的情緒撫慰。
值得一提的是,關注情緒價值并不是跟風,它需要品牌有洞察社會情緒的能力,通過與消費者情感共鳴,收獲品牌認可和忠誠度。
4、全民熱點必刷存在感,益禾堂、甜啦啦發力高考季
一些全民熱點或重要節點,比如高考、春節等,是茶飲品牌“不可缺席”的營銷節點。
以高考季為例,益禾堂推出過限定周邊“順順珠”,甜啦啦推出了“金榜題名桶”,下單還贈送有美好寓意的限定貼紙,無一例外都收獲了很好的銷量,因為消費者心甘情愿為祝福買單。
需要注意的是,遇到類似的社會熱點,品牌往往扎堆行動,只有做出差異化,才能搶占更多注意力。
比如在春節期間,OATLY“下鄉刷墻”,奈雪杯身印“升龍紋”和“如意云紋”,喜茶打造“龍躍茶館”。
5、借勢文旅熱打造地標茶飲,蘭與茶、萃春瘋瞄準時機
各地文旅部門紛紛發力當地旅游,為茶飲品牌提供了借勢的新機會。
今年,西北茶飲品牌蘭與茶借“天水麻辣燙”之勢火出圈;去年冬天爾濱爆火時,萃春瘋趁勢推新品“大花烏龍”,首周熱賣15萬+杯;蜜雪冰城推出“花棉襖杯套”在網絡怒刷存在感。
這次霸王茶姬借勢濰坊風箏節出圈,也得益于地方旅游的熱度。
據了解,濰坊風箏節已舉辦41屆,此前“復興號高鐵”風箏、巨型茅臺風箏、bilibili巨型電視風箏、雪王風箏等都火過。今年在文旅熱潮加持下,“萬物皆可上天”的奇觀進一步升溫在意料之中。
可以預見的是,未來區域性的大型節日活動或將繼續掀起波瀾,品牌不妨多多關注。
結語:
這一屆茶飲消費者,是互聯網重度用戶。
因此,當下的茶飲營銷,考驗的不僅是品牌的產品創新能力,更考驗對消費者情緒的洞察力和對社會流行的判斷和把握。
只有與消費者同頻,甚至走得更靠前一步,才能不被消費者拋棄。
你覺得哪個品牌最會借勢?下一個“勢”會是什么?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