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百億市值老藥房,即將迎來第四個IPO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百億市值老藥房,即將迎來第四個IPO

百年老字號的第二增長曲線。

文|天下網商

百年老字號同仁堂,又在籌備上市了。

《天下網商》獲悉,北京同仁堂醫養產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同仁堂醫養集團)計劃在香港主板進行首次公開募股。目前包括發行人境內外律師、保薦人團隊、行業顧問、財經印刷商等核心中介團隊已公示中標候選人。

據企查查,中國國際金融香港證券有限公司中標同仁堂醫養集團港交所上市綜合服務,中標金額300萬元;安永華明會計師事務所中標股改及其他審計服務項目,中標金額378萬元;上市發行人和保薦人律師服務分別由北京天元、北京漢坤律師事務所中標。

同仁堂公示中標候選人(圖源 企查查)

作為同仁堂旗下全資二級集團,同仁堂醫養集團在2019年正式掛牌,重點布局醫養大健康領域,這是同仁堂“1+N”大健康產業業務版圖中的一環。

養老是個前景廣闊的產業,這些年吸引了眾多入局者。天眼查數據顯示,中國擁有養老相關企業36.2萬家,2023年新增注冊企業7.2萬家,增速25.7%。從成立時間來看,成立于1到5年的企業占比最高,達到48.2%。

但養老是個難做的生意。無論是跨界的保險公司,還是投資機構下注的養老院,亦或是互聯網企業探索的新模式,目前還未出現成功的盈利樣板。

同仁堂,這家創辦于1669年、距今已走過355年的老字號,能為行業帶來新的想象力嗎?

5年投資上億,“同仁堂”又要IPO了

百年企業同仁堂,或將擁有第四家上市公司。

此前,同仁堂、同仁堂科技、同仁堂國藥已經陸續上市,三家上市公司主營業務以中醫藥為主,而同仁堂醫養集團以“醫療+養老”為主業務。

2019年,同仁堂醫養集團正式掛牌時,提出以醫療、養老、內購電商、培訓、膳食五大業務為核心,目標是五年內規模成長到50億級別。

在同仁堂醫養集團的規劃中,同仁堂醫療體系將與社區生活館、城郊康養中心、城區康復護理中心三大業態相配合,覆蓋高中低端不同功能層次。同時實現“居家—社區(社區醫院、診所和康養生活館、社區養老站)—機構(中醫院和康養綜合體)”全覆蓋醫養模式。

這不是一個容易達成的目標,為此同仁堂醫養集團一直在努力加快布局相關業務。據公開資料,掛牌當年,同仁堂粹和康養中心的北京雁棲湖近郊康養中心、吉林長白山旅居康養中心、北京首師大社區康養中心陸續投入運營。

隨后幾年,同仁堂醫養集團在全國范圍內,展開了一場聲勢浩大的收購行動。

2022年,同仁堂醫養集團對位于華東地區的中醫老字號——義烏三溪堂旗下的中醫保健院、國藥館項目做了股權并購,其中,三溪堂中醫保健院占地面積超2萬平方米,中西醫設施及科室完備;三溪堂國藥連鎖則擁有6家中醫分館,業務涉及藥品零售、中醫醫療、針灸推拿等。

同年,同仁堂醫養集團花費6139萬元,從總公司同仁堂收下北京市第二中醫醫院49%股權與同仁堂南三環中路藥店49%股權。

今年2月,同仁堂醫養集團又花費9100萬元,買下萬承志堂旗下子公司上海承志堂70%股權。這家中醫門診醫院位于上海市徐匯區,以中醫腫瘤、中醫糖尿病、中醫婦科、中醫針灸推拿四大科室為特色專科。

至此,同仁堂醫養集團已經在醫療領域控股投資了10多家中醫診療機構,托管了北京市10多家社區醫院,還合作共建了貴州畢節七星關中醫婦幼保健院,輻射北京、上海、廣州、重慶、浙江等地。

除了在線下四處布局,同仁堂醫養集團的互聯網醫院“同仁堂中醫”也在2022年上線運營,全面啟動“互聯網+中醫”診療業務。當前,互聯網醫院已覆蓋全國24個城市,上線等級醫療機構12家。

從線上到線下,大型醫院到社區診療機構,同仁堂醫養集團初步建起了覆蓋全國的醫療網絡,這也是支撐同仁堂醫養集團上市的重要資產。

目前來看,同仁堂醫養集團通過并購、劃轉、托管等資本方式初步完成了醫療體系布局,接下來將重點推進“中醫+養老”模式,這是同仁堂在醫養領域的關鍵一戰。

原材料暴漲300%,同仁堂急需第二增長曲線

同仁堂迫切需要在中醫藥業務之外,探索一個全新業務。

今年1月30日,同仁堂體系內三家上市公司——同仁堂股份、同仁堂科技、同仁堂國藥,股價遭遇了同步的顯著下跌。這一波動的直接原因是同仁堂在前一天晚間發布了2023年年度業績預增公告,從公告數據推出,其第四季度收入、利潤雙雙大幅下跌,這一消息迅速在市場中引起了連鎖反應。

同仁堂系公司在同一天股價集體下跌,直接反映出同仁堂體系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現狀。

同仁堂一年內股價走勢

從業務來看,三家上市公司主營業務為生產銷售傳統中成藥和部分保健品,其中同仁堂股份以傳統老一線品種為主,同仁堂科技以新一線品種為主,同仁堂國藥則以安宮牛黃系列和保健品(靈芝、高麗參等)為主。

值得注意的是,安宮牛黃系列作為同仁堂現金牛產品,三家上市公司均在生產售賣。某種意義上,安宮牛黃系列產品的營收對于公司的資產回報率、業績情況有重要影響。

2023年,安宮牛黃丸核心原料天然牛黃價格暴漲,1月每公斤天然牛黃價格還在50萬元左右,11月每公斤天然牛黃價格已經飆升至140萬元左右。到了2024年1月,每公斤天然牛黃價格已經來到160萬元的關卡。

中藥材原材料的暴漲,直接導致2023年同仁堂股份公司營業成本增加19.62%,至94.14億元,營業成本增幅超過營收增幅;毛利率也被壓縮1.51%至47.29%。

同仁堂科技同樣因原材料價格上漲等因素,2023年毛利率為42.04%,同比下降1.22%;凈利率為14.65%,同比下降2.07%,毛利率及凈利率均創下近5年來的新低。

除了面對原材料價格波動的影響,同仁堂還需面對質量管理、研發創新等方面的難題。

2018年末,江蘇電視臺都市頻道,曝光同仁堂集團下屬子公司同仁堂蜂業委托生產企業回收過期蜂蜜的違規行為。隨后,同仁堂蜂業被罰1420萬元,市場監管總局還撤回了同仁堂“中國質量獎”稱號。

受“蜂蜜事件”影響,此后3年同仁堂業績均處于下滑態勢,市值也被片仔癀反超。

此外,這些年同仁堂因產品稀缺性和差異化不足備受爭議,因此一直在積極尋找跨界增長點,比如2001年成立同仁本草亞洲護膚中心,進軍藥妝領域;2016年,推出同仁堂涼茶;2020年,推出中藥養生咖啡;2022年,賣起養生奶茶……

在跨界業務的領域探索中,同仁堂邁入了藥妝、咖啡、奶茶等新興市場。這些市場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但也面臨著激烈的競爭格局。作為跨界者,同仁堂很難做出些許成績。

但醫養領域不同,同仁堂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憑借傳承百年的中醫藥資源,同仁堂具備與養老產業深度融合的獨特條件。

更關鍵的是,當前中國的養老產業仍處于成長階段,尚未形成具有絕對優勢的行業巨頭。同仁堂若能充分發揮在中醫藥領域的專業優勢,結合現代養老服務的創新模式,有可能在養老產業中占據一席之地。

大生意也難做

養老產業是個大生意,但不一定是個好生意。

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末,中國60歲及以上人口達2.9億,占總人口比重達21.1%。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超2.1億,總人口比重達15.4%。

老有所養、老有所醫成為重要命題。因此,眾多企業都在逐漸從單一的養老照護向“醫療+養老”結合模式轉變,提供包括基本醫療、康復治療、長期護理等在內的一站式服務。

以較早入局該賽道的大型會員制養老機構親和源為例,上線即推出了24小時專業護工、專職醫生服務。在其宣傳海報中,清晰寫著提供家庭醫生、慢病管理、醫療協助、康復理療、綠色通道和自助護理六大特色醫養服務,但這些服務價格不菲。

《天下網商》查詢位于上海的親和源迎豐老年公寓得知,如果老人想入住該公寓,最低僅床位費就要4800元/月起,如果老人不能自理,每月護理費起步價5000元,單月收費區間在6800-18000 元。

可即便收取如此高昂的費用,親和源還是陷入了虧損困境。創始人奚志勇也因未能完成業績承諾被告上法庭。

據宜華健康(親和源母公司)公布的2018、2019年年報顯示,親和源2018年營收約2.78億元,成本約2.43億元,凈利潤約3415萬元;2019年營收約2.19億元,成本約3.15億元,凈虧損9619萬元。

親和源多個項目醫療配套遇阻,是2019年業績大幅下滑的重要原因。據悉,親和源上海、杭州、青島等項目未能如期開辦內設醫療機構,直接造成部分已入駐客戶流失。

其他高端養老社區的日子也不好過。主打“保險+醫養”的泰康養老2023年四季度償付能力報告顯示,2023年,公司全年累計凈虧損9.75億元,與2022年10.28億元的凈利潤相比大幅轉虧,同比下降194.8%。

運營成本高企、以及高端養老高消費門檻,成了利潤增長的攔路虎。為了維持業務發展,今年4月泰康集團擬向泰康養老增資20億元,這是自去年4月、8月獲得注資以來,泰康養老又一次獲得增資。

如果不是有泰康集團這一強大后盾的支持,泰康養老或許已難以維系。

相較親和源、泰康養老的跨界入局,同仁堂醫養集團有傳承百年的中醫體系,這是其他養老社區無法比擬的差異化競爭優勢。

為此,同仁堂醫養集團依托中醫院資源,推出了中醫特色的“醫養結合”服務體系,目的是通過中醫健康管理、中醫慢病康復、樂活養生養老、失能失智照護四大服務,以“療程+課程+旅程”的服務模式,為老年人提供康養服務。

同仁堂醫養集團規劃,先立足一線城市,再輻射新一線宜居城市,逐步搭建全國連鎖中醫特色健康養老服務體系。這是一個較為穩妥的擴張策略。

不容忽視的是,醫養產業雖然是個萬億大賽道,但目前尚未跑通“新模式”、且有賴于入局者長期重資產的投入,可見這也是一門難做的生意。

今后,同仁堂醫養集團倡導的“中醫+養老”的特色模式,在市場中潛力如何,能否成為奪取市場份額的有效引擎,這一切還需經過市場驗證。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同仁堂

3.7k
  • 同仁堂(600085.SH):2024年年報凈利潤為15.26億元、同比較去年同期下降8.54%
  • 同仁堂2024年營收185.97億元,工業商業齊發力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百億市值老藥房,即將迎來第四個IPO

百年老字號的第二增長曲線。

文|天下網商

百年老字號同仁堂,又在籌備上市了。

《天下網商》獲悉,北京同仁堂醫養產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同仁堂醫養集團)計劃在香港主板進行首次公開募股。目前包括發行人境內外律師、保薦人團隊、行業顧問、財經印刷商等核心中介團隊已公示中標候選人。

據企查查,中國國際金融香港證券有限公司中標同仁堂醫養集團港交所上市綜合服務,中標金額300萬元;安永華明會計師事務所中標股改及其他審計服務項目,中標金額378萬元;上市發行人和保薦人律師服務分別由北京天元、北京漢坤律師事務所中標。

同仁堂公示中標候選人(圖源 企查查)

作為同仁堂旗下全資二級集團,同仁堂醫養集團在2019年正式掛牌,重點布局醫養大健康領域,這是同仁堂“1+N”大健康產業業務版圖中的一環。

養老是個前景廣闊的產業,這些年吸引了眾多入局者。天眼查數據顯示,中國擁有養老相關企業36.2萬家,2023年新增注冊企業7.2萬家,增速25.7%。從成立時間來看,成立于1到5年的企業占比最高,達到48.2%。

但養老是個難做的生意。無論是跨界的保險公司,還是投資機構下注的養老院,亦或是互聯網企業探索的新模式,目前還未出現成功的盈利樣板。

同仁堂,這家創辦于1669年、距今已走過355年的老字號,能為行業帶來新的想象力嗎?

5年投資上億,“同仁堂”又要IPO了

百年企業同仁堂,或將擁有第四家上市公司。

此前,同仁堂、同仁堂科技、同仁堂國藥已經陸續上市,三家上市公司主營業務以中醫藥為主,而同仁堂醫養集團以“醫療+養老”為主業務。

2019年,同仁堂醫養集團正式掛牌時,提出以醫療、養老、內購電商、培訓、膳食五大業務為核心,目標是五年內規模成長到50億級別。

在同仁堂醫養集團的規劃中,同仁堂醫療體系將與社區生活館、城郊康養中心、城區康復護理中心三大業態相配合,覆蓋高中低端不同功能層次。同時實現“居家—社區(社區醫院、診所和康養生活館、社區養老站)—機構(中醫院和康養綜合體)”全覆蓋醫養模式。

這不是一個容易達成的目標,為此同仁堂醫養集團一直在努力加快布局相關業務。據公開資料,掛牌當年,同仁堂粹和康養中心的北京雁棲湖近郊康養中心、吉林長白山旅居康養中心、北京首師大社區康養中心陸續投入運營。

隨后幾年,同仁堂醫養集團在全國范圍內,展開了一場聲勢浩大的收購行動。

2022年,同仁堂醫養集團對位于華東地區的中醫老字號——義烏三溪堂旗下的中醫保健院、國藥館項目做了股權并購,其中,三溪堂中醫保健院占地面積超2萬平方米,中西醫設施及科室完備;三溪堂國藥連鎖則擁有6家中醫分館,業務涉及藥品零售、中醫醫療、針灸推拿等。

同年,同仁堂醫養集團花費6139萬元,從總公司同仁堂收下北京市第二中醫醫院49%股權與同仁堂南三環中路藥店49%股權。

今年2月,同仁堂醫養集團又花費9100萬元,買下萬承志堂旗下子公司上海承志堂70%股權。這家中醫門診醫院位于上海市徐匯區,以中醫腫瘤、中醫糖尿病、中醫婦科、中醫針灸推拿四大科室為特色專科。

至此,同仁堂醫養集團已經在醫療領域控股投資了10多家中醫診療機構,托管了北京市10多家社區醫院,還合作共建了貴州畢節七星關中醫婦幼保健院,輻射北京、上海、廣州、重慶、浙江等地。

除了在線下四處布局,同仁堂醫養集團的互聯網醫院“同仁堂中醫”也在2022年上線運營,全面啟動“互聯網+中醫”診療業務。當前,互聯網醫院已覆蓋全國24個城市,上線等級醫療機構12家。

從線上到線下,大型醫院到社區診療機構,同仁堂醫養集團初步建起了覆蓋全國的醫療網絡,這也是支撐同仁堂醫養集團上市的重要資產。

目前來看,同仁堂醫養集團通過并購、劃轉、托管等資本方式初步完成了醫療體系布局,接下來將重點推進“中醫+養老”模式,這是同仁堂在醫養領域的關鍵一戰。

原材料暴漲300%,同仁堂急需第二增長曲線

同仁堂迫切需要在中醫藥業務之外,探索一個全新業務。

今年1月30日,同仁堂體系內三家上市公司——同仁堂股份、同仁堂科技、同仁堂國藥,股價遭遇了同步的顯著下跌。這一波動的直接原因是同仁堂在前一天晚間發布了2023年年度業績預增公告,從公告數據推出,其第四季度收入、利潤雙雙大幅下跌,這一消息迅速在市場中引起了連鎖反應。

同仁堂系公司在同一天股價集體下跌,直接反映出同仁堂體系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現狀。

同仁堂一年內股價走勢

從業務來看,三家上市公司主營業務為生產銷售傳統中成藥和部分保健品,其中同仁堂股份以傳統老一線品種為主,同仁堂科技以新一線品種為主,同仁堂國藥則以安宮牛黃系列和保健品(靈芝、高麗參等)為主。

值得注意的是,安宮牛黃系列作為同仁堂現金牛產品,三家上市公司均在生產售賣。某種意義上,安宮牛黃系列產品的營收對于公司的資產回報率、業績情況有重要影響。

2023年,安宮牛黃丸核心原料天然牛黃價格暴漲,1月每公斤天然牛黃價格還在50萬元左右,11月每公斤天然牛黃價格已經飆升至140萬元左右。到了2024年1月,每公斤天然牛黃價格已經來到160萬元的關卡。

中藥材原材料的暴漲,直接導致2023年同仁堂股份公司營業成本增加19.62%,至94.14億元,營業成本增幅超過營收增幅;毛利率也被壓縮1.51%至47.29%。

同仁堂科技同樣因原材料價格上漲等因素,2023年毛利率為42.04%,同比下降1.22%;凈利率為14.65%,同比下降2.07%,毛利率及凈利率均創下近5年來的新低。

除了面對原材料價格波動的影響,同仁堂還需面對質量管理、研發創新等方面的難題。

2018年末,江蘇電視臺都市頻道,曝光同仁堂集團下屬子公司同仁堂蜂業委托生產企業回收過期蜂蜜的違規行為。隨后,同仁堂蜂業被罰1420萬元,市場監管總局還撤回了同仁堂“中國質量獎”稱號。

受“蜂蜜事件”影響,此后3年同仁堂業績均處于下滑態勢,市值也被片仔癀反超。

此外,這些年同仁堂因產品稀缺性和差異化不足備受爭議,因此一直在積極尋找跨界增長點,比如2001年成立同仁本草亞洲護膚中心,進軍藥妝領域;2016年,推出同仁堂涼茶;2020年,推出中藥養生咖啡;2022年,賣起養生奶茶……

在跨界業務的領域探索中,同仁堂邁入了藥妝、咖啡、奶茶等新興市場。這些市場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但也面臨著激烈的競爭格局。作為跨界者,同仁堂很難做出些許成績。

但醫養領域不同,同仁堂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憑借傳承百年的中醫藥資源,同仁堂具備與養老產業深度融合的獨特條件。

更關鍵的是,當前中國的養老產業仍處于成長階段,尚未形成具有絕對優勢的行業巨頭。同仁堂若能充分發揮在中醫藥領域的專業優勢,結合現代養老服務的創新模式,有可能在養老產業中占據一席之地。

大生意也難做

養老產業是個大生意,但不一定是個好生意。

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末,中國60歲及以上人口達2.9億,占總人口比重達21.1%。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超2.1億,總人口比重達15.4%。

老有所養、老有所醫成為重要命題。因此,眾多企業都在逐漸從單一的養老照護向“醫療+養老”結合模式轉變,提供包括基本醫療、康復治療、長期護理等在內的一站式服務。

以較早入局該賽道的大型會員制養老機構親和源為例,上線即推出了24小時專業護工、專職醫生服務。在其宣傳海報中,清晰寫著提供家庭醫生、慢病管理、醫療協助、康復理療、綠色通道和自助護理六大特色醫養服務,但這些服務價格不菲。

《天下網商》查詢位于上海的親和源迎豐老年公寓得知,如果老人想入住該公寓,最低僅床位費就要4800元/月起,如果老人不能自理,每月護理費起步價5000元,單月收費區間在6800-18000 元。

可即便收取如此高昂的費用,親和源還是陷入了虧損困境。創始人奚志勇也因未能完成業績承諾被告上法庭。

據宜華健康(親和源母公司)公布的2018、2019年年報顯示,親和源2018年營收約2.78億元,成本約2.43億元,凈利潤約3415萬元;2019年營收約2.19億元,成本約3.15億元,凈虧損9619萬元。

親和源多個項目醫療配套遇阻,是2019年業績大幅下滑的重要原因。據悉,親和源上海、杭州、青島等項目未能如期開辦內設醫療機構,直接造成部分已入駐客戶流失。

其他高端養老社區的日子也不好過。主打“保險+醫養”的泰康養老2023年四季度償付能力報告顯示,2023年,公司全年累計凈虧損9.75億元,與2022年10.28億元的凈利潤相比大幅轉虧,同比下降194.8%。

運營成本高企、以及高端養老高消費門檻,成了利潤增長的攔路虎。為了維持業務發展,今年4月泰康集團擬向泰康養老增資20億元,這是自去年4月、8月獲得注資以來,泰康養老又一次獲得增資。

如果不是有泰康集團這一強大后盾的支持,泰康養老或許已難以維系。

相較親和源、泰康養老的跨界入局,同仁堂醫養集團有傳承百年的中醫體系,這是其他養老社區無法比擬的差異化競爭優勢。

為此,同仁堂醫養集團依托中醫院資源,推出了中醫特色的“醫養結合”服務體系,目的是通過中醫健康管理、中醫慢病康復、樂活養生養老、失能失智照護四大服務,以“療程+課程+旅程”的服務模式,為老年人提供康養服務。

同仁堂醫養集團規劃,先立足一線城市,再輻射新一線宜居城市,逐步搭建全國連鎖中醫特色健康養老服務體系。這是一個較為穩妥的擴張策略。

不容忽視的是,醫養產業雖然是個萬億大賽道,但目前尚未跑通“新模式”、且有賴于入局者長期重資產的投入,可見這也是一門難做的生意。

今后,同仁堂醫養集團倡導的“中醫+養老”的特色模式,在市場中潛力如何,能否成為奪取市場份額的有效引擎,這一切還需經過市場驗證。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北安市| 威海市| 长春市| 台湾省| 宜章县| 永登县| 綦江县| 台北市| 阳东县| 垦利县| 湖南省| 鄂尔多斯市| 孝昌县| 那坡县| 久治县| 乌拉特中旗| 察隅县| 滦南县| 晋中市| 伊宁市| 琼海市| 汤阴县| 邓州市| 新巴尔虎右旗| 仁布县| 资中县| 福安市| 岳普湖县| 盖州市| 湄潭县| 晋江市| 奎屯市| 长治县| 永福县| 游戏| 邓州市| 甘孜| 高唐县| 武邑县| 虞城县| 贺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