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獵云網 孫媛
90后AI創業者又融資了,這一次還是清華系。
4月28日,據AI科技評論消息,前爆款產品“妙鴨”產品負責人張月光創辦的北京沐言智語科技有限公司(簡稱:沐言智語)成立半年已完成4輪融資,總額接近3億元。
其中,背后主投方分別有高榕資本、礪思資本、明勢資本、高瓴資本。結合天眼查信息來看,博裕資本、智譜AI、零一創投、險峰長青等也均在資方之列。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沐言智語還未發布任何新產品及跑通商業模式,就已獲得一眾VC跑步進場。可以說,這跟帶隊的張月光不無關聯。
本科畢業于清華,90后張月光曾就職于阿里字節后創業,當時阿里零一險峰就帶資進場。不過隨后他就回歸阿里,于去年開發出了在C端火爆出圈的妙鴨相機,以“第一批AIGC產品經理”為人所知。
大廠閱歷+爆款產品+二次創業,可以說是擊中了VC的心巴。而這已經是這個月內,90后清華系創業者在AI賽道獲得的第三筆融資。
4月11日,95后曾國洋聯創的面壁智能完成了由春華創投、華為哈勃領投的數億元A輪融資,一天后,清華計算機系博士田天創辦的瑞萊智慧(RealAI)也官宣了新一輪戰略融資,由北京市人工智能產業投資基金投資。
可見,90后正掀起清華系在AI賽道的新篇章。
90后逐鹿AI,VC追著“清華”投
談及沐言智語半年融4輪的現象級表現,在一級市場VC眼中,也是一個“聽說融了很多錢”的傳說。
有接近融資交易的投資人對獵云網表示,投資沐言智語是機構合伙人級別做的決定,項目具體情況還沒有內容可以對外。
更有投資人表示該項目是“投不進”的情況,一是追不上張月光,好幾家機構都是之前創業的老股東,并不對外聊,二是做什么都還沒明確就拿了很多錢,類似“AIGC創業拆盲盒”,根本下不去手。
在沐言智語的投資人名單上,也能看到張月光2018年創辦北京比特星光科技有限公司時,老股東零一創投、險峰長青的二度加碼。
不過正如AI科技評論中有投過沐言智語的投資人評價,張月光對AIGC的認知是擲地有聲的。
他判斷,AIGC 關鍵是在于 G(Generative,生成),即生產力工具的變化,而妙鴨的產品核心就是 G,這或許也是張月光能獲得市場投票的原因。
在此之前,張月光于2012年本科畢業于清華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后,也先后打造出一些有名氣的產品,譬如參與支付寶春節“集五福”和“咻一咻”項目的策劃、2018年今日頭條下的第一場新年“紅包雨”等等。
而張月光帶隊的沐言智語也并非今年第一個有著現象級融資表現的清華系90后創業項目。
把時間線撥回到2個月前,在大模型賽道,吹響清華系號角的還當屬循環智能前聯創、現任月之暗面創始人的“天才學霸”楊植麟。
其攜清華系學霸團隊打造的月之暗面,成立僅2個月,就獲得了老伯樂紅杉中國、真格基金的天使輪投資,估值達3億美元,到2月19日的A輪,其投資人名單更是加入了美團、小紅書、阿里、礪思資本等知名企業及機構。
再到大火的具身智能,也見到了清華系90后的身影,譬如開年就獲億元級融資的星動紀元。
其靈魂人物陳建宇是清華大學交叉信息研究院助理教授、博導,2023年8月星動紀元由清華控股出資設立,孵化于清華大學交叉信息研究院,不到半年聯想創投、金鼎資本、清控天誠趕來押注,老股東世紀金源直接超額追投。
再回到2周前,由春華創投、華為哈勃領投,完成數億元新一輪融資的面壁智能聯合創始人兼CTO曾國洋也是來自清華的90后。
這個1998年出生的成都小伙,保送清華后就進行大模型相關的研發工作,是智源悟道·文源中文預訓練模型團隊骨干成員之一。
而這家成立于2022年的大模型創企,去年發布了大模型驅動下的Al Agent“三駕馬車”,全面覆蓋單體智能、群體智能和智能體應用框架領域。
而就在面壁智能宣布融資的第二天,由90后清華計算機系博士田天創辦的瑞萊智慧(RealAI)也跑來“官宣”。
這個高中憑借物理競賽全國金獎保送清華計算機系,隨后“一路到博”的90后,于2018年畢業后就召集小伙伴扎進AI創業,依托清華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發起設立,提供以AI安全為核心能力的AI平臺產品與行業解決方案的瑞萊智慧。
目前公司已推出“大模型安全基座”與“AI生成內容檢測基座”兩條產品線,分別對應人工智能內生與衍生安全風險。迄今公司已完成6輪融資,其中,2021年的超3億元A輪融資更是超7家機構上演“團購”。

來源:獵云網
據不完全統計,清華大模型產業創業項目可大致分為大模型跟AI Infra兩類,前者有深言科技、生數科技、冪律智能、智譜AI、聆心智能、面壁智能、百川智能、光年之外、銜遠科技、循環智能、月之暗面;后者有一流科技、硅基流動、潞晨科技、無問芯穹。
從名單來看,90后在清華系角逐AI的創業圖譜上,已占有一席之地。
名師+高徒,清華系“AI星云”璀璨
事實上,清華在AI底層技術實力的浸潤“久矣”。
作為中國人工智能奠基者,清華大學張鈸院士曾分享,清華大學在人工智能本科教學的定位是,培養以“通識”為主,適當兼顧“專識”的高端人工智能人才。
作為國內最早開展人工智能教學和科研的單位之一,清華大學于1978年建立“人工智能與智能控制”教研組,于1985年成立國內第一個智能機器人實驗室,于1990年建成全國首個以“智能”命名的國家重點實驗室。
進入新時代,清華更是相繼成立腦與智能實驗室、未來實驗室、人工智能研究院、人工智能國際治理研究院、智能產業研究院,在人工智能領域進行了全方位布局。
其中,2018年,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的成立,更是被稱為大模型行業的“黃埔軍校”。
微軟總裁布拉德·史密斯認為,這是在全球人工智能領域,與微軟合作的Open AI、谷歌共同處于絕對前列的三家公司。
4月27日,在清華大學113周年校慶到來之際,清華大學還成立人工智能學院,聚焦“人工智能核心基礎理論與架構”和“人工智能+X”兩個重點方向,由圖靈獎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姚期智擔任清華大學人工智能學院首任院長。
學而優則創,清華在人工智能上的人才培育持續推進,在大模型及AIGC的新時代中,創造出了一支強大的AI鐵軍。
去年2月,畢業于清華大學無線電專業的王慧文率先入局AI大模型,官宣創立光年之外后,迅速拿下大把融資,4個月便長成獨角獸,還完成了對One Flow的收購,后者同樣也是清華創企,創始人是中國人工智能奠基者張鈸院士的學生袁進輝。
今年1月,休養半年的王慧文又悄然現身于袁進輝新創業公司硅基流動(SiliconFlow)的首輪融資投資人陣容中。
同年官宣大模型創業之旅的王小川,則是攜手前搜狗COO、清華1998級校友茹立云聯合創立人工智能公司百川智能,旨在打造中國版的OpenAI基礎大模型及顛覆性上層應用,近日還被傳出進行新一輪數億美元融資,或將成為國內2024年最大AI領域融資之一。
除了師兄們帶頭外,“名師+高徒”也構建了清華系AI創業圖譜的獨特一幕。
譬如桃李滿天下的清華計算機系教授孫茂松,唐家渝、涂存超、劉知遠、豈凡超等手下一眾高徒均受到資本熱捧。
唐家渝與清華計算機系教授朱軍團隊打造的生數科技,基于底層多模態通用大模型,面向圖像創作、3D資產創建等場景打造垂類應用,一年融了3輪,螞蟻集團、BV百度風投、啟明創投等悉數入場。
涂存超創辦的冪律智能基于NLP、數據挖掘等技術,面向各大企業的智能合同全生命周期管理,亦獲得了藍馳創投、源碼資本、紅杉中國、經緯創投、線性資本等一眾知名VC押注。
劉知遠作為首席科學家,與其學生曾國洋聯合創立了面壁智能;孫茂松自己也作為首席科學家加入了學生豈凡超創辦的深言科技,該公司于去年融資3輪,獲騰訊投資、紅杉中國、奇績創壇等機構青睞。
此外,清華計算機系教授唐杰作為首席科學家的智譜AI。不僅去年一口氣拿到25億元融資,背靠美團、螞蟻、阿里、騰訊、小米等一線機構,更是對外建立了清華系AI投資版圖,投向了生數科技、沐言智語、聆心智能,上演了清華學子在AI江湖中攜手合作的一幕。而其高徒楊植麟,則以月之暗面刷新賽道融資記錄。
現如今,這些創企之間已然形成了清華系的AI星云。
宇宙的浩瀚璀璨,源自星云的擴散彌漫。立于大模型浪尖的清華,又將在AI新時代續寫更多濃墨淡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