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莊鍵
“在實現全固態電池產業化的過程中,我認為半固態是一個必然的發展階段,同樣也是值得尊重的科技進步。”
清陶能源聯合創始人、總經理李崢在4月28日舉行的CIBF2024先進電池前沿技術研討會上稱。清陶能源是國內固態電池明星公司,其與上汽集團在去年成立了合資企業,目標是共同推動全固態電池量產。上汽集團也是清陶能源的主要投資方之一。
上汽集團旗下智己汽車于今年4月宣布,固態電池已在新車型智己L6量產裝車,續航里程超過1000公里。清陶能源正是該款動力電池的供應商。
不過,智己汽車官宣固態電池上車的消息,也引發了外界質疑,認為其混淆半固態電池和全固態電池的概念,是在玩文字游戲。
與現有的液態電池相比,全固態電池放棄了液態電解質,全部使用固態電解質,電解質是鋰電池的四大主材之一。這一差別使得其擁有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等特點,被認為是下一代電池技術的首選方案之一。
與全固態電池相比,半固態電池仍加入了部分液態電解質,用于解決全固態電池的量產問題。李崢此前已在多個場合明確,智己L6所搭載的動力電池為半固態電池,其電解質中90%為固體,但仍然使用了10%的液態浸潤劑,幫助提高固態電解質的鋰離子導電性。
在清陶能源所制定的全固態電池進階路線圖中,半固態電池的量產是第一步,其最終目標是在2027年量產能量密度超過500瓦時/公斤的全固態電池。能量密度是決定新能源汽車續航里程的重要參數,傳統液態電池的能量密度上限為350瓦時/公斤。
上述研討會上,李崢解釋稱,固態電池的發展需要逐步實現,不太可能一步到位實現全固態電池量產,因為材料、工藝、設備都是新的。
“只有通過半固態電池的發展階段,才能完成全固態電池工藝的成熟化、設備的穩定和關鍵材料量產。如果沒有這些,那么全固態電池只能是空中樓閣。”李崢稱。
全固態電池仍然面臨諸多科學和工程問題。即使是動力電池龍頭寧德時代(300750.SZ),也僅公布了在2027年小批量生產全固態電池的目標。該公司首席科學家吳凱稱,屆時全固態電池大批量生產仍然會面臨諸多問題。
在全固態電池量產時間仍不明朗的情況下,半固態電池成為了多家中國電池企業的主攻方向。除清陶能源外,衛藍新能源的半固態電池也已在蔚來汽車ET7車型上量產裝車。
在李崢看來,對于半固態電池技術的一項重要評價標準,在于其是否能支持未來全固態電池的量產。
他以智己L6所搭載的半固態電池為例稱,通過量產該款電池,清陶能源實現了無機固態電解質粉體量產、復合正極設計等關鍵技術突破。同時,用于生產該款半固態電池的產線設備中,有30%是與液態電池有明顯差異的新設備。
在中科院院士歐陽明高看來,作為過渡技術路線,國內發展半固態電池有必要有且意義,但更重要的目標,仍是具有顛覆性的全固態電池技術開發。
根據清陶能源的規劃,明年,該公司開發的第二代半固態電池將在多款新車型裝車,實現超10萬輛級的量產。更為重要的全固態電池樣車裝車測試,則計劃在2026年實現。
李崢稱,隨著含鋰復合負極的量產,搭載清陶能源全固態電池的車型也將批量交付,但未明確批量交付的具體時間表。不過他透露稱,其合作方上汽集團預計將在今年5月下旬官宣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