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張熹瓏
“一方面,我們希望用投資推動廣州工業創新;另一方面,同時考慮投資標的強鏈補鏈價值、稅收就業帶動等。以汽車為例,我們相繼在動力電池、智能車燈、高壓線束等領域,參與中車時代、嘉利股份、天海電子、粵芯半導體等股權投資,彌補廣州零部件的短板和不足。”
4月26日,廣州工控集團董事長景廣軍在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廣州)制造業創新發展高峰會議間隙接受界面新聞采訪時指出。
在會上,廣州工控集團與廣州產投集團共同設立目標規模100億元的產業投資基金,圍繞廣州先進制造業全產業鏈布局。
另外,廣州工控與粵科金融集團舉行了組建母基金和意向子基金的簽約。據介紹,成立的粵科工控科創投資母基金目標規模達100億元,通過與優質GP合作下設市場化專業子基金,重點圍繞先進制造領域中新興材料、核心部件、高端裝備等產業鏈上下游及相關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開展投資。
廣州工控集團與廣州產投集團是地方國資LP(有限合伙人)的典型代表,分別在2019年和2021年成立或改組,前者由廣鋼集團、萬寶集團、萬力集團、廣智集團重組而成,后者以廣州發展、珠江啤酒和廣環投為最基層資產,擁有4家基金管理公司。
粵科金融集團則是廣東省人民政府授權經營的國有企業,是國內最早成立的創投機構之一,也是國內首家省級科技金融集團,投資覆蓋全省17個戰略性產業集群、3000多家科技企業。
景廣軍告訴界面新聞,一般而言,大部分市場化基金投資者偏好短平快的頭部項目,而廣州工控集團兼具 “投資平臺”“國有企業”的雙重角色,在投資過程中以自有資金為基礎,投資期限更長,對風險容忍度更高,更看重企業的成長性,強調“淡化時間軸、突出產業軸”。
截至2023年底,廣州工控管理基金群的規模接近300億元,股權投資項目超過70個。2023年,廣州工控以365.885億美元的營業收入首次躋身《財富》世界500強。
廣州產投集團則在2023年牽頭成立了總規模達2000億元的廣州產業投資母基金和廣州創新投資母基金,前者以大中型成熟項目為重點,面向半導體與集成電路、新能源、生物醫藥與健康、先進制造、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消費等產業領域,后者致力于“投早、投小、投科技、投創新”。
廣州產投集團副總經理姚樸在去年12月出席活動時曾提到,政府引導基金將主動下場做直投,借以實現精準招商,以廣州產投集團的“子基金+直投”模式為例,“跟頭部機構合作以后,讓這些機構推薦高質量項目,我們進行優選并跟投。我們也是企業,很多項目落地需要地方資金的支持,能在促進產業落地的同時獲取比較好的投資收益,促進母基金運作。”
校企合作是另一個方向。4月26日,中國工程院院士、華南理工大學校長張立群介紹,華南理工大學正和廣州工控集團合作共建新型聯合研發中心,聚焦可循環材料、生物基材料、自修復材料等新材料方向及新能源汽車用輪胎的仿真技術、制造工藝等。
地方國資LP密集出手的背后,廣州要破解工業增長的困境。
目前,廣州汽車制造業生產仍處于承壓,1-2月實現增加值同比下降2.4%。景廣軍曾指出,廣州汽車的整車和零部件的比是1:0.37,全廣東省是1:0.78,但在先進制造業強市,基本上是1:1.7,一個整車拉1.7的零部件,包括歐洲、日本等地區。
景廣軍表示,基于橡膠輪胎、車燈模具等存量產業,迄今為止,集團在汽車零部件產業鏈的布局已涵蓋動力電池、汽車電子、傳感器、汽車線束、輪胎、輕量化材料等多個核心領域。
廣州工控近半年來較大的一次投資動作發生在2023年11月底,擬入主“軟包動力電池第一股”孚能科技,由協議轉讓改為定增認購12%的股份,順利完成后,廣州工控將成為孚能科技控股股東。
今年一季度,廣州工控集團汽車零部件產品產值同比增長57%。景廣軍透露了目前在動力電池、汽車線束等細分領域的最新進展:孚能科技30GWh新能源電池廣州基地項目一、二、三標段施工基本完成,萬力輪胎三期年產1200萬條半鋼子午線輪胎項目開工建設,并計劃在花都跟某頭部企業合作打造國內首個汽車運動后市場產業基地。
在活動上,新組建的廣州工控新能源汽車零部件集團揭牌,發布汽車零部件新品,包括孚能科技的超級軟包動力電池解決方案-SPS,萬力輪胎最新一代SU306 ULTRA輪胎,天海汽車電子的車載萬兆以太網總成系列產品等。據介紹,SPS可以實現1000公里續航,充電10分鐘可續航400公里,可銜接半固體及固態電池的制造。
此外,廣州工控集團發布的10項科技創新產品中,還涉及電子大宗氣體、高端裝備、智慧樓宇等多個制造業領域,指向核心技術。
在半導體行業使用最廣、用量最大的氮氣領域,旗下廣鋼氣體制造的Super-N30KPro電子級制氮機目前已實現量產,在合肥2個現場穩定運行。該制氮機可生產多種產品,氮氣產品純度可達PPB級(十億分之一),同時可副產PPB級高純氧和工業氧以及粗氪氙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