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高菁
“通過業務重組,公司的業務更加契合市場發展趨勢了。”
4月25日,霍尼韋爾智能工業科技集團副總裁兼中國總經理柴小舟在媒體日活動上向界面新聞表示。
2024年1月1日,霍尼韋爾的業務組合調整正式生效,更新后的組織架構聚焦自動化、未來航空和能源轉型三大發展趨勢,包括四個業務集團,分別為智能工業科技集團、航空航天科技集團、智能建筑科技集團、能源與可持續技術集團。
其中,智能工業科技集團為霍尼韋爾目前在華體量最大的業務之一,為新能源汽車、儲能、工業生產、半導體制造等行業提供自動化控制系統、自動識別設備及軟件、全面的個人防護設備等。
“在中國,勞動力成本持續提升,國內企業紛紛向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方向轉型,與此同時,國家也在倡導智能制造,為智能工業科技集團提供了增長機會。”柴小舟說。
此次媒體日活動的舉辦地為霍尼韋爾南京工廠,是霍尼韋爾在華最大的傳感器生產制造基地。據霍尼韋爾南京工廠廠長陳勇介紹,該工廠每年能夠生產3億個傳感器,折合每秒生產9.5個。
南京工廠生產的產品中包括傳感器和氣體探測器,除了供應中國,也供應全球市場。
傳感器是一種檢測裝置,能夠感受外界的信號、物理條件(如光、熱、濕度)或化學組成(如煙霧),并將探知的信息傳遞給其他裝置,主要用于工業控制、醫療、汽車、環境檢測等領域。氣體探測器則是一種檢測氣體濃度的儀器。
據柴小舟介紹,南京工廠的本土化率已經能夠達到70%以上,大多產品從設計到生產全流程均由中國本土團隊負責。
在供應商的選擇上,霍尼韋爾也會優先選擇國內企業,并在合作過程中,反向提升了本土供應商的產品實力。“例如有些供應商原先僅能供應消費級原材料,現在已經進一步具備了提供工業級原材料的能力。”柴小舟說。
南京工廠當前的研發重點領域包括新能源汽車行業、儲能行業、工業生產行業等。
在儲能領域,霍尼韋爾擁有氣體傳感器、熱失控傳感器、電流傳感器等產品,起到保障儲能系統安全以及正常運營的作用。
霍尼韋爾智能工業科技集團傳感與安全科技事業部副總裁兼中國總經理劉威指出,過去兩年,儲能行業發展迅速。
他表示,中國去年發布的《電化學儲能電站安全規程》,是中國儲能安全領域的首個指引性文件,也充分體現出國家對于電化學儲能電站安全問題的高度重視。
在劉威看來,相較于目前業內一直在談的“成本問題”,儲能傳感器領域更應關注的是產品的安全性,以及其本身是不是符合國際或者國家的相關規范。
展望未來,劉威表示,霍尼韋爾南京工廠將在新能源、半導體芯片領域持續發力。同時,船舶制造、氫能將有可能成為下一個業務增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