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上午10時16分,全國第一個全自主運行系統(TACS)示范工程——青島地鐵6號線一期開通。至此,青島地鐵運營線路增至8條,運營里程增加至348公里,運營車站增加至169座(其中換乘車站增加至16座)。據悉,“6號線一期開通”為今年青島市政府在城鄉建設和改善人民生活方面重點辦好的實事。

21座車站,串起西海岸新發展
據介紹,6號線一期整體位于西海岸新區,起于靈山灣站,終至橫云山路站,全長30.8公里,共設21座車站,分別為靈山灣、辛屯、華山、星海灘路、趙家廟(影視產業園)、毛家山(黃海學院)、西門外、北門外、王家港、九頂山、錢塘江路(青職學院)、扒山(濱海學院)、青大附院西海岸院區、港頭、薛家泊子、馬家樓、抓馬山、青島九中(幸福小鎮)、河洛埠(中德生態園)、山王河(福萊社區)、橫云山路。其中在王家港站可換乘1號線,在辛屯站可換乘西海岸快線。全程運行約50分鐘,全程最高票價6元。
6號線一期串聯了靈山灣影視文化產業區、經濟技術開發區、山東自貿區(青島片區)、中德生態園等西海岸人口集中、產業聚集的重點區域,線路開通后將大大加強這些區域之間的聯系,全面加強西海岸新區與青島東岸和北岸城區間的快速交流,深化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同時,作為西海岸新區的第三條地鐵線路,6號線一期的開通將加快補齊西海岸新區南北向的交通短板,為國家級新區建設提供更加便捷的軌道交通支撐。
6號線一期不僅是一條發展線,還是一條民生線。途經青大附院西海岸院區、青島濱海學院、青島職業技術學院、青島黃海學院等醫院、院校以及大型社區,開通后,將極大提高沿線居民、學生出行效率,有效緩解地面交通壓力。

TACS來襲,技術最驚艷
6號線一期于2019年12月開工建設,工程建設高峰時期,現場建設者達到5000余人,工程歷時4年多建設完成。
作為青島地鐵打造的首條智慧地鐵示范線,在建設、運營中采用了許多新工藝、新技術。由青島地鐵集團聯合中車四方股份、中車四方所、上海富欣、中興高達等研發的、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全國首個列車全自主運行系統(TACS),讓列車擁有了“最強大腦”。列車行進無需地面信號指揮,可以根據時刻表,自行確定要運行的時間、速度和行駛的區域,實現自主控制、智能啟停。
6號線一期開通是全自主運行系統(TACS)示范工程的成功落地,標志著我國在城軌領域取得了自主創新的重要成果,實現了中國軌道交通裝備由“從無到有”到“技術領跑”的跨越,揭開了中國城軌列車運行控制領域的嶄新一頁。
在6號線一期的建設中,青島地鐵集團西海岸建設分公司歷時10個月攻克了裝配式車站設計、生產、拼裝全鏈條施工難題,完成6座裝配式車站共計12萬噸的主體結構拼裝,同時在站臺板、樓梯、設備安裝、變電站等19個方面采用預制裝配工藝。6號線一期也是國內地鐵首次在暗挖車站大規模應用“主動支護技術”的線路,該技術獲評國際領先水平。另外,首次采用大規模盾構集群作業,區間機械化率達91.6%。青島地鐵集團踐行綠色低碳發展理念,復合再生儲能裝置每年節電約600萬度。在橫云山路站、抓馬山車輛基地采用建筑光伏一體化技術,裝機容量0.9兆瓦。
6號線一期還大規模采用了“多等級減振道床+預制軌道板”及CPⅢ技術,鋪軌質量TQI指數、噪音指標顯著降低,保障列車“悄無聲息”地在地下穿行。值得一提的是,6號線一期還大規模使用了清水混凝土工藝,在7座準清水車站采用簡裝工藝,細膩如鏡的紋理與色澤,充分展現混凝土的自然質感。

智慧車站,運管效率大提速
6號線一期運用了智慧車站、智慧運維系統等諸多智能技術,建成了全場景、全功能的智慧車站,通過人工智能、物聯網、視覺識別、檢修機器人等技術,可以及時發現設備故障和突發情況,實現了運營業務的自動化控制和智慧化管理,讓車站擁有更“聰明”的“智慧大腦”,讓運營服務和管理,實現了從“手工操作”到“人工智能”的升級,大大提高了運營管理效率。
青島地鐵運營公司錨定“AAA級高水平開通目標、設備高質量運行、人員高效率運作,建立適配TACS的運營管理新體系”總目標,堅持黨建統領、目標導向、問題導向、系統觀念,以“管理、技術、智慧、安全”為抓手,在“新、細、美、智、融”上持續發力,累計完成約3000余人次崗位取證,編發513部規章、71部應急預案,完成了264項演練,各項初期運營準備工作均已完成,行車組織、站務運作及設備維保工作已正常運轉。

為助力6號線一期開通首日的客運服務保障,青島市地鐵志愿服務協會提前摸排線網需求,精準招募145名青年志愿者,其中包含30位沿線高校志愿者,青年志愿者用親切的笑容和熱情的服務,又一次向廣大市民乘客展示了青春擔當。
地鐵6號線一期的建設和運營,對于青島地鐵來說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它是青島地鐵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積極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的一次生動實踐。


來源:推廣
最新更新時間:04/26 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