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百度自動駕駛10年,研發投入1500億但走不出商業化困局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百度自動駕駛10年,研發投入1500億但走不出商業化困局

從集度到極越,百度撐不起智駕了?

圖片來源:界面新聞 匡達

文|GPLP犀牛財經 孫志富

“謠言不可信,我們不僅沒有放棄,而且還要做到更好。”在Apollo汽車智能化產品會上,百度集團副總裁、智能駕駛事業群組總裁王云鵬回應了近期百度放棄智能駕駛L2業務的傳言。

王云鵬還表示,百度深耕自動駕駛超過10年,在地圖領域已經布局20年,始終堅信通過AI技術與車輛工程緊密融合,可以讓汽車更聰明,讓出行更簡單。

正如王云鵬所言,在2013年入局自動駕駛領域后,百度已經苦苦耕耘了十余載。據百度財報,自2015年正式成立L4事業部以來,百度每年的研發投入都不低于100億。即使處于虧損的2019年,其研發投入也同比上升16%,超過了183億元。2021年更是躍升到200億元以上,2022年為223億元左右。近十年,累計研發投入接近1500億元。

然而,如此持續巨資投入,百度自動駕駛卻遲遲未能打破商業化困局,盈利成了最大挑戰。

研發1500億走了10年   百度自動駕駛依舊困在商業化里

在百度布局自動駕駛的10余年時間里,先后推出了阿波龍巴士項目、共享無人車項目以及智能駕駛解決方案等內容。

百度與廈門金龍歷時兩年合作推出的阿波龍巴士,作為全球首款L4級量產自動駕駛巴士,曾被寄予厚望。2018年百度AI開發者大會上,阿波龍巴士首次亮相,李彥宏親自為其站臺。

按照規劃,阿波龍巴士會陸續在北京、雄安、武漢、重慶等地落地布局,但是后來由于造價較高,落地的項目又更多是公家行為,商業化范圍有限,阿波龍巴士逐漸淡出。

共享無人車是百度布局最廣最深的項目,除了外界所熟知的無人出租車(Robotaxi)之外,百度還在無人卡車、無人公交、礦山和園區等場景都有涉足。不過后來百度逐漸把重點放在了無人出租車上面,蘿卜快跑成了百度最為外界所熟知的共享無人車項目。

據百度公布的數據,截至2024年1月2日,蘿卜快跑總服務量超500萬單,已駛入全國十多個城市。

按照百度的說法,蘿卜快跑這一塊是目前最有希望實現盈利的板塊。4月19日,王云鵬在百度Apollo成立七周年當天發布全員信。王云鵬在信中表示,接下來,百度將聚焦蘿卜快跑正毛利并跑通商業模式,百度自動駕駛汽車在城市道路測試和運營里程已經超過了1億公里,1億公里的測試和運營里程之后,還要實現1個億的收入、1個億的利潤。

在L4自動駕駛遲遲無法真正 “量產”的情況下,百度開始使用“降維打法”,將L4級自動駕駛技術應用到L2+級智能輔助駕駛,走上百度Apollo自動駕駛技術的輸出之路,做主機廠的Tier 1。

過去幾年,百度先后和寶馬、長城,北汽、江淮等車企宣布達成合作,但是完整搭載其自動駕駛技術且實現大規模量產的車型并不多。這也給業界造成了一種印象,百度技術很牛,但不落地。

百度2021年一季報發布后,李彥宏在內部公開信中首次明確了百度Apollo智能駕駛業務的三種商業模式:一是為主機廠商提供Apollo自動駕駛技術解決方案,助力車企快速搭建自動駕駛能力;二是百度造車,端到端地整合百度自動駕駛方面的創新;三是共享無人車服務,通過提供自動駕駛的共享出行服務來實現商業化。

三年時間過去了,李彥宏明確的三種商業模式,依然還在商業化的探索中,并沒有真正實現落地,自動駕駛商業化需求也開始變得越發迫切。

前不久,王云鵬在首度發布的全員信中稱,百度Apollo將聚焦四場硬仗——完成自動駕駛基礎模型構建、蘿卜快跑毛利轉正并跑通商業模式、智駕智艙產品實現用戶體驗和性價比領先、百度地圖差異化競爭及市場份額跑贏大盤。

第一仗依然是研發投入,第二仗蘿卜快跑的商業模式還需要時間跑通,所以1個億的利潤依然要再等一等。智駕智艙是當下最火熱的賽道,因此也被外界視為百度快速見到“回頭錢”最大希望。

但是自從去年開始百度對智能駕駛的態度似乎正在發生轉變。

百度智能駕駛被冷落?

從2015年開始,智駕業務就一直被百度視為戰略核心,在每年的百度世界大會上都占據著重要的宣傳位置。

2018年,百度宣布與一汽紅旗聯合推出中國首款L4級自動駕駛乘用車。

2020年,百度向外界展示了Apollo無人駕駛商業化落地過程中的最新成果,會上李彥宏預測,自動駕駛5年后將全面商用。

2021年,李彥宏首次提出了“汽車機器人”的前瞻概念,并發布了具備L5級自動駕駛能力的百度Apollo“汽車機器人”。

2022年,百度在世界大會上發布了第六代量產無人車Apollo RT6,據悉,該款車型可實現無方向盤自動駕駛,技術落地時間“搶跑”特斯拉。

然而到了2023年,文心大模型成為了會議的“主角”,而智能駕駛卻被分配至七大分會場之一,作為基于大模型技術的AI原生應用出現。百度的宣傳重心和內部資源似乎開始從智能駕駛轉向文心一言。

外界認為,這一轉變背后,同樣反映的是百度智能駕駛業務多年來的商業化困境。

另外在去年初,IDG被爆大面積裁員。緊接著,負責百度Apollo平臺相關產品落地的IDG首席產品架構師郭陽和IDG智能汽車事業部總經理儲瑞松等高管被曝相繼離職。

去年6月,百度又對IDG進行了組織架構調整,旗下智能交通事業部(ACE)被劃歸到智能云事業群(ACG)。

彼時外界普遍認為,百度通過組織架構調整,有意對智能駕駛業務進行一定的收縮。

2023年11月6日,百度通過內部信宣布,李震宇不再擔任百度IDG負責人,職位由百度副總裁、自動駕駛事業部總經理王云鵬接任,這也是百度IDG時隔6年首次換帥。

百度的一系列動作被外界解讀為“智能駕駛正在被冷落”,但是如果從數據看,百度的智駕業務似乎做得還不錯。

根據百度官方信息, Apollo汽車智能化解決方案已在超過30個汽車品牌、超過200款車型量產,累計搭載超900萬輛。百度主要為廠商提供高精地圖、AVP(自主泊車)及ANP(Apollo領航輔助駕駛)等服務,包括“智駕、智艙、智圖、智云”四大系列產品。

智駕業務量產落地方面可以算是初見成效,差的只是大規模量產落地。百度本應該學習華為繼續猛攻主機廠,尋求突破。但是,伴隨著極越汽車的上市,百度智駕的重心開始偏轉到自家的車上。

從集度到極越,百度撐不起百度智駕

成立于2021年的集度汽車,在成立之初,就有業內人士猜測:“集度或許不是以賣車為最終目的。可能更類似于百度在自動駕駛技術領域的‘成果展示’”。李彥宏也曾直言,“集度汽車存在的目的,就是要把百度多年的自動駕駛技術、智能座艙技術第一時間推廣到市場上。”

一開始,集度汽車并沒有定義為一款車,而更像是一款附帶汽車屬性的機器人,致力于L4級別自動駕駛,以高階智能駕駛能力和高度智能交互能力定義智能汽車研發的全新理念——自由移動、自然交流、自我成長。

此后,在集度汽車的宣傳中基本都圍繞著汽車機器人概念展開,非常高調。集度汽車CEO夏一平曾公開表示:“我的目標就是每個月能賣一萬臺。現在把車造出來真的不用擔心,但并不是說把車造出來就可以賣的。”此外,夏一平還透露,“2028年集度將具備全年交付80萬臺汽車機器人的能力”。

然而2022年2月,工信部出臺的《關于開展新能源汽車委托生產試點工作的通知》,給了集度汽車一記重拳。通知對代工模式提出明確要求,即委托企業和受托企業都必須具備生產資質才能代工生產。這意味著如果集度汽車沒有生產資質,就不能直接委托吉利代為生產。

2023年,集度汽車突然變得異常低調,夏一平的社交賬號遲遲不更新,萬眾矚目的上海車展,也意外缺席。

李彥宏曾經講過,集度是百度十年自動駕駛研發實力的一張明牌,這張牌必須打出去,不能止于嘴上說說。所以,上市和交付成了集度汽車的重中之重。

為了保證集度汽車可以順利量產,去年8月,百度與吉利宣布戰略合作升級,百度將造車主導權交給吉利,選擇以技術方案提供方的身份參與造車。“集度汽車”更名為“極越汽車”,原集度汽車首款車型“集度ROBO-01”更名為“極越01”進入工信部最新一批汽車新產品公示公告。

去年10月,極越汽車旗下首款車型極越01正式上市,該車型被譽為全球智能水平的巔峰代表,定位中大型智能純電SUV,共推出極越01 Max和極越01 Max Performance兩款車型。

從集度到極越,這都背負著百度智駕的重托,然而二者都未能進一步幫助百度智駕走得更遠。

改名換姓緊急上市的極越汽車銷量表現與百度和夏一平的期望相去甚遠。相關數據顯示,自上市以來,極越01的總銷量不足2000輛,其中2024年前三個月的銷量分別為218輛、147輛和511輛。

上個月,夏一平在反思極越01銷量低迷的原因時,將矛頭直指營銷。而后,極越汽車的營銷端UD-用戶發展部門和銷售端UO-用戶運營部門兩大部門均出現了密集人員流動。但是,營銷的調整能否提振極越汽車的銷量,仍然是個未知數。

當下,智駕已成為各大新能源車企競爭的關鍵一環。對于極越01而言,智駕是其長板,但是極越卻似乎不懂如何把這個長板轉化成自己的優勢,并帶動銷量的發展。

前不久,夏一平拉著李彥宏對集度汽車的智駕能力進行了一番直播,但是從最終效果看,并不盡如人意,既沒有給極越帶來多大聲量,也沒有在網上掀起什么波瀾。

而后又傳出了百度已經放棄L2智駕業務的傳言,好在王云鵬百度Apollo智能汽車產品發布會上及時進行了辟謠。

據王云鵬介紹,為了更好實現自己的戰略目標,百度圍繞“艙、駕、圖”,帶來了升級后的產品矩陣。城市智駕的成本要做到足夠低,不能只在20萬以上的車選配,應該讓15萬的車都能標配。好的智圖,應該讓車機地圖和手機地圖成為一體,同步更新、一樣好用,讓車企不再發愁產品更新。好的智艙,應該要重構人和車的關系,成為車主離不開的貼心小助理。百度Apollo不僅要為車企提供現成的座艙智能體系,還要提供專家模型和開發工具,方便車企定制開發。

從這次圍繞“艙、駕、圖”的發布會來看,百度對于自己的智駕業務如何推進,似乎有了明確的脈絡,但是何時打破商業化困局,完成盈利依然還有待觀察。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百度

6.9k
  • 恒生科技指數漲幅擴大至2%
  • 百度據悉計劃最早下周發行首只點心債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百度自動駕駛10年,研發投入1500億但走不出商業化困局

從集度到極越,百度撐不起智駕了?

圖片來源:界面新聞 匡達

文|GPLP犀牛財經 孫志富

“謠言不可信,我們不僅沒有放棄,而且還要做到更好。”在Apollo汽車智能化產品會上,百度集團副總裁、智能駕駛事業群組總裁王云鵬回應了近期百度放棄智能駕駛L2業務的傳言。

王云鵬還表示,百度深耕自動駕駛超過10年,在地圖領域已經布局20年,始終堅信通過AI技術與車輛工程緊密融合,可以讓汽車更聰明,讓出行更簡單。

正如王云鵬所言,在2013年入局自動駕駛領域后,百度已經苦苦耕耘了十余載。據百度財報,自2015年正式成立L4事業部以來,百度每年的研發投入都不低于100億。即使處于虧損的2019年,其研發投入也同比上升16%,超過了183億元。2021年更是躍升到200億元以上,2022年為223億元左右。近十年,累計研發投入接近1500億元。

然而,如此持續巨資投入,百度自動駕駛卻遲遲未能打破商業化困局,盈利成了最大挑戰。

研發1500億走了10年   百度自動駕駛依舊困在商業化里

在百度布局自動駕駛的10余年時間里,先后推出了阿波龍巴士項目、共享無人車項目以及智能駕駛解決方案等內容。

百度與廈門金龍歷時兩年合作推出的阿波龍巴士,作為全球首款L4級量產自動駕駛巴士,曾被寄予厚望。2018年百度AI開發者大會上,阿波龍巴士首次亮相,李彥宏親自為其站臺。

按照規劃,阿波龍巴士會陸續在北京、雄安、武漢、重慶等地落地布局,但是后來由于造價較高,落地的項目又更多是公家行為,商業化范圍有限,阿波龍巴士逐漸淡出。

共享無人車是百度布局最廣最深的項目,除了外界所熟知的無人出租車(Robotaxi)之外,百度還在無人卡車、無人公交、礦山和園區等場景都有涉足。不過后來百度逐漸把重點放在了無人出租車上面,蘿卜快跑成了百度最為外界所熟知的共享無人車項目。

據百度公布的數據,截至2024年1月2日,蘿卜快跑總服務量超500萬單,已駛入全國十多個城市。

按照百度的說法,蘿卜快跑這一塊是目前最有希望實現盈利的板塊。4月19日,王云鵬在百度Apollo成立七周年當天發布全員信。王云鵬在信中表示,接下來,百度將聚焦蘿卜快跑正毛利并跑通商業模式,百度自動駕駛汽車在城市道路測試和運營里程已經超過了1億公里,1億公里的測試和運營里程之后,還要實現1個億的收入、1個億的利潤。

在L4自動駕駛遲遲無法真正 “量產”的情況下,百度開始使用“降維打法”,將L4級自動駕駛技術應用到L2+級智能輔助駕駛,走上百度Apollo自動駕駛技術的輸出之路,做主機廠的Tier 1。

過去幾年,百度先后和寶馬、長城,北汽、江淮等車企宣布達成合作,但是完整搭載其自動駕駛技術且實現大規模量產的車型并不多。這也給業界造成了一種印象,百度技術很牛,但不落地。

百度2021年一季報發布后,李彥宏在內部公開信中首次明確了百度Apollo智能駕駛業務的三種商業模式:一是為主機廠商提供Apollo自動駕駛技術解決方案,助力車企快速搭建自動駕駛能力;二是百度造車,端到端地整合百度自動駕駛方面的創新;三是共享無人車服務,通過提供自動駕駛的共享出行服務來實現商業化。

三年時間過去了,李彥宏明確的三種商業模式,依然還在商業化的探索中,并沒有真正實現落地,自動駕駛商業化需求也開始變得越發迫切。

前不久,王云鵬在首度發布的全員信中稱,百度Apollo將聚焦四場硬仗——完成自動駕駛基礎模型構建、蘿卜快跑毛利轉正并跑通商業模式、智駕智艙產品實現用戶體驗和性價比領先、百度地圖差異化競爭及市場份額跑贏大盤。

第一仗依然是研發投入,第二仗蘿卜快跑的商業模式還需要時間跑通,所以1個億的利潤依然要再等一等。智駕智艙是當下最火熱的賽道,因此也被外界視為百度快速見到“回頭錢”最大希望。

但是自從去年開始百度對智能駕駛的態度似乎正在發生轉變。

百度智能駕駛被冷落?

從2015年開始,智駕業務就一直被百度視為戰略核心,在每年的百度世界大會上都占據著重要的宣傳位置。

2018年,百度宣布與一汽紅旗聯合推出中國首款L4級自動駕駛乘用車。

2020年,百度向外界展示了Apollo無人駕駛商業化落地過程中的最新成果,會上李彥宏預測,自動駕駛5年后將全面商用。

2021年,李彥宏首次提出了“汽車機器人”的前瞻概念,并發布了具備L5級自動駕駛能力的百度Apollo“汽車機器人”。

2022年,百度在世界大會上發布了第六代量產無人車Apollo RT6,據悉,該款車型可實現無方向盤自動駕駛,技術落地時間“搶跑”特斯拉。

然而到了2023年,文心大模型成為了會議的“主角”,而智能駕駛卻被分配至七大分會場之一,作為基于大模型技術的AI原生應用出現。百度的宣傳重心和內部資源似乎開始從智能駕駛轉向文心一言。

外界認為,這一轉變背后,同樣反映的是百度智能駕駛業務多年來的商業化困境。

另外在去年初,IDG被爆大面積裁員。緊接著,負責百度Apollo平臺相關產品落地的IDG首席產品架構師郭陽和IDG智能汽車事業部總經理儲瑞松等高管被曝相繼離職。

去年6月,百度又對IDG進行了組織架構調整,旗下智能交通事業部(ACE)被劃歸到智能云事業群(ACG)。

彼時外界普遍認為,百度通過組織架構調整,有意對智能駕駛業務進行一定的收縮。

2023年11月6日,百度通過內部信宣布,李震宇不再擔任百度IDG負責人,職位由百度副總裁、自動駕駛事業部總經理王云鵬接任,這也是百度IDG時隔6年首次換帥。

百度的一系列動作被外界解讀為“智能駕駛正在被冷落”,但是如果從數據看,百度的智駕業務似乎做得還不錯。

根據百度官方信息, Apollo汽車智能化解決方案已在超過30個汽車品牌、超過200款車型量產,累計搭載超900萬輛。百度主要為廠商提供高精地圖、AVP(自主泊車)及ANP(Apollo領航輔助駕駛)等服務,包括“智駕、智艙、智圖、智云”四大系列產品。

智駕業務量產落地方面可以算是初見成效,差的只是大規模量產落地。百度本應該學習華為繼續猛攻主機廠,尋求突破。但是,伴隨著極越汽車的上市,百度智駕的重心開始偏轉到自家的車上。

從集度到極越,百度撐不起百度智駕

成立于2021年的集度汽車,在成立之初,就有業內人士猜測:“集度或許不是以賣車為最終目的。可能更類似于百度在自動駕駛技術領域的‘成果展示’”。李彥宏也曾直言,“集度汽車存在的目的,就是要把百度多年的自動駕駛技術、智能座艙技術第一時間推廣到市場上。”

一開始,集度汽車并沒有定義為一款車,而更像是一款附帶汽車屬性的機器人,致力于L4級別自動駕駛,以高階智能駕駛能力和高度智能交互能力定義智能汽車研發的全新理念——自由移動、自然交流、自我成長。

此后,在集度汽車的宣傳中基本都圍繞著汽車機器人概念展開,非常高調。集度汽車CEO夏一平曾公開表示:“我的目標就是每個月能賣一萬臺。現在把車造出來真的不用擔心,但并不是說把車造出來就可以賣的。”此外,夏一平還透露,“2028年集度將具備全年交付80萬臺汽車機器人的能力”。

然而2022年2月,工信部出臺的《關于開展新能源汽車委托生產試點工作的通知》,給了集度汽車一記重拳。通知對代工模式提出明確要求,即委托企業和受托企業都必須具備生產資質才能代工生產。這意味著如果集度汽車沒有生產資質,就不能直接委托吉利代為生產。

2023年,集度汽車突然變得異常低調,夏一平的社交賬號遲遲不更新,萬眾矚目的上海車展,也意外缺席。

李彥宏曾經講過,集度是百度十年自動駕駛研發實力的一張明牌,這張牌必須打出去,不能止于嘴上說說。所以,上市和交付成了集度汽車的重中之重。

為了保證集度汽車可以順利量產,去年8月,百度與吉利宣布戰略合作升級,百度將造車主導權交給吉利,選擇以技術方案提供方的身份參與造車。“集度汽車”更名為“極越汽車”,原集度汽車首款車型“集度ROBO-01”更名為“極越01”進入工信部最新一批汽車新產品公示公告。

去年10月,極越汽車旗下首款車型極越01正式上市,該車型被譽為全球智能水平的巔峰代表,定位中大型智能純電SUV,共推出極越01 Max和極越01 Max Performance兩款車型。

從集度到極越,這都背負著百度智駕的重托,然而二者都未能進一步幫助百度智駕走得更遠。

改名換姓緊急上市的極越汽車銷量表現與百度和夏一平的期望相去甚遠。相關數據顯示,自上市以來,極越01的總銷量不足2000輛,其中2024年前三個月的銷量分別為218輛、147輛和511輛。

上個月,夏一平在反思極越01銷量低迷的原因時,將矛頭直指營銷。而后,極越汽車的營銷端UD-用戶發展部門和銷售端UO-用戶運營部門兩大部門均出現了密集人員流動。但是,營銷的調整能否提振極越汽車的銷量,仍然是個未知數。

當下,智駕已成為各大新能源車企競爭的關鍵一環。對于極越01而言,智駕是其長板,但是極越卻似乎不懂如何把這個長板轉化成自己的優勢,并帶動銷量的發展。

前不久,夏一平拉著李彥宏對集度汽車的智駕能力進行了一番直播,但是從最終效果看,并不盡如人意,既沒有給極越帶來多大聲量,也沒有在網上掀起什么波瀾。

而后又傳出了百度已經放棄L2智駕業務的傳言,好在王云鵬百度Apollo智能汽車產品發布會上及時進行了辟謠。

據王云鵬介紹,為了更好實現自己的戰略目標,百度圍繞“艙、駕、圖”,帶來了升級后的產品矩陣。城市智駕的成本要做到足夠低,不能只在20萬以上的車選配,應該讓15萬的車都能標配。好的智圖,應該讓車機地圖和手機地圖成為一體,同步更新、一樣好用,讓車企不再發愁產品更新。好的智艙,應該要重構人和車的關系,成為車主離不開的貼心小助理。百度Apollo不僅要為車企提供現成的座艙智能體系,還要提供專家模型和開發工具,方便車企定制開發。

從這次圍繞“艙、駕、圖”的發布會來看,百度對于自己的智駕業務如何推進,似乎有了明確的脈絡,但是何時打破商業化困局,完成盈利依然還有待觀察。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望江县| 绍兴市| 新河县| 德令哈市| 鹰潭市| 大兴区| 宜春市| 榆林市| 西乡县| 德庆县| 长汀县| 辉南县| 邢台县| 宜昌市| 横峰县| 静安区| 绥芬河市| 江西省| 扬州市| 砀山县| 瑞昌市| 济南市| 怀安县| 新竹市| 保山市| 六盘水市| 乐昌市| 普陀区| 栾城县| 古浪县| 泸溪县| 安福县| 青海省| 河源市| 黑山县| 库车县| 桂阳县| 宜丰县| 宝鸡市| 金寨县| 眉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