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能源前瞻 叢 叢
編輯|和暢
進入2024年,新能源新車、改款車密集發布;降價潮此起彼伏,一天一個價;車企老板走向前臺,在視頻前賣力吆喝。
“卷”聲一片的環境下,新能源車企的打工人被夾在買賣市場中間。
2024年剛過去三分之一,邱杰就在上海某新能源汽車4S店,經歷了人生第一份正式工作的開始和結束。
“現在新能源車企這一領域壓力真的特別大,每天上班會非常壓抑。”邱杰感慨道。4S店的經理和店長會給銷售制定一些KPI,例如,每天必須約到2位以上試駕客戶,或者聯系幾位意向客戶。為了達成KPI,小邱一天要打幾十個電話,但絕大部分都是“無用功”。
做銷售一個多月后,邱杰就毅然決定離職,并且徹底跟新能源汽車行業說再見。與他同期的好幾位銷售,只待了半個月左右就陸續辭職。包括一位公關部同事,也在2024年初選擇離職,不久前還發了條發朋友圈表示,“躺平三個月,睡得賊開心。又想繼續躺,又想支棱起來……”
在整個新能源汽車行業,從車企到供應商的不同職位,無數不堪重負的打工人,在忙碌緊繃的高壓工作狀態下選擇離開,但總有更多人帶著向往與野心勇闖“紅海”——縱然市場卷出天際,新能源仍是目前發展前景最好的行業之一。
一線之困
北京國際車展在4月25-5月4日舉辦,各車企的銷售們迎來最忙的10天。
事實上,在2023年11月的廣州國際車展上,小洋就發現幾乎每位銷售人員的狀態都跟自己一樣,“肉眼可見的勞累和疲憊”。
在做4S店銷售前,小洋對崗位的期待是每周雙休,以及不錯的工資待遇。但真正入行后,他發現坐班時間雖是朝九晚六,但經常到晚上八九點的時候,同事們都還沒有離開。
另一位新能源汽車商超店銷售彭宇安,也對行業之卷深有體會。
彭宇安工作在北京,此前一直在新能源汽車行業從事售后。他覺得做售后完全沒有工作壓力,“其實說白了就是背會基本的產品知識,然后每天就是接待客戶,很枯燥無味。”
2023年底,為了尋求更高的收入,彭宇安從傳統車企跳槽到新勢力品牌,轉做一線銷售。
做汽車銷售的收入上限更高,同時也是一個壓力很大、很卷的崗位。彭宇安的日常接待和客聯任務沒有定量,但績效以結果導向,要求必須有試駕和訂單等實際產出。
一些傳統車企的經銷商,其銷售面對客戶有較大的議價空間,更容易拿下訂單。而彭宇安所在的車企是全國統一零售價,因此更考驗銷售方面的技巧,比如洞察到客戶在乎哪些點,去詳細溝通對應方面的優勢。
此外,如今的新能源車更偏向商超模式,雖然能吸引更大客流量,但不像4S店定位的客戶人群更精準,因此對銷售個人來說,成交率會更低一點。
2023年,國內一眾新能源車企中,理想汽車以累計37.6萬輛的銷量脫穎而出,同比增長近兩倍。與銷量成績對應的,是最高20薪的年終獎機制,或許正因如此,與合生匯其他汽車門店銷售對比起來,理想銷售的精神面貌也尤為突出。
“很多人覺得汽車卷,新能源卷,我并不這么認為。”一位理想銷售直言。以商超店的工作模式,她平均一天要接待三四十組進店客戶,但她表示自己完全不累,“這是做銷售的基礎,就跟上學一樣,要想學習好,就要有一個好習慣。”
在轉行前,彭宇安就很清楚銷售的工作性質,對此早有心理準備,但撲面而來的銷售壓力依然令他無比焦慮。為了薪資收入達到預期水平,彭宇安自我安慰,“目前也還可以接受,只能努力多賣車唄。”
自我救贖
和一線銷售一樣卷的自然還有供應鏈的打工人。
2022年,栗子機緣巧合下入職了現在的車載冰箱頭部企業。跟進項目是她最重要的日常工作,與主機廠客戶溝通每一階段、每一節點的需求,手中多個項目同時滾動,每日工作內容瑣碎而繁雜。
栗子剛進公司時,團隊氣氛是輕松愉悅的,大家都以為自己抓到了行業風口。自2024年以來,車載冰箱市場規模擴增。項目爆發式涌入,栗子的工作量突然間增多,明顯感受到整個行業的內卷變化。
最早關注車載冰箱賽道的,是對新鮮事物接受度較高的新勢力車企,帶著項目主動聯系合作,“公司都不想做,覺得他們事多”。從2023年中開始,栗子與客戶談項目,會聽說有兩三家公司也在參與競爭。到后面,競爭對手越來越強勁,3個月內,冒出一批車載冰箱勢力加入戰局。
對于新能源行業的內卷,栗子的觀點是不進則退,“要想保留行業頭部的地位,就要想方設法提升自己的產品,能力提升了那自然有其他的客戶來找我。”
栗子公司是國內最早一批做車載冰箱的企業之一,由于之前一直在“啃技術老本”,銷售面對客戶宣講的時候根本沒有競爭力,也講不出任何創新點,于是公司開始意識到技術創新的重要性。
真正行動起來是在2024年春節之后。公司在上海和廣東中山設立了兩個分部,專門負責車載冰箱的技術迭新。
栗子告訴新能源前瞻,目前公司最大的壓力便落在研發部門。主機廠的客戶會經常要求技術創新,給一些很難達到的技術目標,例如在成本有限的情況下縮短冰箱降溫速度。但研發部伙伴們有著很強的自驅力,大家一致同意,公司要想健康發展,必須去研究新能源行業前沿的科技。
今年栗子還發現,本屬行業內部的產品競爭,一下子進入了大眾視野,車載冰箱快要變成新能源車標配了。目前,栗子也在談與小米汽車下一款車型的車載冰箱合作。
另一位在新能源關鍵零部件制造商就職的魏昕,也感受到身為供應商的生存壓力。目前,公司在重慶建廠,布局了近20條產線,因為這里的電費和人工成本低。
“我們是用電大戶,一個月在江浙那邊用電就得幾十萬,而工業用電在重慶只要七毛錢左右一度,相當于一度電就打了小七折。”魏昕透露,對于大規模的制造企業來說,細微的電耗節省都能產生巨大效益。
能成為知名新能源廠商的供應商,均是通過優中選優的篩選評估,作為采購商同類別產品的唯一一家供應商,公司要面臨嚴苛的成本控制要求。目前,魏昕認為降本壓力“還是可以接受的,至少公司還存在嘛,我們也有能力繼續縮減成本”。
不得不卷
顯然,車圈里威馬和高合等的前員工,“已無企可卷”。
近期,合創汽車頻頻爆出不好消息。有員工在社交平臺上稱,公司因為財務緊張,3月只發了基本工資。甚至也有人表示,合創汽車要求全體員工協助經銷商賣車,賣不出去就會扣發工資。
新能源前瞻聯系了合創汽車的在職員工,截至發稿,并未獲得回復。
事實上,即便是在特斯拉這樣的電動汽車大廠的銷售人員,其銷售壓力也不小,不斷發短信或者打電話給潛在客戶就可見一斑。
小米SU7上市發布會那晚,北京某小米汽車商超店正同步轉播直播。銷售徐偉靠墻站在LED屏對面,滿懷期待和激動。“這款車終于上市了。我們完成了前期的努力,給自己也交出一個階段性的答卷。”
小米造車作為新能源汽車市場強勢入局的新血液,無論從訂單量還是熱度層面看,首戰成績確實不俗。發布會直播至一半時,微博熱搜榜前12條中有8個小米相關詞條。徐偉告訴新能源前瞻,自己的客戶里只有一位搶到了限量5000臺的SU7創始人版。
而在北京另一家小米之家體驗店,晚上10點鐘,銷售還在帶客戶試駕。由于開售第一天微信消息太多,銷售加班加點地回復,直到次日凌晨4點才“下班”。
來源/新能源前瞻拍攝
在小米汽車開售期間,其他新能源汽車品牌的銷售們也都在密切關注、積極參與這場現象級營銷,想要分到一口熱乎蛋糕。有問界銷售在朋友圈調侃,“你們都交小訂不鎖單,是不是準備戲弄雷軍。”也有特斯拉銷售貼上直播截圖說,“大家知道該怎么選車了嗎?選所有‘車企’都在對標的對象。”
不僅從業者,廣大新能源車友都能明顯察覺到,“最近幾年,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有點太激烈了,尤其是2024。”
不斷翻新的產品內卷及價格戰,在一定程度上壓抑了消費者的購車沖動。彭宇安就對新能源前瞻坦言,消費者等降價已經成了行業的一個常態,也是他目前開展銷售工作最大的困境。
而汽車銷量直接影響車企的營收狀況。近幾年,新能源汽車市場正加速淘汰,因銷量低迷而難以為繼的新能源汽車品牌,如高合、威馬、廣汽三菱、天際、愛馳等等,都是被踢下牌桌的前車之鑒。
栗子公司合作的最高端車型,便是售價最高80萬元的高合HiPhi X,其全自動車載冰箱歷時8個月造出,產品至今都是業界前沿。上市至今不到3年,全系車型銷量僅1萬多輛的高合,于2024年2月宣布停工停產,拖欠的車載冰箱項目尾款無力支付,提出以車抵債。而工廠剩下還未組裝的零件,栗子的老板只好想辦法再倒賣出去。
在此形勢下,“裁員潮”也成為2024年的行業關鍵詞,上汽飛凡、哪吒、長城等車企被爆裁員以及高層人事變動,也有媒體爆出車企員工以內部價“自愿購車”的相關新聞。
內卷反作用于整個新能源汽車市場,車企價格戰惡性循環的同時,新能源行業下游供應商正隨著行業發展而逐步擴大規模。對身處漩渦中的新能源打工人來說,2024真是一道難過的大坎。
*文中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