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劉嘉欣
界面新聞編輯 | 趙柏源
中國汽車公司對海外市場的角逐戰在持續升級。去年,中國汽車銷量突破3000萬輛,其中約491萬輛汽車銷往海外,出口增速高于整體增速,多家機構預測今年中國汽車品牌將會更多的把目光放在海外市場。
在2024北京車展現場更能直觀感受到中國品牌為全球化所做的努力。去年上海車展上出現大批海外經銷商觀展,而今年不少展臺可能正在進行一筆出口業務交易的談判。
蔚來有專門負責商務拓展的人與海外嘉賓溝通,理想展臺也有一批又一批生意人在談論出口業務。
場館內外國面孔的比例也明顯增加,大多是汽車品牌的邀請參觀車展的海外媒體與經小時。奇瑞此次邀請了多達3000名海外嘉賓,當天下午舉辦海外場發布會時展臺人流爆滿。零跑和小鵬也有自己專門的海外參展團,小鵬汽車CEO何小鵬特意學習不同國家的語言問好。
小米和比亞迪吸引了海外媒體的駐足,有人拿著相機來回拍攝展車的外觀細節,并且頻頻打開前機蓋來查看內部構造。

另一個顯著變化是中國本土汽車品牌推出了更多的全球車型,且均為新能源車型。廣汽埃安、吉利銀河均發布了其首款全球戰略車型,吉利與沃爾沃合作打造的領克也發布了09 MHEV四驅全球版。
中國第一款全球車型被認為是來自上汽名爵的MG4 EV,其海外年銷量可達13萬輛。目前已有多個中國品牌推出全球車型,在除中國以外的多個國家和地區銷售。
過去中國汽車品牌的車型主要面向國內市場,產品銷往國外市場需要根據當地的不同情況做適應性開發,最終通過當地經銷商進行銷售。
一位整車產品經理向界面新聞表示,全球版車型意味著現在的汽車品牌從產品研發角度就已經開始考慮其他市場的需求和技術標準, 這種提前考慮也避免了二次開發帶來的成本增加。
推出全球版車型是中國汽車品牌全球化的其中一步,車展上無法看到的是其在世界各地建立工廠開啟本土化生產。一般來說,汽車出口被分為整車產品貿易出口、CKD(散裝零件制造)、本土化生產等階段,目前許多中國品牌正在尋求汽車出口的第三階段,復制過去跨國汽車公司的路徑擴張。

中國新能源車復制了過去燃油車在全球競爭中的性價比優勢。此前瑞銀拆解2022款比亞迪海豹時分析,由于該車型自供零部件率達到全球汽車行業平均水平的兩倍,比亞迪在歐洲設廠生產依然擁有比歐美汽車品牌低25%的成本優勢。
同時,中國汽車品牌的國際化條件也正在改善,中國品牌知名度有所提升。全球咨詢機構AlixPartners近期發布的《2024年國際電動汽車消費者信心調查報告》顯示,德國、美國和日本等成熟市場受訪者中,有47%至71%的消費者表示他們至少知道一個中國汽車品牌,其中比亞迪品牌位居首位。
一個品牌成功全球化通常需要具備兩點要素,一是海外知名度,二是新車型同步全球市場推出銷售,現在中國汽車品牌正在努力將這兩點變成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