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陳明一
一年之后,又是一個春天,淄博又火了。
有人說,這是服務型政府的勝利,倒不如說,盡管時代在變遷,人類永恒的情感與追逐情感的體驗撞了個滿懷。

一座城的煙火氣息
暮春和煦,華燈初上,淄博大街小巷的燒烤攤便熱鬧了起來。炭火在爐中跳躍,散發出溫暖誘人的光芒。烤架上,各色食材在火焰的舔舐下,漸漸散發出誘人的香——是肉的醇厚,是料的靈魂,是炭的煙熏,更是一縷人間的煙火氣。
淄博燒烤,講究的是火候和手藝。每一位燒烤師傅,都是時間的藝術家。眼觀炭火,心念食材,將每一塊肉、每一片菜,都烤至恰到好處。
那肉,外焦里嫩,咬一口,便有汁水迸出,滿口生香;那菜,脆嫩可口,帶著炭火的香氣,回味無窮。
入夜,當人們卸下一天的疲憊,或三五成群,或兩兩相伴,圍坐在一起,一邊品嘗著美味的燒烤,一邊聊著紛繁復雜,笑聲和談話聲相交織,構成了這座城市最美的夜曲。
如今,淄博燒烤,不僅僅是一種美食,更是一種文化的傳承。它承載著山東人的熱情好客,也見證了這座城市的變遷與發展。在這煙火氣息中,人們所感受到的生活的真實與美好,均化為心中最美的風景。

一座城的人文氣質
當“淄博燒烤”成為一種現象,火出圈的不僅是美食,更是這座城市。最經典莫過于那句“上次淄博這么熱鬧,還是在齊國”。
還記得求學時“摩肩接踵”“舉袂成幕,揮汗如雨”這些經典成語嗎?它們原本所描述就是齊都臨淄(今淄博市臨淄區)的繁華。
來淄博,在美食饕餮的閑暇,去感受一座城市的文化底蘊,妙哉悠哉。
淄博,不僅是齊國故都、陶瓷名城,這里還是世界足球的起源地(臨淄區)、中國魯菜發源地(博山區)、聊齋故里(淄川區)、魯商發源地(周村區)……
齊文化博物館、中國古車博物館、足球博物館、陶瓷博物館、聊齋城、周村古商業街,或斷壁殘垣,或雕梁畫棟……齊文化,骨子里的東方神奇。
時光仿若并未走遠,自姜尚建齊、桓公稱霸,再到田齊代姜、五國伐齊,戰國后期的齊國變得小心翼翼,欲奉行“綏靖主義”又不得獨善其身,當五國相繼被吞并,齊地最終還是迎來了強秦的鐵蹄,齊政權化為華夏統一進程中的一個標注。
無人計較齊國的退去是否體面,還好,兩千年后的今天,齊長城遺跡還在,稷下學宮遺址尚存,還有那田野中的高大王陵群、豐富的地下埋藏和大量史籍傳說……物質依附佇立,精神氣質不遠。

一座城的熱情,對發展的渴求
“整座城都在努力”,寄托著一座老牌工業城市想要成長的渴望,從政府到店家再到淄博市民,每個人都格外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口碑與流量。
從去年“燒烤專列開通”“文旅局長現身代言”,到今年剛剛過去的清明小長假,“八大局市場早晨9點開始限流”“淄博去年只是預熱”“淄博燒烤老板們互相送客人”,甚至,就連“支付方式都卷起來了”。
在淄博,或許,燒烤攤上的二維碼的作用不僅是結賬,諸如建設銀行淄博分行創新推出的“建行生活+掃碼點單+普惠金融”餐飲行業一體化綜合服務系統——
對于“人從眾”的淄博,擔心點菜太慢排不上?之于游客,你盡可以先與朋友悠閑落座,而后通過微信、支付寶以及建行生活APP“掃碼點單+建行聚合支付”功能綁定商戶收單,待到美食上桌再赴一場大快朵頤,完美實現“到店——入座——掃碼——點單——支付”全流程……
誠然,這種“卷”是創新,只為讓每一位外地友人在淄博獲得更加舒心的體驗。
走過淄博的街頭巷尾,在煙火氣中感受這座城市跳動的脈搏。一座充滿活力的千年名城,持續講述著進步時代的中國故事。
來源: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