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陳慧東
建設機械(600984.SH)2023年年度報告顯示,公司去年營收凈利雙雙下滑,實現營收32.28億元,同比減少16.98%;凈虧損7.45億元,上年同期為虧損0.45億元,虧損幅度大幅上升。
建設機械為能源巨頭陜煤集團旗下三大上市平臺之一。公司于2004年上市,主營業務包括工程機械租賃和工程機械制造兩大板塊。設備租賃業務占比總營收的九成左右。
受房地產行業波動影響,建設機械2021年開始業績大幅下滑,2022年直接轉虧。2023年,公司計提的商譽及相關固定資產(建筑機械設備)減值準備直接計入2023年度當期損益,影響該年凈利潤及歸母凈利潤減1.37億元。

建設機械在2023年第四季度業績虧損幅度大幅增加。2023年,公司各季度分別虧損1.33億元、0.9億元、1.27億元、3.94億元。
盈利能力方面,公司核心業務租賃業毛利率大減。2023年,租賃業營收規模較同期減少18.52%至28.77億元,毛利率9.61%,較同期減少14.51個百分點;工程施工業營收規模較同期增加13.78%至2.75億元,毛利率5.88%,較同期減少0.73個百分點。
建設機械連年來壓降應收賬款規模。截至2020年,公司應收賬款規模37億元,兩年后在2022年末為52.72億元,2023年末為47.17億元。
存貨方面,2021年至2023年末,公司存貨規模分別為4.14億元、3.33億元、3.53億元。
建設機械的償債壓力也在增加。截至2020年底,公司賬面上的貨幣資金余額為23.67億元,流動負債余額為59.76億元,到了三年后的2023年底,貨幣資金余額減少至10.28億元,流動負債余額則攀升至72.21億元。
日前,多地推動設備更新的政策催化下,建設機械股價表現活躍。4月10日至15日,該股連漲四日。截至4月23日收盤,該股報3.01元/股,微漲0.67%。
繼日前國務院印發《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后,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印發《推進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設備更新工作實施方案》。其中,涉及建筑施工設備。按照《施工現場機械設備檢查技術規范》(JGJ 160)等要求,更新淘汰使用超過10年以上、高污染、能耗高、老化磨損嚴重、技術落后的建筑施工工程機械設備,包括挖掘、起重、裝載、混凝土攪拌、升降機、推土機等設備(車輛)。
淘汰設備方案鼓勵更新購置新能源、新技術工程機械設備和智能升降機、建筑機器人等智能建造設備。建筑機械雜志分析稱,新能源、智能化工程機械漸成主角?!靶沦|生產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力。”在“雙碳”戰略目標推動下,新能源市場規模逐步擴大。當前,挖掘機、裝載機、叉車、高空作業設備、混凝土攪拌車等多類工程機械的新能源產品競相涌現,市場占有率快速提升。
民生證券在研報中分析,國二及以下機型有望加速退出,彈性如何?以工程機械代表機型挖掘機械為例,2016年下半年開始工程機械進入復蘇周期,按照七至八年的更新周期,2024-2025年國內工程機械市場有望迎來新一輪更新周期。而此次中央推動新一輪大規模設備更新將有望促進工程機械設備更新換代,推動老舊“國一”、“國二”機型出清或將開啟國內新一輪更新周期。根據我們測算,挖掘機、裝載機、叉車、壓路機國二及以下標準保有量分別有38.8萬、36.2萬、75.7萬、3.4萬臺,占其23年保有量的19.79%、37.84%、13.35%、23.78%,分別是其23年國內實際需求的4.2、6.4、1.0、5.3倍。
建設機械能否在新能源、智能化工程機械市場占有一席之地?政策方面利好是否已經落在實處?界面新聞就此問題致電上市公司,工作人員稱,“因為以舊換新相關政策出來的時間還很短,實際到落地、對行業的提升還要一段時間。行業的設備更新具體如何去實施,現在還沒有明確能操作的細則?!?/p>
從研發方面看,2023年,建設機械研發投入合計1.01億元,占營收的3.16%;上年同期研發投入合計0.99億元,占營收的2.54%。
此外,建設機械還發布了今年一季度業績預虧公告顯示,公司一季度預計虧損2.39億元。影響業績的主要原因包括,2024年一季度,由于季節性停工和春節假期影響,同時,新開工項目數量減少、項目開工率不足等因素,國內塔機租賃市場延續下游需求不足態勢,設備使用率處于歷史同期較低水平,設備租賃價格維持低位徘徊。以上因素導致公司一季度利潤大幅度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