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趙曉娟
界面新聞編輯 | 牙韓翔
仍未走出“丙二醇”事件陰影的麥趣爾(SZ:002719)再度面臨虧損。
4月22日,麥趣爾公布2023年全年業績,麥趣爾2023年營收連降兩年至7.09億元,較上年同期減少2.8億元,下滑28.32%,其中主營業務收入6.47億元,主要包括乳品、烘焙和食品。凈利潤則為凈虧損9709.85萬元,虧損同比上一年的3.51億元收窄了72.32%。
麥趣爾在財報中給出的下降原因是,乳制品收入較上年同期減少2.78億元,減少比率50.51%。

橫向對比看,同樣來自新疆的乳企天潤乳業(SH:600419),則交出一份增收不增利的成績單,天潤乳業2023年營業收入27.14億元,同比增長12.62%;凈利潤1.42億元,同比下降27.71%。
即便天潤擁有“潤康大桶酸奶”、“冰淇淋化了”等網紅產品,作為小型乳企業無法規避原奶行業性過剩帶來的價格下行影響。
2022年起原奶供過于求導致奶價下行,讓2023年國內原奶全年均價同比下滑了7.6%,這一趨勢繼續蔓延至今年上半年。
行業性挑戰之外,麥趣爾自身的問題更為嚴峻。
公開資料顯示,麥趣爾前身為新疆麥趣爾乳業有限公司,由山東人李玉瑚創立于2002年。在此之前,李玉瑚曾涉足餅干產品領域,但麥趣爾成立后乳業產品增長更快。公開報道顯示,2003年麥趣爾的營收突破3億元。
到2014年,麥趣爾于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此后通過收購浙江新美心食品工業有限公司,擴大產品經營類目至烘焙食品,并把浙江原有的新美心糕點屋更名為綠姿鮮奶烘焙,對部分老舊門店做了翻新,開始涉足線下連鎖門店經營。到2023年年底,麥趣爾烘焙連鎖在新疆擁有41家門店、寧波擁有186家門店。
在烘焙板塊還未起飛時,2019年的疫情意外地讓麥趣爾純牛奶憑借“小眾、口感好、性價比高”等特點快速走出新疆,甚至在2020年將凈利潤扭虧為盈。
麥趣爾在2021年度營業額達到11.46億元的巔峰,轉折點定格于2022年6月,麥趣爾遭遇丙二醇事件之后,進入業績連續3年下滑的頹勢。
2022年6月,昌吉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收到國家食品安全抽檢信息系統平臺推送浙江省麗水市慶元縣市場監督管理局檢驗報告,檢驗結論為麥趣爾2批次純牛奶含有丙二醇,為不合格食品。
經查,當事人在生產麥趣爾純牛奶、純牛奶的前處理環節中,將原奶導入存儲罐過程中超范圍使用食品添加劑。對此,昌吉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沒收麥趣爾違法所得36.02萬元并沒收全部不合格純牛奶產品,并對其罰款7315.10萬元。
由于需重新評估丙二醇事件對報告期內銷售以及存貨的影響。麥趣爾對因丙二醇事件產生的下架、封存、召回的產品計提存貨跌價準備,及預計發生的相關費用而導致虧損。
這一事件產生的影響在2022年業績表現當中尤為明顯。
2022年,麥趣爾營業收入9.89億元,同比減少13.71%。凈虧損3.51億元,虧損額超過此前5年凈利潤之和。
2023年,在麥趣爾收入中,此前占比一直超過營收50%的乳制品,今年的營收為2.72億元,被烘焙食品板塊的2.95億元的營收反超。此外,疆外營業收入為4.5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36.34%,而這一部分降幅也意味著,丙二醇事件之后,麥趣爾純牛奶在新疆之外的市場已經被消費者逐步拋棄。
而麥趣爾虧損的情況在今年一季度沒能扭轉。
2024年一季報,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1.54億元,同比下降12.27%,歸母凈利潤-3196.12萬元,虧損同比擴大294.62%。具體來看,成本端營業成本1.30億元,同比下降1.68%,費用等成本4541.95萬元,同比下降14.70%。
麥趣爾在財報中稱,在未來將借助中國乳業第三大風口“產區競爭”的黃金時代,以多品牌策略主攻全國性流通渠道,鎖定國內乳制品市場高端和超高端需求,打造中國好牛奶。
不過在尚未走出丙二醇事件影響之前,以及原料奶價格尚未回暖、內陸常溫牛奶混戰的情況下,麥趣爾很難通過高端牛奶打贏翻身仗。